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以为地心引擎的苏醒已是人类认知的边界,直到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在颁奖典礼上突然以体操运动员的口吻发表感言,另一位亿万富翁坚持自己曾在奥运泳池夺金。随行的认知神经学家陆云深将脑部扫描图推向灯光,声音发颤:“他们的海马体里镶嵌着别人的巅峰记忆…有人把人生做成了可下载的商品,而买家正在被这些记忆…覆盖!”
![]()
01
初春的北京,空气中带着一丝暖意,但749局内部却笼罩着一层莫名的寒意。成功处理“地心回响”事件后,我,林晓,对脚下这颗星球的深邃与复杂有了更深的敬畏。我们守护的,不仅是地表文明,更是整个行星系统的脆弱平衡。我正在整理与“盖亚引擎”相关的长期监测方案,内部通讯器的嗡鸣声再次响起。
是陈涛组长,他的声音带着一种罕见的、混合着困惑与警惕的语调。
“林晓,立刻到异常事件分析中心。情况…很诡异,涉及多个社会精英阶层,症状高度一致——严重的身份认知混乱。”
异常事件分析中心。大屏幕上并排显示着几份来自不同城市警局和医院的紧急报告,附有视频片段。
报告一:斯德哥尔摩,诺贝尔颁奖典礼现场直播事故。一位年迈的物理学奖得主在发表获奖感言时,突然停顿,眼神变得迷茫,随后开始以流畅的、带着运动员特有激情的方式,详细描述自己如何在奥运体操赛场上完成一套高难度动作并夺得金牌,言辞恳切,情感真挚,仿佛亲身经历。现场一片哗然,家人和同事完全无法理解。
报告二:上海,某跨国集团董事会。一位以冷静著称的CEO在听取财报时,突然激动地站起来,以游泳运动员的姿势比划,反复强调“水感”和“触壁瞬间的节奏”,坚信自己刚刚在百米自由泳中打破了世界纪录,并要求立刻召开新闻发布会。被紧急送医。
报告三:洛杉矶,奥斯卡颁奖晚会后台。一位知名影星在等待上台时,突然对经纪人说自己需要热身,并开始做出一系列标枪运动员的投掷动作,表情专注,完全沉浸其中。
类似的报告在短短一周内,从全球多个主要城市传来,受害者均是社会各领域的成功人士。共同点是:他们都突然坚信自己拥有另一段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且这段经历往往与体育竞技的巅峰时刻相关。医学检查排除了精神疾病、中风或药物影响。更诡异的是,部分受害者在发作时,能说出极其专业的、只有真正顶级运动员才知晓的技术细节和身体感受。
“像是…记忆被置换了?”我看着视频中那些成功人士脸上陌生的、充满竞技渴望的表情,感到一股寒意。
“更像是…多了一段不属于自己的、但极其真实的记忆。”陈涛切换画面,显示出对几位受害者的初步问询记录,“他们都提到,在症状出现前,曾通过某种‘高端体验服务’,付费‘品尝’过世界冠军的巅峰时刻感受。但他们签署了严格的保密协议,无法提供具体细节。”
高端体验服务?品尝冠军记忆?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联想到之前经历的“美梦仪”事件,一种不好的预感在我心中升起。
02
事件被命名为“精英身份错乱症”。其症状的奇特性和受害者背景的高度一致性,立刻引起了749局的高度重视。这显然不是普通的心理疾病,极有可能涉及新型的超常技术干预。我们需要最顶尖的神经科学和意识研究专家。
“这位是陆云深博士,”陈涛在紧急会议上介绍,全息投影中出现一位四十岁左右、戴着无框眼镜、眼神冷静如手术刀的男子,“北京大学生物医学成像中心首席科学家,国际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权威,尤其擅长记忆编码与提取的脑机制研究,以及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磁图(MEG)进行意识状态的解码。”
陆云深博士的影像背景是布满大脑结构图和复杂数据曲线的实验室屏幕。他没有任何寒暄,直接切入主题,语速平缓但逻辑极其清晰:
“陈组长,林女士,病例资料和视频我已分析。从行为学上看,这绝非典型的人格分裂或妄想症。症状出现突然,内容高度具体化、细节化,且与受害者原有身份和经历毫无关联,更像是…外源性的、模块化的记忆植入(Exogenous,modularmemoryimplantation)。”
他调出正常记忆形成的脑区活动示意图:“人类记忆的形成是一个分布式、关联性的过程,与新皮层、海马体等多个脑区协同工作有关。而植入的记忆,如果技术足够精密,可能以更‘封装’的形式直接写入特定区域,尤其是与情景记忆(episodicmemory)和体感(somatosensory)相关的区域。”
“您认为,有人能提取并植入具体的感觉和情景记忆?”我问,感到难以置信。
