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006年,李政道公开驳斥杨振宁演讲,再伟大的人也过不了人性这关

0
分享至

1957年,两个名字并列登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李政道杨振宁

他们因“宇称不守恒”颠覆了物理学百年铁律,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那一刻,他们是科学界的双子星,是民族的骄傲。

可谁也没想到,这段黄金搭档的合作,不到十年便轰然崩塌。不是因为学术分歧,不是因为技术路线,而是因为一篇杂志文章、一次署名顺序、一句“我先看到的”。



更令人唏嘘的是,多年后,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躺在病床上,颤巍巍握住李政道的手,说:“振宁对不起你,请你原谅我的孩子。”

这一幕,不是小说,而是真实发生在中国科学史上最痛的一笔。

裂痕,早有预兆。

1951年,两人合作发表第一篇论文,《凝聚理论》,署名是“杨振宁、李政道”。可李政道回忆,论文主体是他完成的,只因杨振宁年长四岁,便以“尊长”为由要求署名在前。

他虽不悦,但碍于情面勉强答应。第二篇论文,他据理力争,才把名字放到了前面。



这不是争名夺利,而是对学术公正的坚持。

科学界有惯例:贡献谁大,谁在前;若难分伯仲,按字母顺序。可杨振宁坚持“年长为尊”,这是中国传统,却与国际学术规则格格不入。

1957年诺奖到来时,矛盾彻底爆发。

瑞典通知、媒体报道,皆按论文署名顺序,李政道在前。可到了颁奖现场,杨振宁提出要按年龄排序,自己年长四岁,应先上台。

李政道反对:科学成果应以学术记录为准,不是按岁数排座次。最终勉强妥协,却心结已深。



真正压垮骆驼的,是1962年《纽约客》那篇文章。

杨振宁不仅要求将文中所有“李和杨”改为“杨和李”,还坚持在注释中说明“因年长四岁”。

李政道怒斥:“这简直是荒唐!”两人最后一次长谈后,李政道拍案而起:“我再也不会和你合作了。”

从此,六十年,形同陌路。

这场决裂,表面看是“谁先提出宇称不守恒”的罗生门,实则是两种文化、两种性格的碰撞。

李政道生于上海,受西式教育,讲规则、重契约;杨振宁出身安徽书香门第,重长幼、讲人情。一个要“对错分明”,一个要“尊卑有序”。



两人都是天才,都渴望被看见,可当才华遇上自我,友情便成了牺牲品。

2006年,杨振宁在演讲中轻描淡写地说:“我们后来转去研究统计物理。”台下的李政道立刻反驳:“这是你的想法。”

六十年过去,伤疤仍在,一碰就痛。

可我们不禁要问:值得吗?

为了一个署名、一次排序、一篇报道,两位足以比肩爱因斯坦的物理学家,断绝往来一甲子。

他们本可像费曼与盖尔曼那样,既竞争又合作,共同推动科学前进。可最终,一个在回忆录中反复辩解,一个在病榻上代子道歉。

更讽刺的是,他们的科学成就,早已超越这场争吵。



杨振宁的“杨-米尔斯理论”,是现代粒子物理的基石,影响力远超诺奖;李政道在统计物理、弱相互作用等领域也有深厚建树。

可公众记住的,不是他们的公式,而是他们的决裂。

杨武之的道歉,是父亲的无奈,也是师长的悲悯。他一生教书育人,培养华罗庚、陈省身,却无法调和自己儿子与爱徒的恩怨。

那句“你们是天下的奇才”,道尽了惋惜:两个本可照亮彼此的人,最终选择了背对背行走。

今天回看这段历史,不该站队,不该嘲讽,而应警醒。科学需要竞争,但更需要合作;天才需要骄傲,但更需要谦卑。当个人荣辱凌驾于科学精神之上,再伟大的头脑,也会被情绪吞噬。



李政道与杨振宁,都是华人之光。一个不该被遗忘,一个不该被神化。他们共同证明了:中国人能站在世界科学之巅。

可惜,他们也共同演绎了:再伟大的智慧,也敌不过人性的狭隘。

双星陨落,余光犹在。

愿后人记住的,不只是他们的成就,更是这场悲剧背后的教训,在真理面前,放下自我,才能走得更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一条裙子穿三次能说明什么啊?她那么自信坦荡,活该她火啊!

一条裙子穿三次能说明什么啊?她那么自信坦荡,活该她火啊!

