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2024 年 10 月的国际舆论场,被欧盟的一笔贷款搅得沸沸扬扬,他们刚给乌克兰发了第九笔 40 亿欧元援助,其中 20 亿专门用来买无人机,而欧盟官方毫不避讳地说:“这笔钱的偿还,要靠冻结的俄罗斯资产利息。”
听到这话,不少人都懵了:欧盟凭啥拿别人的钱给第三方放贷?俄罗斯能忍下这口气吗?更关键的是,这么干就不怕砸了自己的金融招牌,让全球资本都不敢再信欧洲吗?
要搞懂这盘越下越乱的棋,得从 “冻结资产” 这个源头说起,再看俄罗斯的反击、欧盟的算盘,最后才明白这场 “空手套白狼” 的背后,藏着多大的风险。
![]()
先说说那笔让双方撕破脸的 “冻结资产”,时间倒回 2022 年 2 月,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后,西方迅速对俄罗斯祭出制裁大招,其中最狠的一招,就是冻结俄罗斯的海外资产。
根据多方统计,这笔资产总额高达 3000 亿美元,而欧盟攥着其中的绝大部分,单是俄罗斯央行存在欧盟的钱,就有 2000 亿欧元左右,更关键的是,这些钱里 90% 都由总部在比利时的欧洲清算银行管着,等于欧盟攥着 “钱袋子的钥匙”。
可能有人觉得 “钱冻着就成了死钱”,但事实恰恰相反。哪怕是冻结状态,这么大一笔资金每年产生的利息都不是小数目。
![]()
美国《纽约时报》曾披露,光是俄央行那 1900 亿欧元资产,每年就能生出约 30 亿欧元利息。
这笔 “躺着赚” 的钱,后来就成了欧盟援乌的 “秘密资金池”,毕竟直接掏钱援乌,欧盟内部早就扛不住了。
为啥欧盟会盯上这笔利息?说穿了是 “没钱又想当好人”。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乌克兰的财政早就见底了:军费天天涨,国内经济一塌糊涂,预算赤字大到吓人。
![]()
一开始,美国和欧洲还能直接掏钱援助,但到了 2023 年往后,麻烦就来了,欧盟各国自己面临高通胀,老百姓不满情绪越来越浓,政客们要是再大手大脚援乌,选票都可能保不住。
这时候,美国先跳出来提议:“干脆直接没收那 3000 亿给乌克兰用!”
可这个提议刚出来,就被德国、法国等欧盟核心国家否了。
他们不是不想援乌,而是怕 “砸了自己的招牌”,国际规则里从来没有 “随便没收他国资产” 的说法,要是开了这个头,以后哪个国家还敢把钱存在欧洲?
![]()
欧元的信誉、欧洲的金融地位,都得打水漂。不能动本金,那就打利息的主意,欧盟很快想出了 “折中方案”:表面上不动本金,只把利息当 “质押物”,用它来担保给乌克兰的贷款。
这套 “既绕开合法性争议,又不用自己掏钱” 的操作,在 2024 年一步步落地。
5 月,欧盟理事会直接颁布法案,明确把冻结俄资产的净收益用于对乌军事援助,还规定 90% 的收益要通过欧洲和平基金给乌军买装备,剩下 10% 进欧盟预算,支持乌克兰的国防工业和重建。
![]()
6 月,七国集团跟欧盟领导人达成共识,正式把 “用俄资产收益做抵押给乌放贷” 摆上台面。
到了 10 月,计划更是升级,七国集团承诺年底前给乌克兰 500 亿美元贷款,其中美国扛 200 亿,欧盟则由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投票通过 350 亿欧元特殊贷款,还允许乌克兰自己分配用途。
但欧盟这边刚把 “算盘” 打响,俄罗斯的反击就来了,而且又快又狠。
![]()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第一时间就骂这是 “强盗行径”,说资产被冻结本身就不合法,用利息放贷更是违反所有国际规范,俄罗斯肯定要起诉维权。
等欧盟发那 40 亿欧元贷款时,佩斯科夫的措辞更严厉,直接说是 “赤裸裸的盗窃”,放话 “所有参与者都要付出代价”。
嘴上硬,手里的动作更硬,2024 年 5 月,普京直接签了总统令:要是西方敢非法没收俄资产,俄罗斯就有权拿美国在俄的资产来抵偿,还允许俄境内的资产所有者起诉美国。
![]()
这话可不是说说而已,10 月 2 日,莫斯科州仲裁法院就冻结了美国纽约梅隆银行与摩根大通在俄的资产,总额约 3.72 亿美元,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冲着欧盟的操作来的反制。
面对俄罗斯的强硬,欧盟其实早就慌了神,德国政府发言人特意出来强调 “只动收益不动本金”,说这是为了 “守住法律和道德底线”,可这种辩解根本站不住脚。
![]()
不管是本金还是收益,本质上都是别人的财产,拿别人的钱做人情,怎么说都不合理,就连德国财长林德纳都忍不住承认,这里面的细节根本没捋清楚:利率会变,俄乌冲突的前景也不明朗,以后这笔贷款能不能还上,谁都不敢打包票。
更严重的是,欧盟这波操作,已经开始动摇国际金融的根基了。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宇看得很透彻:“美西方是想破坏现有的国际金融秩序,搞一套‘新规则’,用经济手段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野心太明显了。”
![]()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也发出警告:欧洲这么干,外资肯定会害怕,说不定都要跑到美国去,最后欧洲自己的资本市场信誉全毁了。
最讽刺的是,这场 “游戏” 里,欧盟忙着当 “出头鸟”,美国却在背后坐收渔利,要知道,大部分被冻结的俄资产都在欧洲,欧盟扛着法律风险和俄罗斯的报复,结果呢?
国际资本一恐慌,就往美国跑;美国既能靠卖武器给乌克兰赚钱,又能吸引外资,还不用承担主要风险。
![]()
德国联邦议院前外事委员穆斯多夫都看不下去了,直言 “欧洲不该为美国挑起的事端买单”,因为美国就是想让欧盟和俄罗斯永远闹掰,自己坐享其成。
现在再看欧盟的处境,简直是 “把自己架在火上烤”:一边要面对俄罗斯的强硬反制,以后说不定还有更多西方企业的资产被冻结;一边要承担资本市场信誉崩塌的风险。
现在已经有不少发展中国家的央行开始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减少欧元资产的占比,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钱哪天变成 “别人的人质”。
![]()
更可怕的是,这种 “拿他国资产当筹码” 的玩法,一旦开了头就收不住,今天欧盟能冻结俄罗斯资产放贷,明天会不会有其他国家效仿,随便找个理由冻结别的国家的资产?
到那时候,国际社会的财产安全就成了空谈,本来就脆弱的国际秩序只会更混乱,说到底,欧盟这波操作根本不是什么 “高明手段”,而是典型的短视。
为了眼前的政治利益,不惜破坏国际规则,不惜得罪俄罗斯,不惜赌上自己的金融信誉。
![]()
就像俄罗斯说的,这种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的事,最后买单的恐怕还是欧洲自己,毕竟资本是用脚投票的,信誉没了,想再赢回来可就难了。
至于这场 “空手套白狼” 的闹剧最终会如何收场,现在还没人能说准。
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欧盟不停止这种危险的玩法,国际舆论的质疑、俄罗斯的反制、资本的撤离,就会一直跟着它。而这一切的代价,最终都要由欧洲的经济和老百姓来承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