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战规则由中国改写了?央视画面实锤,歼-11翼下已挂载“激光武器”吊舱!这不是概念炒作,是实战级定向能武器列装的硬核官宣,光速拦截、90%摧毁率,单次成本仅1美元!这已经不是改写规则,是在颠覆整个空战逻辑!那么,咱们为什么要搞机载激光武器?它又凭啥终结导弹时代?今天咱就聊聊这个话题。
央视军事最近一段视频彻底火了,本来是介绍歼-11的机电系统,结果镜头一扫,主翼底下挂着个特殊吊舱,旁边明晃晃标着“激光武器”,这不等于把“机载激光武器”的家底直接亮出来了吗?
据了解,这套激光吊舱采用全电驱动,充一次电能连射几十回,射程超5公里,专门用来反导和近距离格斗的,测试数据更离谱,0.3秒锁定5公里外的靶机,杀伤率干到90%以上,等于对手刚露头,“啪”一下就被光速带走。其实这不是咱第一次秀激光武器,九三大阅兵那会,舰载激光武器亮相,还被网友笑称“长得像洗衣机”,没想到这才多久,机载版就直接搬上战机了。
![]()
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这宝贝居然挂在歼-11身上。毕竟这战机是苏-27的国产仿制版,10年前就已经停产了,技术上跟不上现在的节奏,空军早把它给淘汰了。有人得问,为啥不用歼-20、歼-35这些新锐战机来试?偏让歼-11这种老古董上阵?这不等于拿拖拉机测火箭发动机嘛!
可细品就懂了,正因为它“过气”,才最适合当“小白鼠”。歼-11保有量大、结构成熟、电力系统顶得上,载重冗余7吨,200千瓦稳定供电,刚好喂饱这个“电老虎”激光吊舱。就算测试出点小问题,也不心疼,纯纯的“低成本试错神器”。
其实,拿老平台试新技术,是中国军工的“祖传艺能”。当年涡扇-10B发动机不也是先塞进歼-10B飞了三千小时,把所有技术都摸透了,成熟了,才放心交给歼-20当“心脏”?现在用歼-11试激光武器,就是同款思路:风险低、成本低、数据真,摔了也不心疼。
那咱们为何非要搞机载激光武器?它本质上来说就是“顶替”航炮的,这可不是简单换个装备,直接是空战理念的颠覆性创新。自打人类进入超视距空战时代,对于航炮究竟该不该保留,形成了两个流派。
![]()
一派是美国为首的,死抱着航炮不放,F-22、F-35再先进,都得挂着航炮当“护身符”。为啥?怕呗!怕被对手贴脸逼进“狗斗”,到时候导弹打光了,没航炮就得坐以待毙,说白了就是对超视距作战没十足把握,留着航炮兜底。
另一派就是咱们中国了, 歼-20直接把航炮砍了,连歼-35也跟着取消。不是咱舍不得那几发炮弹,而是咱压根不给敌人近身的机会,航炮再牛也是鸡肋。在咱们空军眼里,“狗斗”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了。你看印巴空战,歼-10C在180公里外就把法国阵风按在地上摩擦,这已经是教科书级案例了。
而歼-20呢,攻击距离早超300公里了,等于敌机刚一冒头,就被咱锁定了,下一秒导弹贴脸开大了 ,敌人还没反应过来。就咱这实力,还犯得着凑上去拼航炮?再说了,航炮就是个“空间刺客”,外挂影响隐身,内置占导弹仓位,纯属拖后腿的玩意。
但问题是,“人有失足,马有失蹄”,万一在战乱中,咱歼-20被敌方导弹贴脸突袭,没航炮岂不是只能等死?其实,真被6-7马赫的导弹末端锁定,就算是传统航炮也是拦不住的,射速慢、准头差,拦截难度堪比“筷子夹子弹”。咋办呢?这时候激光武器就补位登场了,光速出击,30万公里每秒,真正做到“发现即摧毁”,导弹刚露头就被熔穿,连反应时间都不给,妥妥的降维打击。
![]()
不光是导弹,几公里外的无人机、近防炮啥的,激光一扫,来袭目标当场解体,央视放过的测试画面里,无人靶机关键部位被精准熔穿,跟做手术似的,这叫“外科式打击”。而且激光没后坐力、没火光、没爆炸声,打起来悄无声息,敌人连预警都来不及。虽然有效距离目前也就十几二十公里,比不上导弹几百公里的射程,但它干的是“最后一道防线”的活儿,刚好填补了航炮和导弹之间的空白。
而且,激光武器带来的不仅是战术优势,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成本革命!就说传统防空导弹,对付低成本无人机群纯属“大炮打蚊子”,美军一发拦截弹成本超百万美元,咱激光武器单次才1美元。这惊人的成本差距,让咱面对饱和攻击时,依旧游刃有余。更别说,激光武器只要电力十足,就能无限开火,真正实现“子弹管够”。
更狠的是,中国已经把激光玩成了“海陆空全家桶”:陆地有LW-30“寂静猎手”,中东76次拦截零失误,2000度高温,无人机外壳直接熔穿;海上更猛,071登陆舰装300千瓦LY-1激光炮,功率是美国HELIOS系统的五倍,五秒熔毁反舰导弹导引头!如今歼-11机载版亮相,咱成全球首个现役三代机装实战激光的国家,这还不止,代号“红鹰”的200吨级战略激光飞机已在路上,未来能打低轨卫星。
![]()
不过,激光也不是无敌。潮湿天气里,激光射程直接砍8成,威力也得打七折,但咱们搞出“双波段自适应校正系统”,能量损耗压到15%以内。散热、供电、振动这些难题,也在慢慢攻克。
可以说,在这条赛道上,我们已经遥遥领先,并且还在加速狂奔,但想要实质化运用战场,大概率要等到六代机登场,说实话,机载激光武器就是为六代机量身定做的,就像外媒扒的歼-36设计方案,超大弹舱既能装远程导弹,还能塞下内置激光武器。
在保证隐身的同时,再构建一道激光防线,“导弹远攻+激光近防”的双层火力网一旦成型,敌方导弹的突破概率直接砍到个位数。更具想象力的是“激光护航机”,用运-20改造的空中激光站,能360度护着战机编队,配上空警-500的火眼金睛,百公里外的巡航导弹群都别想靠近。
说到底,这已经不只是技术革新了,是对未来战争规则的重塑,激光武器的剧本已经写好,剩下的,就看其他国家怎么接招了。显然,这一次中国已经遥遥领先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