娱人细品
2025-11-13 19:16:48
最强帮手已出现!中国转头就对高市早苗提了终极要求,她不敢答应

最强帮手已出现!中国转头就对高市早苗提了终极要求,她不敢答应

云鹏叙事
2025-11-14 10:26:55
一条狗引发的命案后续:案发当晚视频曝光,律师透露一审重大进展

一条狗引发的命案后续:案发当晚视频曝光,律师透露一审重大进展

吭哧有力
2025-11-13 15:13:22
辽宁发现千吨级低品位超大型金矿床

辽宁发现千吨级低品位超大型金矿床

环球网资讯
2025-11-14 09:29:36
中国网球选手李文夫、张瑾、陆鹏宇遭禁赛罚款处罚

中国网球选手李文夫、张瑾、陆鹏宇遭禁赛罚款处罚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11-14 18:35:02
外媒曝哈里在贝索斯豪宅枯坐角落,悔不当初,梅根毁了我的一切

外媒曝哈里在贝索斯豪宅枯坐角落,悔不当初,梅根毁了我的一切

译言
2025-11-14 11:01:48
美媒公开中国轰炸计划:日本若敢走错半步,将被万枚导弹轰炸成渣

美媒公开中国轰炸计划:日本若敢走错半步,将被万枚导弹轰炸成渣

混沌录
2025-11-14 19:33:47
张柏芝现身河北无修图膀大腰圆,手背青筋暴露,果然路人手机真实

张柏芝现身河北无修图膀大腰圆,手背青筋暴露,果然路人手机真实

草莓解说体育
2025-11-14 15:10:42
中国移动员工退休金曝光,央企上班的还赶不上退休的?

中国移动员工退休金曝光,央企上班的还赶不上退休的?

通信爆料
2025-11-14 10:26:10
全运会女排-黑马呈冠军相,2大劲敌面临出局,天津反弹,河南连胜

全运会女排-黑马呈冠军相,2大劲敌面临出局,天津反弹,河南连胜

知轩体育
2025-11-14 16:36:00
双十一没落了?23年销售额1.13万亿,24年1.44万亿,25年让人惊讶

双十一没落了?23年销售额1.13万亿,24年1.44万亿,25年让人惊讶

探源历史
2025-11-13 18:22:20
从确诊到去世仅15天,“央视最帅主持人”的遭遇为人们敲响警钟

从确诊到去世仅15天,“央视最帅主持人”的遭遇为人们敲响警钟

银河史记
2025-11-03 19:31:33
巨大牺牲!外媒:王钰栋收欧洲多队邀请,年薪降80%,仅能赚60万

巨大牺牲!外媒:王钰栋收欧洲多队邀请,年薪降80%,仅能赚60万

国足风云
2025-11-14 14:52:15
张涛当选张家口市市长

张涛当选张家口市市长

极目新闻
2025-11-14 21:14:31
宋泰坤:廖元赫并没有多出色 韩国网友:能连赢申朴就是世界顶尖

宋泰坤:廖元赫并没有多出色 韩国网友:能连赢申朴就是世界顶尖

劲爆体坛
2025-11-14 19:50:11
悲剧!山西狗咬人事件,尸检结果上郭某刚9处刀伤,无一处致命

悲剧!山西狗咬人事件,尸检结果上郭某刚9处刀伤,无一处致命

魔都姐姐杂谈
2025-11-14 15:40:05
1800亿灰飞烟灭,"中药茅"神话破灭,谁还在买760元一粒的片仔癀

1800亿灰飞烟灭,"中药茅"神话破灭,谁还在买760元一粒的片仔癀

法老不说教
2025-11-12 19:22:24
亚朵大战全季,传统五星级酒店输麻了

亚朵大战全季,传统五星级酒店输麻了

IC实验室
2025-11-13 15:50:52
李盈莹状态回升,拿28分助天津击败北京!网友:快去米兰吧

李盈莹状态回升,拿28分助天津击败北京!网友:快去米兰吧

金毛爱女排
2025-11-14 20:05:56
倒闭14万家!曾年赚22亿的奶茶之王,加盟商怒挂条幅:血本无归!

倒闭14万家!曾年赚22亿的奶茶之王,加盟商怒挂条幅:血本无归!

青眼财经
2025-11-13 23:02:27
2025-11-14 21:31:00
公子麦少
公子麦少
你喜欢的故事,这里都有
1108文章数 245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京东“失去的五年”后,找到新增长了吗?

头条要闻

男子将昏迷妻子扔下土崖致死 女方13天前起诉离婚被驳

头条要闻

男子将昏迷妻子扔下土崖致死 女方13天前起诉离婚被驳

体育要闻

40岁C罗肘击染红 离场时怒骂对手主帅

娱乐要闻

王家卫让古二替秦雯写剧情主线?

财经要闻

财政部: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汽车要闻

小鹏X9超级增程动态评测全网首发 高速实测车内65分贝

态度原创

教育
健康
房产
艺术
公开课

教育要闻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附对应典例)

金振口服液助力科学应对呼吸道疾病

房产要闻

共话产业变革下的投资新思维与新机遇|蓝湾财富论坛精华

艺术要闻

伟人写给宋庆龄的信:狂草艺术的巅峰之作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