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25日
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75年前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
于10月25日打响入朝后的第一仗
以光荣的胜利
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帷幕
后来
具有历史意义的这一天
被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日
75年过去了
我们为什么永远不能忘记?
一封信
一张照片
一个心愿
或许能给你答案
一封信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
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的(地)
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这是志愿军战士宋阿毛
在一张皱巴巴的纸上
写下的绝笔信
![]()
宋阿毛的绝笔信
1950年11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
进入朝鲜并迅速开赴长津湖地区
此时
朝鲜遭遇了百年不遇的严寒天气
入朝行军的第一天
队伍中就有700多人被严重冻伤
为了将敌人全歼于长津湖地区
第20军第59师第177团
第2营第6连官兵们
奉命埋伏在死鹰岭高地
![]()
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向死鹰岭急行军
11月29日
死鹰岭山背残敌
分三路攻击死鹰岭高地
成吨炸药倾泻在山头
志愿军突击组组长
宋阿毛带领战士们奋勇反击
守住了阵地
![]()
官兵忍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粉碎敌人多次突围
30日凌晨
死鹰岭上不再响起一枪一炮
前来查看的战士
被眼前的一幕震撼
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阵地上
手握钢枪
保持着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
125名官兵
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雪天里
牺牲在阵地上
战后打扫战场时
人们发现了宋阿毛留下的这封信
一张照片
这是一张画家高庶绩和家人
珍藏多年的照片
照片里,高庶绩侧身站在
一位老人身旁
这位老人就是
黄继光的妈妈邓芳芝
这位母亲正在描绘的
正是儿子黄继光的画像
![]()
黄继光从小家境贫寒
从来没有照过一次相
在宣传英雄事迹的时候
画家高庶绩依据
黄继光母亲邓芳芝的回忆
完成了这幅后来广为流传的黄继光画像
![]()
1952年4月
到达朝鲜战场一年多的黄继光
给母亲写下一封家书
“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
不立功不下战场”
![]()
这封信寄出6个月后
上甘岭战役打响
黄继光所在部队受命夺取597.9高地
黄继光主动请战
和两名战士去爆破敌人暗堡
距敌火力点不足50米处
黄继光和战友被敌人发现了
在机枪的扫射下,战友先后牺牲
黄继光拖着伤腿爬向敌人火力点
在地堡前
他将最后一颗手雷扔了进去
接着奋力一扑
用身体堵住了敌人喷射的枪口
战斗结束后,黄继光仍趴在地堡上
两手紧抠着地堡上的麻包
子弹打穿他的胸腹
背上留下碗口大的窟窿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时任志愿军某部六连连长万福来
仍心痛不已
“黄继光以他最后一口气
最后一滴血完成了爆破任务”
![]()
黄继光牺牲处挖出的爆破筒残体
当黄继光牺牲的消息传回家乡
他年过六旬的母亲邓芳芝
没流一滴眼泪
只是独自坐在村口
看着儿子离家的方向
不久,她又送小儿子黄继恕继续参军
奔赴朝鲜
中国人民志愿军撤离朝鲜前
黄继恕来到了黄继光牺牲的地方
临走时
他将一捧浸染了兄长鲜血的泥土
带回家乡
此后数十年
黄家又接连有十几名子孙参军

一个心愿
1952年10月
上甘岭战役打响
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
两腿被炸断的孙占元
仍坚持爬行指挥战斗
在子弹用尽后
他解下最后一颗手榴弹,滚向敌群
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
![]()
孙占元像
在恶仗来袭前的上甘岭阵地战壕里
摩拳擦掌的战士们
正在等待反击的信号
借着出击前的空隙
27岁的孙占元和战友们
谈起胜利后的畅想
孙占元说:
“我啊,等抗美援朝胜利了
就买双皮鞋到天安门照个相
回家娶个媳妇”
质朴简单的话语里
饱含着无比真实而美好的憧憬
只是心意可待,战火无情
这一简单的心愿
孙占元终其一生也没有实现
75年过去了
英雄却从未远去
近年来
《长津湖》《志愿军》等
抗美援朝主题电影上映
许多观众被其中壮烈的场景感动
泪洒观影现场
观影结束
有人仍伫立在原地
久久不愿离场
不少观众
向着影片中的英烈敬礼
![]()
四川成都一家电影院里,抗美援朝老战士李化武举起残臂敬了一个特殊的军礼
如今
“黄继光英雄连”
已经成为中国空降兵的一把尖刀
每天点名时,队列里点的第一个名字
永远是最响亮的“黄继光”
一人点名
全体答“到”
![]()
今年9月3日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盛大阅兵式上
一双崭新的皮鞋
被放在战车车舱里
和空降突击方队受阅官兵
一起通过天安门
这是志愿军孙占元
在上甘岭的坑道里
留下的“穿皮鞋到天安门照个相”心愿
他的传人以另一种
独有的浪漫形式实现
![]()
75年过去
我们为什么永远不能忘记?
因为有197653名中华英雄儿女
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
献出了宝贵生命
据统计,抗美援朝战争中
志愿军烈士的平均牺牲年龄是28岁
喊出“向我开炮”的志愿军官兵
有47人之多
因为今天的国泰民安来之不易
先烈们的英雄之歌
将由我们续写
吾辈自强
要以一个更好的中国
告慰先烈
![]()
和平来之不易
我们永志不忘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综合解放军报、央视军事、央广军事等
编辑 拓智慧 校对 叶蕊 责编 李治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