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莱西,威海东路的秋风里裹着地瓜的甜香与苹果的脆爽。刚从北京大学燕北园回到老家的李玉刚放慢了车速,几百米长的路边,摊位密密麻麻,一望无边,老农民守着装满芋头、大白菜的竹筐,红彤彤的苹果在阳光下闪着光,这景象让这位三十年前的“城管哥”既惊奇又动容。
![]()
作为我国著名左笔书法家、北京莱西商会会长,李玉刚常年以创作“平安福”为业,足迹遍布京鲁多地,但莱西始终是他心底的根。三十年前,他还是莱西县城管办的队员,那时的街头,管理流动摊贩是日常工作的难点,执法者与摊贩之间常有摩擦。而此刻,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成的热闹,让他仿佛穿越回了九十年代的欣欣向荣。
“现在政府鼓励我们进城摆摊!”一位卖梨的老汉擦着汗笑道。老人的话解开了李玉刚的疑惑:为破解农民农产品积压、市民买菜贵、就业渠道窄等难题,莱西出台政策引导地摊经济发展,规划合适路段设置摊点,既避开医院、学校等敏感区域,又保障通行顺畅。这一举措形成了奇妙的“三赢”:农民的果蔬直达市民餐桌,省去中间环节;市民买到了新鲜廉价的食材;下岗职工、大学生也找到了灵活就业的门路。
人群中几个年轻身影格外亮眼。上前询问才知,这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他们自发到农村收购农副产品,再摆地摊售卖。“没找到合适工作,没想到摆摊一个月能赚五六千。”一位年轻人腼腆地说,既能帮农民销路,又能补贴家用,还为政府分忧。这场景让李玉刚想起莱西人社局曾组织过的“地摊招聘”,把岗位信息送到市集里,让烟火气中孕育着就业的希望。
![]()
更让李玉刚感慨的,是城管队伍的蜕变。摆摊的大哥滔滔不绝地夸赞:“现在城管哪是管控的,都是来服务的!”原来,莱西城管正推进职能转变,推行柔性执法,对情节轻微的违规行为纳入免罚清单,还主动帮老人推车卸菜、规范摊位位置、监督环境卫生。曾几何时略显紧张的执法者与群众关系,如今成了和谐互助的“群城融合”,执法的温度在市集里悄然流淌。
三十年前的“城管哥”,如今是北京莱西商会会长,又是著名的书画家,多重身份让李玉刚对这份变化有着更深的体悟。他随手拍下市集的热闹景象,配上自己的感慨发了条视频,没想到一夜走红。视频里,老农民的笑脸、年轻人的忙碌、城管的身影交织成最生动的民生图景,引发无数共鸣。原本还不知道政策的农民、下岗职工纷纷加入摆摊行列,莱西的地摊经济愈发红火。
![]()
这条走红的视频,实则是莱西城市治理理念转变的缩影。当政策放下“架子”,城管收起“戒尺”,给民生留出空间,城市便自然生长出温暖的烟火气。李玉刚的镜头捕捉到的,不仅是几百米的市集繁荣,更是一座小城以民为本的治理智慧。这份让老百姓笑出声的“莱西经验”,正为更多城市提供着温暖而务实的参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