“理论上,如果技术达到足够水平,是可能的。”陆云深推了推眼镜,“通过高分辨率脑机接口,记录特定体验(如奥运夺冠)时的大脑全脑活动模式,尤其是体感皮层、运动皮层、情绪中枢的精确激活状态,然后通过某种方式,‘回放’或‘诱导’这种模式在另一个大脑中重现。这相当于让大脑‘误以为’它经历了那段体验。”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锐利:“但这样做风险极高。记忆不是孤立的文件,它深深嵌入个体的自我认知网络中。强行植入高度真实且情绪强烈的外来记忆,极可能与原有记忆产生冲突,导致认知混乱,甚至…如果植入记忆的‘强度’远超原有记忆,可能导致记忆覆盖(MemoryOverwrite)——即外来记忆占据主导,压制甚至清除部分原有记忆,造成身份认同的彻底改变。”
陆云深的分析将事件提升到了意识本质和科技伦理的层面。他同意立刻加入调查组,对受害者进行更精密的脑成像检查,以寻找记忆植入的物理证据。
03
在749局的协调下,几位症状相对稳定、且愿意配合的受害者被秘密转移到具备尖端神经成像设备的合作研究机构。陆云深博士亲自操作高场强功能性磁共振(7TfMRI)和脑磁图设备,对他们进行静息态和特定刺激下的全脑扫描。
结果令人震惊。
对比正常人的脑成像图,几位受害者的大脑海马体、前额叶皮层和顶叶体感区的神经连接模式出现了明显的、高度相似的异常。这些异常模式并非随机的病变,而是呈现出一种非自然的、强化的、类似于“刻痕”的激活回路。尤其当引导他们回忆“冠军经历”时,这些异常回路会剧烈激活,而与他们真实人生经历相关的脑区活动则受到明显抑制。
“找到了!”陆云深指着屏幕上叠加显示的脑激活对比图,“看这里,海马体内的神经簇信号…其放电模式和空间分布,与自然形成的记忆痕迹有显著差异,更符合…定向写入的特征。还有体感皮层的激活范围…过于精确和集中,像是被‘贴’上去的特定感觉图谱。”
这几乎是记忆被人工植入的铁证!
与此同时,749局的网络侦查部门,利用从受害者零星描述中提取的关键词(如“巅峰体验”、“人生预览”、“记忆沙龙”等),在深网和加密网络中进行地毯式搜索。经过数天的努力,终于锁定了一个极其隐秘的、需要多重认证和邀请码才能访问的线上平台——“忆海”。
“忆海”的界面设计奢华而充满未来感,宣传语极具诱惑:“品尝你未曾拥有的人生巅峰”、“下载成功,体验传奇”。其“商品”琳琅满目,从奥运冠军的夺金瞬间,到诺贝尔得主的灵感迸发时刻,再到顶级艺术家的创作高峰体验…明码标价,费用高得惊人。
技术团队尝试进行渗透,发现平台的加密技术极其先进,且服务器节点遍布全球,难以追踪。但其使用的部分加密协议和数据传输模式,经过比对,与几年前被捣毁的“神经元集团”(美梦仪事件幕后黑手)使用的技术存在高度相似性!
线索指向了“美梦仪”技术的残余势力!
04
“美梦仪”事件的关联,让事态骤然升级。那项技术原本是针对梦境编辑和潜意识影响,如今竟然进化到了可以直接提取和植入真实记忆的程度?这背后的技术突破和潜在危害,无法估量。
为了获取更直接的证据,749局策划了一次行动,通过一位经过严格审查和心理训练的卧底,利用伪造的精英身份和巨额资金,成功潜入“忆海”平台,并预约了一次“巅峰体验”——一位著名登山家征服某座险峰的终极时刻。
体验过程被严格保密,但卧底身上携带了微型生物传感器,实时监测其生理指标和脑电波(EEG)活动。体验结束后,卧底在安全屋内接受了陆云深博士的紧急脑扫描。
结果证实了最坏的猜测。
体验过程中,卧底的脑电波显示出被强烈外部信号引导和调制的特征。体验后短时间内,其脑部与恐惧、耐力、空间感知相关的区域出现了短暂的、与那位登山家公开描述的征服时刻感受高度吻合的激活模式。虽然这种异样激活在几小时后逐渐消退(可能因为是一次性体验,且卧底经过特训,抵抗力强),但证明了“忆海”确实拥有向大脑写入特定体验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卧底带回的、用于体验的(一次性)神经接口设备残片进行逆向工程分析,技术团队有了更惊人的发现。这个设备不仅能够读取脑电,其核心是一个微型的磁纳米粒子阵列,可以通过特定频率的磁场精确操控,在大脑局部区域诱导神经元产生特定的放电模式——即模拟出特定记忆的神经信号!
“技术比‘美梦仪’时代更激进,更直接!”陆云深看着分析报告,脸色发白,“‘美梦仪’主要是影响梦境和潜意识,而这个…是直接篡改清醒状态下的记忆痕迹!他们不是在‘播放’记忆,是在…雕刻记忆!”
就在这时,对“忆海”平台流量的监控发现了一个异常情况:平台内部似乎在推送一种新的、更“高级”的服务——“人生定制”。宣传语暗示,可以为客户“优化”人生轨迹,用更“成功”的记忆替换掉不如意的过去。
陆云深博士猛地抬起头,将一份刚刚解码的、从“忆海”服务器泄露出的加密技术文档片段投射到大屏幕上,指着一行用红色标记的代码注释,声音因为极度的担忧而颤抖:
“看这个注释…‘覆盖协议_alpha’…他们不是在满足体验欲…他们在试验…永久性的记忆替换!这些身份错乱的受害者…可能只是初期的不稳定案例!他们的最终目的…可能是制造…可编程的人生!林晓,这不再是记忆黑市…这是…意识屠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