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王自如的一个纪录片,名叫《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这本来是新裤子的一首歌。歌曲表达了某种与现实抗争的理想主义精神。但是看了王自如的片子,我倒是没看出太多和彭磊气质相通的东西。倒是深深感到,这个阶段的王自如太像我在深圳见到的那些发达或是失意的路人了。他们共同的特征是会在长期的沉默和迷茫之下,突然产生某种兴奋,然后再次消沉。说几句话就要夹着两个简略词和英文单词,证明习得了“行业黑话”,当然,话题的核心就是搞钱。
我第一次去深圳的时候,在地铁上见到三个年轻人,穿着白色的制服,有点房产销售的气质,也可能是在办公楼里面上班的。我惊讶于他们并不忌讳在地铁这样并不私密的空间讨论自己一年可以搞多少钱,他下一个商业计划是什么,如何赚到更多的钱。我心里嘀咕:啊,这就是深圳。
不过这显然并不是我的气质。毕业那年,曾经有人们口中的“大佬”建议我去深圳发展,许诺给我一个很高的数,说积累足够的钱和人脉,再去小城市躺平。被我一口拒绝。我深知这是个圈套,因为一旦上船,这个足够多钱的数字也会随着我心中日渐增加的贪婪而增加。而我的主要身份是个文人,是个码字的,有台电脑就能工作,更不擅长搞什么人脉。所以一意孤行,带着老婆来了重庆。
王自如身上透出的正是这种竞争环境下的迷茫和焦虑,说实在的,这东西跟理想主义精神也没什么关系。王自如身上可能还有点他以为的坚持,但是更多的却是商业模式,是AI,是几句话夹着的几个英文单词。但是这样的表达方式,在我的眼里其实是有些油的。尽管王自如每天早晨都要骑几十分钟的自行车,这种油感却很难去掉。
也要承认,其实王自如这样的人对于提高经济体的活力来说是有益的,我们需要这样有点想法,甘于冒险,不太喜欢常规的上班节奏的人,他们的成功或是试错,都能够在商海里面搅出一股动静,这是重要的。最怕是连做梦的人都没有了,大家全都看破不说破,世故的不得了,那个才是糟糕的。
纪录片里,我注意到王自如吉他弹得不错,他也是那个时代最早看到外面世界的佼佼者,在互联网面前,对先进的IT产品进行拆机测评,让很多才刚刚上网的人知道了,原来外面还有一个这么大的世界。
只是王自如这样的公众人物,留给网民的第一印象很重要,他留下的碎片化的身影都很尴尬,第一次被罗永浩怼的十分难堪,第二次却用十分谄媚的语言,让自己和董明珠关联了起来。
王自如是个聪明人,但是也不太聪明。他太知道必须要跟比他牛的大佬建立关系,但是他的认知却止于此了,他不知道如何处理这样的关系,才能够让自己不被网民反感。
留给王自如的机会不多了,现在他选择了AI这个赛道,依然给我的感受是躁动的,不安的,就像他弹得吉他一样。
顺便一提,绿皮火车跟情怀或是理想主义没有任何关系。如果王自如不被限高,他应该还是会乘坐飞机的,因为那个更高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