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西峡县始终秉持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理念,从生态修复、产业生态化、生态意识培育等多维度发力,系统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协同共进的特色路径,为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 “西峡样本”。
生态修复,筑牢绿色经济新基座
西峡县将生态修复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抓手,在林业生态建设上,西峡县全面推进天然林保护、公益林培育、长防林建设工程。一是种植核桃、板栗等经济林与杨树、松树等生态林,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严格执行天然林保护政策,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构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截至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达40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保持在 80% 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 “天然氧吧”。二是通过坡改梯、植树造林、封禁治理等综合措施,已完成 59 条小流域治理,治理面积达 1800余平方公里;建成 4 处国家、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 22.2%,成为金钱豹、林麝等珍稀野生动物保护及其栖息地。三是针对 5 户以下分散居住、地处生态敏感区的农户实施生态移民,投资建设移民小区,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并通过发展猕猴桃种植、生态旅游等产业,帮助移民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使移民区植被快速恢复,生态压力有效缓解,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深度融合,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
西峡县立足资源优势,推动工业、农业、旅游业向生态化转型,构建起特色鲜明的绿色产业体系。一是以县产业集聚区、丹水及西坪工业园为载体,西峡县培育形成中药制药及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入驻企业 216 家,建成区面积达 16.3 平方公里。为严控污染,该县否决 40 余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推动 10 余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建成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设施实现污染物集中处理。二是按照 “扩果、调菌、稳药” 的绿色发展思路,打造猕猴桃、食用菌、中药材三大产业,并围绕这些特色产业进行绿色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扩大出口创汇,增加农民收入。目前,三大产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份额超达 65%以上,成为群众致富支柱。三是以恐龙遗迹园、老界岭两大 5A 级景区为核心,突出恐龙文化游与生态休闲游主题,兼顾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实现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一二产业剩余劳动力向三产的有效转化。
多维发力,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
西峡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将生态保护贯穿发展决策全过程,持续推进和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为县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的新动能。一是不断完善环境准入、生态考核等一系列保障制度,明确职责,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形成全县上下步调一致齐心合力抓环保抓绿色发展的格局。二是建立执法部门联动机制,县政府牵头,由公、检、法、司、农、林、水、牧、环保、国土等组成联合工作组,严格执法,严控各个领域破坏环境的行为,为绿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三是在广泛宣传有关环保知识、政策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的同时,充分发挥县生态文明促进会独特的媒介与桥梁作用,号召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和仁人志士成为环保志愿者,宣传环保,参与环保,共同守护美好家园。目前,全县数千名环保志愿者队伍已成为环保一线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
(西峡促进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