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科索沃战争的余波传到东方时,中国人才惊觉当年那个强盛的南斯拉夫,已经从一个八族共治的庞大国家分裂成了任人欺凌的弱小联盟。整个90年代,战乱、分裂和种族仇杀伴随南斯拉夫走完了彻底分裂前的最后一段路程。克罗地亚的种族冲突、波黑的万人坑、南斯拉夫上空呼啸的北约战机,每一个事件都足以使人汗毛倒竖。然而,即使南斯拉夫已不复存在,塞尔维亚也不复往昔,欧美似乎也想对这个日渐沉沦的小国斩尽杀绝。事实上,早在南斯拉夫解体的过程中,就有一双无形的黑手,让这个国家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了血污。
"如果我们的社会、我们国家、我们共产主义者联盟的情况真的正常,我就不会这样消耗自己的生命。"1979年8月24日,铁托的生命还剩下8个月。这一天,他强撑病体,接受了克罗地亚女记者达拉·亚奈科维奇的最后一次采访。他在采访中表达了对南斯拉夫未来的担忧,而这种担忧既是历史问题,也同铁托自己脱不开关系。
二战期间,纳粹入侵者对南斯拉夫实行分化政策,克罗地亚的乌斯塔莎、塞尔维亚的切特尼克、斯洛文尼亚的白卫军,甚至邻国阿尔巴尼亚的民族阵线都犯下过种族屠杀罪行。大塞尔维亚主义、大克罗地亚主义、大阿尔巴尼亚主义在这片土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
![]()
二战结束后,铁托效仿苏联制度,将南斯拉夫原本的三个主要部分变成了6个加盟共和国,除了本就存在的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又从塞尔维亚剥离出了黑山、马其顿和波黑;而在塞尔维亚内部还设立了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两个自治省。塞尔维亚人在这些共和国和自治省中被刻意塑造成了少数派。
1966年,南斯拉夫2号人物兰科维奇突然被解除所有职务。铁托规定,此后的中央政府官员由共和国选派。当时的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就指出,兰科维奇事件将导致南斯拉夫的全面自由化,进而催生民族分裂主义。
在60年代关于是否存在南斯拉夫人的大讨论中,各族得出的结论是南斯拉夫人仅仅是一个相对外部存在的概念,在联邦内部,每个人都有更具体的民族归属。1968年,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公开庆祝阿尔巴尼亚国庆日,并要求获得加盟共和国地位。铁托非但没有对这种庆祝别国国庆日的做法有所警觉,反而在当年年底用民族院取代了议会里的联邦院,给予自治省联邦单位资格。
到了70年代,克罗地亚有样学样,分裂势力隐隐崛起。而在一番斗争后,南斯拉夫又在新宪法中向各联邦单位让渡主权,赋予了他们否决联邦政策的权利。整个铁托时代,南斯拉夫尚能凭借铁托的个人魅力和政治手腕制衡加盟共和国,但在铁托去世后,分裂势力再也压不住了。
![]()
1981年上半年,科索沃发生了种族对立事件,塞尔维亚人逃离,阿尔巴尼亚人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刚刚执掌大权的米洛舍维奇为了避免国家分裂,不得不重新举起大塞尔维亚主义大旗。他在科索沃禁止集会,逮捕抗议者,切断了科索沃与外界的联系。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分化,大塞尔维亚主义在塞尔维亚之外的7个联邦单位中已经丧失了市场。米洛舍维奇的政策反而引发了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不满。
在科索沃危机后各加盟共和国的抗议浪潮中,南共联盟主席团决定以批判的态度,对整个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的政治制度及其各个部分和机制进行重新审查。这一审查就是4年,最后形成的文件对南斯拉夫的运作机制大多持否定态度。而不巧的是,在这份文件形成前后,南斯拉夫的经济也走到了崩溃边缘,最终在1989年与波兰同时采取了休克疗法。
那几年,独立运动最为激烈的是经济发展最好的斯洛文尼亚。他们提出不对称联邦的主张,想要凭借经济优势获得更多权利。可塞尔维亚人则认为,南斯拉夫内部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纯粹是塞尔维亚被吸血导致的。现在这些加盟共和国又想在政治上凌驾于塞尔维亚之上,这是赤裸裸的背叛。
1987年,南斯拉夫再次修改宪法,对铁托时期八大主体协商一致的原则做了明确。此时,南斯拉夫内部还维持着大致团结,但不到一年时间,政治形势就急转直下。1988年,各国之间的分歧在许多问题上出现了具象化表现:斯洛文尼亚带头与中央政府唱反调,拒绝征收额外收入税,拒绝保持教学大纲一致,拒绝承认联邦法令高于共和国法令,拒绝军费拨款方案。在斯洛文尼亚等国的干预下,联邦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被迫搁浅,联邦总理米库利奇辞职。
![]()
