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4日,德国外长瓦德普尔在启程前突然宣布取消原定于10月 26日开启访问中国的行程。德国外交部发言人当天表示:“我们将推迟此次访问。”发言人没有透露是中国还是德国取消了此次行程。但外界普遍认为,中方的“低规格接待”显示出对其言论的不满。
德国甚至整个欧洲近期遭遇一堆麻烦事(如稀土管控,芯片短缺等),而中国刚好具备解决困难的能力。默茨政府非常看重此访华行程。德国外交发言人表示,“尤其是最近”,德国有很多话题希望与中方讨论。
从出访阵容可以大致看出此次访华侧重点:陪同瓦德普尔的代表团包括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及稀土进口商Noble Elements的董事总经理等。旨在与中国合作处理芯片供应以及稀土审批等问题。瓦德普尔也对媒体表示,他计划敦促中国放宽对稀土和半导体的出口限制。
按理来说此次行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据德媒《图片报》近日报道,瓦德普尔在最后一刻取消了访华行程的原因,是“中国不欢迎他”。
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瓦德普尔在上飞机之前,一方面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另一方面又公开在台湾问题上大放厥词,宣称“反对以武力改变台海现状”。此举触碰了中国的红线,引发中方的反制。
据德国外交发言人透露:“除了中国外长与瓦德富尔的会晤外,中方尚未确认任何其他安排。”德方对“短期内无法进行面对面的接触”表示遗憾。
“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作为德国的外交负责人,瓦德普尔既然不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那中国为何还要欢迎他?
在他放完狠话后,中方严厉驳斥,发言人指出要求维护地区现状就等于支持“台独活动”。中方以“未能安排足够多会谈”推迟其行程,本质是对这种“既要资源又踩红线”行径的直接反制。
事实上,这是瓦德普尔自今年五月上任德国外长以来首次访华,也是德国现任政府首位部长级官员访华。但他没有想到自以为很聪明(既不得罪美国,也不得罪中国)的言论,直接葬送了拯救欧洲车企的机会。
《卫报》表示,瓦德普尔此次访问的主要目标是试图拯救欧洲汽车业。但现在瓦德普尔把事情搞砸了,使欧洲汽车行业的命运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以及停产风险。
他显然误判了中国捍卫主权的决心,更低估了欧洲汽车业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深度。日前,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集团因缺少安世半导体的芯片暂停沃尔夫斯堡工厂的部分生产线。如果没有恢复供应,大众将暂停更多的生产线和工厂。
德国面临的问题的解决方式是比较直观的。若是德国能劝说其盟友荷兰归还安世半导体总部,并给予赔偿和道歉,中方大概率会原谅对方的鲁莽行为。断供的芯片也将发往欧洲供应链。
至于稀土方面,不涉及军事用途,并尊重中方的合法权益,中方也会加快审批进度,以保障欧洲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顺畅。
欧洲现在面临的两大难题,看起来并没有那么难解决。但问题在于有的人明明上门求人,却还喜欢耍威风!瓦德富尔在启程前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公开谈及台湾问题,声称德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但将“自行定义其内涵”。
这是何其猖狂?竟然妄图定义中国核心权益的内涵。难怪路透社表示,瓦德富尔本次访华就是奔着施压来的。在中国面前,这种“既要又要”的做法显然是行不通的。让其无法访华已经是中国极为克制的反制!
德国报纸《世界报》也严厉批评其行为,称德国外长访华行程取消是一场“外交上的超级灾难”。
该媒体认为在德国工业严重依赖中国且经济面临困境的情况下,德国政府应妥善处理好与华关系。德国企业希望外长的出访能为中德合作带来新的机遇,而不是让双方关系严重紧张。
德国容易受到与中国贸易紧张局势的影响,特别是波及对德国经济至关重要的战略领域,如机床和汽车行业,这些行业高度依赖中国半导体。
德国经济部长卡特琳娜·赖希近日表示,德国正与欧盟委员会就此事“与中国政府保持联系”。她说:“我们已主动联系中国商务部长,希望恢复芯片出口。
同时,报道认为此次事件可能意味着德国对华政策从“互利伙伴”可能转变为对抗或被动应对。默茨自5月份上任德国总理以来,尚未访问过中国,此次外长推迟访华行程对中德关系是一个的挑战。但目前来看,这种观点有些言过其实。
德国长期以来一直是欧盟内部最大的经济体,其经济规模和对欧盟整体的影响力具有显著地位。即便默茨政府想和中国闹掰,德国企业和其他欧盟成员国也不会同意。
而中国同样重视欧洲市场,九月份在对美出口降低的情况下,对欧洲出口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丢失的份额。因此未来双方有会晤的客观必要条件。前提是德国的政客能够成熟点,理性一点。尊重中方的利益诉求。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反对党绿党的高级领导人阿格涅什卡·布鲁格在谈及此次访华行程取消时,指责中方“出于对辩论的恐惧而主动挑起事件”,并声称这“符合中国领导层在全球范围内日益猖獗的霸凌行径”。
然而,这样的言论完全是颠倒黑白、毫无事实依据的。行程取消的直接原因早已由德方自己说明——是“未能安排足够会晤”,并非中方拒绝沟通。此外,将正常的外交协调描绘成所谓“霸凌行径”,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化的夸张。
绿党长期以来在对华问题上采取道德化、情绪化的立场,往往忽视德国企业与中国合作的现实利益。
瓦德富尔本应带着解决欧洲汽车业“生存危机”的使命访华,却因政治短视将一场“救急之旅”搞成“外交僵局”,让本就脆弱的欧洲汽车产业链雪上加霜。
本质上是瓦德普尔长期对中国立场强硬的误判。其上任后多次鼓吹中国在俄乌局势中支持俄罗斯、还提及中国在印太地区的行为以及稀土和半导体出口限制等问题。基本上延续了其前任贝尔博克的激进风格。
中国对瓦德普尔的低调反制不仅是捍卫自身权益,也是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才是和中国相处的正确方式。
德国方面 24日透露,瓦德普尔计划近期与中方同行通电话”。这次希望他能尊重中国。放弃发表涉及台湾等中国核心利益的不当言论,这种将经济问题政治化的做法不利于中德双方的经贸合作与交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