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2025年“上海硅巷”创新说第三讲暨长宁区科技传播座谈会在华阳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科教系统的专家、区科协、区青年科技工作者促进会(筹)、各街镇科普工作者五十余人参加。
2023年,为激发上海硅巷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参与讨论,分享创新创业的话题,“创新说”应运而生。截至目前,“创新说”已举办9期活动,涵盖“科学求真”“科技向善”“创新唯美”“开源free style”等多个话题,吸引6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影响力持续扩大。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文化科技分会副主任委员、东华大学教授刘晨澍前期为“创新说”系列活动题字留念,于活动现场展示。长宁区青年科技工作者促进会(筹)发布《2025年“上海硅巷”观察报告——“创新说”创新方法论》。该报告由青年观察团整理前八期55位嘉宾的分享内容,提炼出“交叉融合、系统共生、开源共享、价值向善、人境唯美、本体结构”六大创新体系,为未来的青年科创观察提供参考。
![]()
![]()
在“创新开放麦”环节,新微创源副总经理马颖蕾谈及创新者“游牧”的常态,认为创新尤其需要包容和开放的生态。东华大学博士生朱峻青则以硅巷街区为例,从生活体验的角度出发,考察了城市更新与社会福祉在创新驱动社区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
本场活动还邀请了李健民、俞奕、王约、钟杨、韩金铎、郑建清、黄志伟等各领域的专家,就《长宁区科普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征求意见。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仁开简要介绍规划要点,各位专家结合各自领域的实践经验提出建设性建议。
当天上午,2025年“上海硅巷”创新说第三讲在同一会场举行,这场讲演以“我的帝国我的宅@包容城市”为主题,邀请了上海元启元宇宙产业促进中心主任端木海婴,中颖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总监黄杜,长宁区国兴数字城市研究院系统分析师韩广福,上海物联网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单联海,以及上海市世外中学学生王宋等5位嘉宾,围绕元宇宙、芯片应用、信息安全、AIOT智慧社区及数字艺术等主题展开分享,探讨如何构建包容性创新生态,促进城市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协同进步。
![]()
![]()
![]()
![]()
![]()
活动由长宁区科委科协、华阳路街道、新微科技集团、数字硅巷(上海)孵化器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上海艺术品博物馆(上海市科普基地)承办。

部分图片来源于区科协
撰稿/摄影:毛奕云
编辑:陈 莎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