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的中东狼烟四起,然而土耳其的表现却让人摸不着头脑。当各国纷纷出动时,前几年还在向叙利亚、伊拉克等国大肆推进的土耳其,如今却抱着自己的基本盘一动不动。难道土耳其人突然变老实了吗?当然不是这样,土耳其之所以按兵不动,是其国家重心早在奥斯曼分裂后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随着1914年奥斯曼帝国最后一次下错赌注登上德国人的贼船,这个称霸数百年又衰落数百年的老牌帝国,最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彻底灭亡。此时,凯末尔在奥斯曼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现代土耳其,然而这个国家的前途却十分迷茫。
土耳其成立之初的官方意识形态是由共和国、民众、世俗、民族和改革组成的凯末尔主义。然而,在这个失败了几百年的国家中,这套看似现代的理论实则经不起任何内外冲击。要想维系土耳其人的国家认同,还需要更大范围的泛共同体认同作为补充。
![]()
好消息是在奥斯曼帝国的衰亡中,土耳其人品尝到了千滋百味,也由此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国家、民族、宗教认同,也就是泛奥斯曼主义、泛伊斯兰主义与反突厥主义都有各自的支持者。坏消息是这三种泛共同体认同彼此矛盾无法共存,土耳其需要在其中做出选择,并基于这种身份认同确定外交方向。
泛奥斯曼主义的内涵不仅是恢复奥斯曼帝国时代的统治版图,更重要的是重建奥斯曼帝国的臣民体系。无论种族、宗教或地域背景,只要处于奥斯曼治下,都被纳入奥斯曼民族并接受奥斯曼化。持有泛奥斯曼主义观点的人显然没有意识到时代已变,这种具有民族沙文主义特征的天真想法,只能招致其他国家的反对。好在凯末尔不是傻子,他对这种观点避之不及。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时,首都定在安卡拉而非千年古都伊斯坦布尔,其目的便是与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做切割。
相比之下,泛伊斯兰主义看上去要实际得多。它产生于19世纪中期,统治者遍布穆斯林国家。奥斯曼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曾试图利用它来维系统治,冷战时期的土耳其也曾将其作为反苏反共的意识形态工具。但泛伊斯兰主义的弊端同样明显,首先这种基于宗教的身份认同必将导致宗教势力抬头,与凯末尔主张的世俗化国家背道而驰;其次土耳其人对中东那些穷哥们并没有多大兴趣,他们更愿意融入欧洲。况且不同派系、不同利益团体早已将穆斯林世界撕得粉碎。即便土耳其人有意举起泛伊斯兰主义的大旗,只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泛伊斯兰主义的衰落实际上是土耳其放弃中东、且对之后中东事务兴趣不大的根本原因。
![]()
然而有放弃必有选择。此前一直被忽略的泛突厥主义,实际上才是今日土耳其所选择的道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泛突厥主义的起源并非土耳其,而是它的死敌俄国。这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伴随泛斯拉夫主义在俄国境内风头正盛,斯拉夫人想要对东欧、高加索和西伯利亚的一切民族实行斯拉夫化改造,感受到压迫的俄国突厥人喊出了统一语言、行为和思想的口号。恰好此时的西亚病夫奥斯曼正在进行改革,急需新鲜血液来补充本国生产力,于是接受了大量俄国的突厥人与政治移民,泛突厥主义思想也传入奥斯曼帝国,并从文化层面拓展到了政治层面。
其支持者主张以突厥种族认同和突厥语为纽带,实现突厥人区域的一体化,最终建立一个横亘欧亚大陆的大突厥国家。像泛奥斯曼主义一样,泛突厥主义都是具有极强扩张性的,所有突厥人聚集地都是他们攻略的对象,无论这些地方是否曾属于其领土。该理论的支持者尤素普·阿克楚拉认为,泛突厥主义比泛奥斯曼主义的高明之处在于前者打造的是一个平等的社会,因此更能获得突厥人的支持。
