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儿子结婚,我随礼8000块,我父亲80大寿,领导只送一盒寿面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开篇

红包桌前,我手心全是汗。

前面同事们递上的红包,礼簿上写着五千、六千,村长老王笑眯眯站在旁边,眼睛像扫描仪似的盯着每个人。

我咬咬牙,把攥了一路的八千块钱递过去。

司仪拉长了声音高喊:"乡扶贫办张铭主任,贺礼八千!"

全场瞬间安静了一秒,无数道目光刷地扫过来。

妻子秦岚在我身后狠狠掐了我腰一把,我疼得龇牙咧嘴,脸上却只能堆着笑。

村长老王走过来拍我肩膀:"张主任客气了,太客气了!"

他嘴上说客气,眼里却闪着精明的光,那眼神让我心里发毛。



01

婚礼结束回家的路上,秦岚一句话都没说。

我知道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果然一进门她就把碗摔在了地上。

"儿子结婚的首付还是借的,你倒好,给人家随八千!"

她眼眶通红,声音都在发抖。

我赶紧解释:"扶贫项目要在村里落地,需要村委会配合,这钱不能省。"

秦岚冷笑一声:"人家把你当摇钱树呢,你还傻乎乎往上贴!"

我张了张嘴,最终什么都没说。

这八千块是我从亲戚那里借的,秦岚不知道,儿子小宇也不知道。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躺在床上算账。

儿子婚房首付三十万,我和秦岚凑了二十万,剩下十万跟亲戚借的,每个月还要还房贷。

这八千块对我们家来说,真不是小数目。

可村长老王掌握着项目审批权,我不敢不给足面子。

第二天我去找老王谈项目的事,在村委会门口等了两个小时。

他秘书出来传话:"王主任今天有事,改天再约。"

我站在初秋的冷风里,忽然觉得那八千块扔进了水里。

秦岚说得对,人家压根没把我当回事。

接下来一周,我去了三次村里,每次都吃闭门羹。

不是开会就是下乡,老王总有理由不见我。

我咬咬牙,买了两箱好酒和一些土特产送过去。

秘书收下了东西,依然是那句话:"王主任很忙,有空会联系您。"

项目拖了半个月,县里开始催进度。

我急得嘴角起了泡,晚上睡觉都在想怎么办。

终于约上了老王吃饭,我定了县城最好的饭店。

席间我敬酒敬得恭恭敬敬,老王却只是点点头,话里话外都在打太极。

"张主任啊,这事儿不好办,得再研究研究。"

他夹了口菜,慢条斯理地说。

我心里凉了半截,八千块打了水漂不说,项目还是没着落。

回家路上,我看着车窗外的霓虹灯,觉得自己活得像个笑话。

02

十月初,父亲打来电话。

"小铭啊,爸今年八十了,你回来吃顿饭吧。"老人声音有些颤抖。

我愣了一下,这才想起父亲的生日快到了。

心里涌起一股愧疚,这些年忙着工作,很少回老家看他。

"好,我一定回去。"

挂了电话,我盘算着怎么给父亲办寿宴。

手头实在紧张,八千块刚出去,房贷还要还。

我跟秦岚商量:"简单办吧,请几个至亲就行。"

秦岚叹了口气:"八十大寿,本该风风光光办一场的。"

她没有埋怨,但我知道她心里不好受。

按照惯例,我给单位领导们发了请帖。

县扶贫办主任李书记那里,我也客气地通知了一声,心里没抱什么希望。

李书记五十多岁,做事严谨,对我要求一向严格。

平时见面他总是板着脸,我有些怕他。

父亲生日那天,我和秦岚开车回了老家。

农村的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父亲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站在门口等我们。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父亲拉着我的手,眼眶有些湿润。

我鼻子一酸,这个八十岁的老人,一辈子都在为别人着想。

他当了三十年乡村教师,退休工资才两千多,却从不跟我伸手要钱。

寿宴摆在院子里,只来了几个亲戚。

秦岚的娘家人来了两桌,我这边就剩叔叔婶婶几家。



没有领导,没有同事,冷冷清清的。

我心里五味杂陈,想起老王儿子结婚那天的热闹场面,忽然觉得特别讽刺。

给村长随八千,自己父亲八十大寿却办得这么寒酸。

秦岚看出我的心思,轻轻叹了口气:"这就是人情冷暖。"

正吃着饭,院子外面传来汽车声。

一辆挂着县政府牌照的车停在门口,司机下车拎着个泡沫箱走进来。

"请问哪位是张铭?"

司机环顾四周。

我站起来:"我是。"

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是单位有急事?

"李书记让我给老爷子送点东西。"

司机把泡沫箱递给我。

我接过来,沉甸甸的。

周围亲戚都探头看,我打开箱子,里面就一盒长寿面,还是超市里最普通的那种。

院子里瞬间安静下来,亲戚们窃窃私语。

我脸上火辣辣的,不知道该说什么。

03

送走司机,我把泡沫箱扔在桌上。

八千块换来别人的冷眼,领导的情分却只值一盒打折面。

秦岚过来拉我:"别多想,来了就是心意。"

我点点头,心里却堵得慌。

亲戚们陆续散了,院子里恢复了安静。

父亲颤巍巍走过来,拿起那盒寿面仔细端详。

"小李还记得我啊。"

父亲声音很轻,眼里却闪着光。

我一愣:"爸,你认识李书记?"

这事我从来没听说过。

父亲没回答,而是慢慢打开了盒子。

我本想说一盒面有什么好看的,但父亲的手突然僵住了。

寿面下面,压着一个牛皮纸袋。

父亲拿起来,手在发抖。

我心跳突然加快,凑过去看。

牛皮纸袋上面写着几个字:张老师亲启。

父亲的手抖得更厉害了,半天才打开袋子。

里面首先是一封信,纸已经发黄,字迹工整却有些颤抖。

我看到开头第一句:"张老师,三十年了,我终于有能力报答您......"

父亲眼眶瞬间红了,眼泪顺着皱纹滑下来。

我接过信,一字一句读下去。

秦岚也凑过来,我们俩越看越震惊。

原来李书记年轻时家里特别穷,是父亲资助他读完了大学。

那时候父亲一个月工资才几十块,却拿出半年工资给了李书记。

"您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不能让恩人为难。"

我读到这句话,喉咙发紧。

父亲擦了擦眼泪:"我说过不让他还的,这孩子......"

他声音哽咽,说不下去了。

我继续往下看,信里说李书记这些年一直想报答父亲。

但父亲坚决不让,说帮人不是为了回报。

纸袋里还有其他东西,我拿出来一看,手都在抖。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