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我商务部长王文涛应约与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进行了视频通话,这场会谈持续了近两个小时。
双方就稀土出口管制、安世半导体等关键经贸议题进行了沟通,达成了初步共识,并同意召开“升级版”出口管制对话会议,一定程度上,给中欧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带来了积极信号。
![]()
不过,仅仅过了一天,欧盟内部又按捺不住了。
据彭博社10月22日消息,当地时间23日欧盟国家将在布鲁塞尔举行领导人峰会,可在这会前突然传出了不和谐的声音。
消息人士透露,德国、法国和波兰这三个国家,公开支持在峰会上讨论中方对欧日益严格的贸易措施,强硬姿态尽显。
一天就变脸:前一天“谈拢了”,后一天就“要报复”
![]()
根据彭博社10月22号透的消息,欧盟领导人峰会23号就要在布鲁塞尔开了,结果开会前偏传出不和谐的声音。
三天前还跟中方聊“共识”的欧盟,转脸就有国家要摆强硬姿态——德国、法国、波兰明着说,峰会上得好好聊聊中方“越来越严”的贸易措施,态度摆得清清楚楚。
![]()
法国的调子起得挺高,直接说希望欧盟把所有对华报复的选项都拿出来看看,那架势跟“不怕翻脸”似的。波兰也跟着凑热闹,建议在峰会最后定的结论里,加上所谓“中国有害经济行动”的内容,非要先把帽子扣上。
最让人注意的是德国,不光跟着喊对华强硬,还扔出个狠说法:愿意讨论用《反胁迫工具法案》(ACI)来应对中方的稀土出口管制,圈子里都把这法案叫“核选项”。
![]()
可这话听着厉害,仔细一想就不对劲。要知道,王文涛在通话里早把话说明白了,中方搞稀土出口管制是“按规矩完善体系的正常操作”,一直给欧盟企业留着审批的便利,根本不是故意卡脖子。
谢夫乔维奇当时也说了“理解中方是出于安全考虑”,还答应帮忙协调安世半导体的事,两边明明聊得挺实在。怎么才过一天,这三个国家就突然改了口风?
更有意思的是,有欧盟的高级官员偷偷说,就算峰会提了“经济安全”,也不会真就中国贸易的事展开辩论——这明摆着是有人想在开会前先喊一嗓子,刷个存在感而已。
说硬话藏私心:三国各有小算盘,欧盟内部根本没统一
![]()
这三个国家突然跳出来喊强硬,表面看是跟中国叫板,其实各自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根本不是真打算跟中国撕破脸。
德国的心思特别直接,说白了就是被稀土卡了脖子,急了。作为工业大国,德国的汽车、电子产业离了稀土根本转不动,中方一加强出口管制,德国企业最先慌。
可它提的那个“反胁迫工具法案”,看着吓人其实没多少底气。这法案2023年底才生效,虽说号称有提高关税、吊销进出口许可证、限制公共采购等12项反制措施,可从生效到现在,一次都没真正用过。
之前特朗普给欧盟加关税,德国也喊过要用这招,最后还不是不了了之。现在德国官员自己都承认,真启动这工具“会遭经济反噬”——毕竟中国要是真反制,德国工业受的损失,比稀土管制厉害多了。
![]()
默茨政府比上一届硬气的表态,更像是做给国内企业看的“定心丸”,真要动手还差得远。
法国的强硬背后,其实是“产业焦虑”。这几年欧盟老喊着“保护本土制造商”,法国的汽车、奢侈品这些产业,对中国市场依赖度不低,可又总怕被中国企业“抢了生意”。
它说的“所有报复选项”,听着吓人其实没多少实在内容——连总统府被问起这事,都赶紧把锅推给外交部,外交部干脆装没听见不回应,这态度就很说明问题。
![]()
至于波兰,更像是跟着凑数的“搭车的”,它在中欧贸易里占的份额本来就不大,却总爱借着对华强硬跟欧盟表忠心,建议加“有害经济行动”的内容,说白了就是想在政治上刷点存在感,真要承担反制的后果,它比谁都慌。
更关键的是,欧盟内部根本没达成一致。虽说德法波喊得欢,可不少成员国心里门儿清,跟中国搞经贸对抗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
谢夫乔维奇刚跟中方谈好共识,转头就有人拆台,这本身就说明欧盟在对华贸易上,根本没形成统一立场,所谓的“强硬阵营”,其实就是少数国家自己演的戏。
“核选项”真能用上?看着凶,其实根本不敢动
德国喊的“核选项”听着吓人,可真要落地,简直比登天还难,说白了就是看着凶,其实没底气。
![]()
先不说这法案启动的流程多麻烦:得先花两个月调查,再让成员国投票认定是不是“被胁迫”,接着还要谈判,谈不拢再投票通过反制措施,整套流程走下来至少要一年。
单说反制措施本身,欧盟自己先得吃大亏。中方的稀土管制是“按规矩来的”,还特意给欧盟企业留了审批通道,谢夫乔维奇都承认“理解中方立场”,德国非要往“胁迫”上靠,根本站不住脚。
真要是限制中国稀土进口,德国汽车生产线可能先停摆;要是吊销进出口许可证,法国的红酒、奢侈品出口就得受影响——这哪是反制中国,分明是跟自己的钱袋子过不去。
![]()
更打脸的是,这法案从一开始就不是针对中国的。当初是为了对付特朗普加关税才搞出来的,结果美国真加税的时候,欧盟没敢用;现在倒拿出来跟中国叫板,难免让人觉得是“捡软柿子捏”。
欧洲媒体早把这事点破了:ACI这东西,理想状态是“吓住对方”,真用起来就是“双刃剑”,伤着中国的同时,自己也得流血。
就像之前欧盟查中国电动车反补贴,吵了半天也没敢真加税,还不是怕中国反制欧盟的农产品、汽车零部件,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
再说了,中方的态度一直很明确:稀土管制是为了国家安全,不是要卡谁的脖子,只要符合规定,欧盟企业的审批都能通融;安世半导体的事,中方反对把“国家安全”扩大化,希望荷兰那边讲点契约精神。
两边明明有沟通的道儿,德法波却非要喊“报复”“反胁迫”,更像是拿硬话当谈判的筹码,想逼着中方在稀土、半导体这些事上让步。
可中国早就不是能被吓唬住的了,之前应对美国贸易战的经验摆在那儿,真要是欧盟敢启动“核选项”,中方的反制措施只会更准,到时候这三个国家哭都来不及。
![]()
说到底,中欧做生意这事,从来不是非好即坏。一边是德国工业离不开的稀土、法国靠吃饭的中国市场,一边是中国需要的技术合作、市场准入,谁都离不了谁。
王文涛和谢夫乔维奇的通话,已经放了“想稳住”的信号,德法波开会前喊的硬话,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
![]()
等峰会开完,热闹过了,他们到头来还是得坐回谈判桌前——毕竟生意是生意,跟钱过不去的事,没人真愿意干。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反制美国,欧盟酝酿动用“核选项”
![]()
海峡网——“德法支持欧盟对华贸易强硬,德国提议:考虑动用‘核选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