早在一战前后,泛突厥运动就迎来了第一次高潮。当时的土耳其青年党是这一思潮的忠实拥趸。土耳其青年党在1909年成为执政党后,泛突厥主义也短暂地成为了官方意识形态。时任奥斯曼帝国军事部长恩维尔帕夏宣称,居住在中亚、克里米亚和高加索的民族曾经统一在一个国家里,在土耳其的领导下这些民族将实现再次统一。出于这个原因帕夏将矛头对准了英法俄,并在1913年向德国提出派遣军事代表团的请求,迈出了自取灭亡的第一步。
![]()
共和国建立后,凯末尔公开反对泛突厥主义,青年党也因参与政变遭到取缔。不过,凯末尔鼓吹的种族优越论,为泛突厥运动留下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二战时期,土耳其和德国的种族优越论者沆瀣一气,得到纳粹支持的泛突厥运动再次达到高潮。纳粹不断向土耳其人灌输苏联覆灭在即,德国要与土耳其分享克里米亚和高加索的言论。两国于1941年签订了《友好与互不侵犯条约》,一批泛突厥主义政客忙不迭地跑到德国,拜见希特勒等法西斯政要,随后回国建立了一个兼具纳粹主义和泛突厥主义色彩的专家委员会,为德国向东扩张提供便利。1942年苏德激战正酣时,土耳其一度把兵力集中到苏土边境上,准备和德国人一起拿下斯大林格勒。所幸苏军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化解了德军的攻势,整个东线战场的形势都发生了逆转,土耳其人这才没有第二次把自己折腾到亡国灭种。
在二战中躲过一劫的土耳其人并没有反思自己同纳粹勾肩搭背是否合适,而同德国人的接触反而让他们认定泛突厥主义大有可为。于是二战后的土耳其人在泛突厥主义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在泛突厥主义中,土耳其的主要扩展目标是中亚。不过在冷战时代牢牢控制中亚的苏联并没有给土耳其人机会,但随着苏联解体,套在泛突厥主义脖子上的最后一条枷锁彻底松动。
1990年到1993年,突厥人接连在前苏联和俄罗斯召开了三次突厥民族代表大会。与此同时,土耳其也在本国首都举办了第一次突厥国家元首会议。2009年,土耳其、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成立突厥国家合作委员会。自冷战结束以来,摆脱了苏联压制的泛突厥主义再次迎来高潮。而到了2021年,突厥国家委员会升级为突厥国家组织。土耳其在这一次也自然而然地站在了突厥国家的中心。
![]()
实际上,2011年以来的中东乱局反而延缓了土耳其泛突厥路线的速度。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以来,政变、战乱、恐怖袭击彻底改变了这片地区的面貌。美国、俄罗斯等世界大国纷纷下场,企图在纷乱复杂的局势中分一杯羹。于是,在埃尔多安时代,泛奥斯曼主义、泛伊斯兰主义都有抬头的趋势。这段时间中东的穆斯林国家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作为阿拉伯半岛上曾经的宗主国,土耳其的中东情结死灰复燃。
2010年之后,埃尔多安以清剿库尔德工人党武装的名义出兵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扶持的穆斯林兄弟会,一如既往地向中东输出泛伊斯兰主义意识形态。同时,土耳其政府不惜代价,向中东国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希望能在穆斯林世界获得话语权。然而,对于土耳其而言,沙特与伊朗早已坐稳中东北非前两把交椅。在这两个国家的抵制下,土耳其想再走泛伊斯兰路线已经极不现实。多年的经验让埃尔多安深知,中东是大国角力场,绝非土耳其能够涉足的。因此,在短暂的尝试后,泛突厥主义最终依然占据着土耳其外交政策的主导地位。
![]()
2020年纳卡战争爆发后,土耳其向阿塞拜疆提供了大量援助,其生产的TB2无人机成为了阿塞拜疆军队杀伤亚美尼亚军队的利器。土耳其军队还曾直接击落亚美尼亚空军战机。这场历时一个月的战争以阿塞拜疆的全胜告终,它让泛突厥主义第一次有了用武之地,也让各个突厥国家看到了泛突厥主义的价值。一年后,突厥国家合作委员会省去了名字中的合作一词,成员国也由四国扩大到了六国。
经历多年的演变,泛突厥主义在土耳其方兴未艾。这种被苏联人批为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思想,究竟会让土耳其重现奥斯曼帝国的辉煌,还是再次给这个国家带来灭顶之灾?尚未可知也!不过,不管怎样,如今的土耳其已经选择了突厥而放弃了伊斯兰。至于土耳其能否在突厥这张大旗下实现崛起的美梦,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