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刘燕 记者 张晓培 文/摄)10月25日上午,江苏师范大学泉山校区体育馆南侧人头攒动,马庄香包的绣线在射灯下流转光泽,云龙烙画的焦痕透着古朴韵味,老八样糕点的包装设计引得观众驻足……这场以“非遗传承・广告赋能”为主题的实践成果展开幕,展期两天,既是徐州十八项非遗技艺的活态展演,更是高校广告实践教学改革的生动答卷。
![]()
作为刘邦故里、大汉之源,徐州非遗文脉绵延千年。冯天兴烧鸡的卤香、邳州纸塑狮子头的色彩、汉绣的楚汉风韵,共同构成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如何让古老非遗对接现代市场?江苏师范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广告学给出了“教学实践+文化传承”的解决方案。
![]()
“我们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广告业务运作实践》为载体,让学生带着专业知识走进非遗现场。”该校广告学专业负责人樊传果教授介绍,这种“分层分阶,链式推进”的培养体系,已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的重要桥梁。
![]()
在江苏师范大学教务处及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支持下,传媒与影视学院47名22级广告学本科生与15名23级艺术设计学研究生组成实践团队,用一个多月时间完成了一场文化探寻之旅,最终形成数万字调研报告与系统策划方案。“第一次知道纸塑狮子头要经过十二道工序,传统工艺的厚重感给了我们太多灵感。”参与项目的本科生李同学指着展台上的品牌策略书说,他们设计的年轻化传播方案已被传承人采纳。
![]()
成果展现场,15个本科组与5个研究生组的实践作品分区陈列:针对年轻消费者推出的“节气限定”老八样糕点包装,将汉画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为徐州风筝打造的“青春纹样库”,既保留传统寓意又增添潮流符号;苏式推拿的新媒体传播矩阵方案,通过场景化设计拓宽受众群体。更令人动容的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现场互动——剪纸艺人用学子设计的纹样剪出彭城风光,面塑师傅照着新形象捏出卡通造型,彭祖导引传承人演示着融入现代健身理念的新招式。
![]()
“所有方案都被采纳了。”徐州市文广旅局非遗处负责人拿起一份石磨香油包装升级方案感慨道,这种“高校创意+传承人实践”的模式,为非遗活化提供了可持续路径。据了解,此次实践形成的十八套非遗赋能方案,已涵盖品牌定位、视觉设计、传播推广等全链条服务,部分成果已进入落地阶段。
![]()
江苏师范大学副校长商亮在参观展览时表示,广告学专业的实践探索,践行了“需求导向、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让一流专业建设扎根文化沃土。这种将课堂搬到非遗现场的教学改革,既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赋予传统文化青春活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