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史上,把艺术性写到巅峰的,并非“书圣”王羲之,而是“草圣”怀素,怀素精通狂草,用笔率性颠逸,不计工拙,与自身情感融合,字字援毫掣电、随手万变,极具艺术效果。
![]()
何绍基的《跋板桥书道情词》,曾夸赞曰:“山谷草法源于怀素,怀素得法于张长史,其妙处在不见起止之痕。前张(张旭)后黄(黄庭坚),皆当让素师独步”。
怀素的草书笔法,不仅源自“二王”,深得古法真传,还融合张旭技巧,张旭的存世时间,略早于怀素,首推狂草,故而后世个别学者,认为张旭水平更高。
![]()
实则不然,张旭的体系、风貌不够完善,怀素结合诸家,游历全国,融入万物意象、禅宗气息,令其体系、气韵成熟,无论是艺术性,还是重要性,均高过怀素,因此拿下“草圣”称号。
![]()
况且怀素晚年,喝酒醉之后,如神仙下凡,写出一部“绝世狂草”,不但盖过张旭,甚至超越了王羲之,此帖就是《大草千字文》,全卷纵29.5厘米、横556厘米,总计1000多字。
![]()
几乎90%的常用字囊括其中,将狂草笔法,一次新的展现清楚,并且此时处于中后期,笔法和书风已然完善,中锋运笔,衄挫和绞转等变化,大多敛于墨色之下,字字简净凝练,锋芒内敛。
![]()
字体虽然瘦硬,但是并不枯涩、寒俭,相比早期书法的锐利爽健,此帖带有几分“人书具老”“复归平正”的韵味,外层血肉饱满、舒和,意态圆融流畅,质感醇厚,更耐得住品析。
![]()
目前《大草千字文》原稿失传,好在市面盛传的均是拓本,其中最精善、最清晰的一幅,就是流入美国的“安思远本”,这是南宋时期,皇家刊刻而成,宫廷制作,最是精细。
![]()
拓印时,用墨浓重,保障每个细节重现纸面,与原稿相差无几,每个草字旁边,还有小楷注释,辅助识读,可时常临摹,学习正统的狂草技法,让用笔平稳而自如,写出真正的艺术之美。
![]()
而今,我们对怀素《大草千字文》,进行1:1超高清复刻,推出便携经折装,加入现代字注释,帮助初学者识读,非常适合临摹与欣赏,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市面独此一家,若您喜欢可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