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老师家就是你的新家,我们一起等爸爸妈妈健康回来,好吗?”近日,在江门市蓬江区华东社区,江门市实验小学班主任陈老师蹲在地上,轻轻整理着一名小女孩的衣领,温柔的话语驱散了孩子眼中的不安。此时,女孩的父母因感染基孔肯雅热已紧急住院隔离治疗,孩子面临监护空缺的困境,一场跨越社区、驻点单位、教育局、学校的爱心接力就此展开。
迅速响应,跨部门开展爱心接力
当消息传到华东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组后,华东社区指挥长、区法院副院长陈文学会同社区书记立即采取行动,他们深知,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突然“缺席”会带来多大的心理冲击。区法院、区教育局、江门市实验小学等负责人聚集在社区会议室内,大家脸上都写着关切与焦急,就孩子的居住问题、心理疏导问题以及学业问题展开讨论,经过深入讨论和专业评估,最终一致决定由小女孩熟悉的班主任老师承担临时照料职责。这不是普通的决定,而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与责任。
“老师”到“临时妈妈”的转变
“我愿意!”当班主任陈老师接到询问电话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的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当天下午,陈老师的家中迎来了特殊的 “小客人”。社区工作人员早已提前准备好孩子的换洗衣物、洗漱用品等日常必需品,学校也将女孩的课本、练习册等学习资料送到家中,邻居阿姨得知情况后,还特意烤了小饼干,让孩子感受到浓浓的暖意。陈老师的女儿立即迎上去,牵着孩子的手走进特意布置的房间。墙上贴着鼓励的卡片,桌面上整齐摆放着新画笔和绘本,“这几天这里就是你的家,这些书你喜欢就拿来看啊。我们一齐玩、一齐做作业啊。”
![]()
爱与专业的全方位守护
清晨,陈老师为小女孩准备营养早餐;放学后,耐心辅导功课;睡前,讲述一个个温暖的故事……这段时间,陈老师的家成为了一个温暖的临时港湾,社区与学校的关怀也如影随形,确保孩子身心都得到最妥帖的照料,小女孩也逐渐摆脱焦虑、紧张,积极参与到正常学习中。
![]()
数日后,好消息终于传来——父母康复出院了。“谢谢你们,让孩子这些天过得像在家里一样。”小女孩的父母紧握住工作组人员和陈老师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并送来了锦旗。
![]()
![]()
困难面前,最容易看见一座城市的温度。从华东社区的紧急响应,到区法院、区教育局的统筹协调,再到江门市实验小学与陈老师的积极担当,大家用专业与爱心编织起一张温情守护网。这场爱的接力,不仅守护了一个孩子的笑容,更照亮了一座城市的文明底色。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江门日报,白沙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