1989年10月,焦头烂额的南共联盟宣布放弃一党制。各加盟共和国的反对派势力顷刻间崛起。1990年9月26日,南共联盟通过决议,要求斯洛文尼亚推迟对该国宪法修正案的审议。但南共联盟的决议刚一下达,斯洛文尼亚议会像赌气一样,立马完成了对宪法修正案的审议。两个月后,南斯拉夫第一次多党制大选拉开帷幕,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科索沃的反对党上台执政,开始实行打压南共联盟的政策。其中,斯洛文尼亚第一时间抹掉了国名中的"社会主义"字眼。其他加盟共和国中,波黑和马其顿的南共联盟分支也丧失了执政权,但在议会中影响力尚存。因此,这两个国家既不反共,也不延续社会主义政策,还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只剩下了塞尔维亚和黑山,以及一个自治省伏伊伏丁那。
原本铁板一块的南斯拉夫出现了三个发展方向,民族主义政权与社会主义政权的力量对比为5比3。这次选举之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已经名存实亡。事实上的南共联盟将自己的名称改成了更加温和的南斯拉夫民主社会党。而在纷乱复杂的局势中,政治分歧很快在境外势力的推波助澜下,演变成了武装冲突。
时间来到1991年,克罗地亚就独立问题举行了全民公投,斯洛文尼亚则直接成立了一支只听命于加盟共和国政府的军队。当年6月25-26日,这两个加盟共和国同时宣布独立。两国独立的同时,斯洛文尼亚军队接管了边境、海关、公路和一批军事设施,切断了当地南斯拉夫人民军的水电供应。第二天,两支军队在边境相遇,爆发了南斯拉夫解体过程中第一场军队之间的冲突。
![]()
经过欧盟的调停,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签订《和平解决南斯拉夫危机宣言》。宣言要求象征国家武装力量的南斯拉夫人民军在3个月内撤离斯洛文尼亚。实际上,人民军只用了10天就离开了这块曾经的祖国领土。
而在斯洛文尼亚走向实质独立的同时,克罗地亚也陷入了混乱。人民军守住了当地的塞族居民区,但他们在克罗地亚人的口中变成了入侵者。克罗地亚政府向克族人承诺要把他们赶出国境。在联合国的斡旋下,克罗地亚政权与联邦政府陆陆续续达成了十几次停火协议,每份协议都没有逃过沦为废纸的命运。
斯洛文尼亚局面已定,克罗地亚纷乱持续。看着这两族的独立运动愈演愈烈,波黑也坐不住了。当地的局势比前两个加盟共和国更加复杂:这里的塞族、克族和穆斯林三族鼎立,各方势力都想要独占政权。1991年10月,波黑议会在塞族议员全部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关于波黑主权问题的备忘录,强调波黑是保持现有边界的主权国家。这份备忘录为波黑脱离南斯拉夫联邦设立了前提条件,那就是南斯拉夫内部的塞族与克族和平共处。但任谁都知道,当时两族人正打得不可开交。因此,这份备忘录事实上就是一份独立宣言。
1992年3月3日,波黑正式宣布独立。而在此前两个月,当地塞族就成立了塞尔维亚波黑共和国。三族一度达成协议,穆斯林不再寻求建立宗教国家,塞克两族也不再要求将土地并入塞尔维亚或克罗地亚。一个月后,塞尔维亚和黑山不再对南斯拉夫联邦抱有希望,这两个主体自己成立了新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原属于南斯拉夫联邦的人民军,也在不久后离开了波黑,回到了前联盟大本营塞尔维亚。
![]()
可三族之间的协议并没有给波黑带来和平,反而是人民军的撤离造成了权力真空。从此,三方不再妥协,南斯拉夫解体过程中最血腥的波黑战争就此爆发。战争开始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波黑80%的土地被战火吞噬,各族参战人员多达数十万。在这场任何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的战争中,手上没有枪的平民只有被仇杀的命运。想要存活下来,最好的办法反而是把子弹射向其他种族。
最初的一年中,塞族人凭借人民军留下的大量武器、老兵和米洛舍维奇的支援站稳了脚跟,占领了波黑70%的土地。塞尔维亚波黑共和国总统卡拉季奇在波黑四处制造种族屠杀。为了阻挡塞族武装,克族和穆斯林结成同盟,但穆斯林孤立无援,克罗地亚也腾不出手来支援波黑。两组联盟面对塞族的进攻,仍然节节败退。波黑首都萨拉热窝被塞族围困了整整一年。
到了1993年,克族与穆斯林发生内讧,克族转而倒向塞族。然而,就在战争即将结束之际,美国推动联合国向波黑派遣维和部队,随后北约以维和的名义进入波黑,在波黑上空设立禁飞区。此后两年时间里,联合国对维和部队的授权不断扩大,包括允许维和部队开枪自卫、武力保护营地。克族再次倒戈,与穆斯林一起享受到了北约的袒护。1994年11月,联合国授权北约空袭塞族武装,有限的维和行动被针对一方的军事打击取代。也是在这个月,美国废除了对波黑的武器禁运政策,波黑的内外形势都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又过了大半年时间,各方的围攻和米洛舍维奇的抛弃,迫使波黑塞族人坐到了谈判桌上。1995年11月21日,三族人各自的总统在美国草签《代顿协议》,波黑战争基本结束。一个月后,三族代表和外部各国又在法国爱丽舍宫正式签署了这一协议。按照这份协议,塞族控制波黑49%的领土,并主导波黑政权;穆克联邦则占据剩余的51%领土,其中首都萨拉热窝归穆克联邦所有。
![]()
历时近4年的波黑战争共造成了30万人死亡,惨烈之大在二战后的局部战争中极为罕见。直到战争结束的1995年,还发生了8000人被屠杀的斯雷布雷尼察惨案。
波黑战争结束了,可南斯拉夫联盟还不敢稍作喘息,西方势力并不想就此作罢。联盟内部的科索沃正在变成下一个波黑。早在1991年各国纷纷独立时,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就宣布成立科索沃共和国。当地阿族与塞族军警的冲突一直没有平息,只不过有波黑这个更大的火药桶在,科索沃的行动没有获得更大的关注。
1997年,科索沃解放军的成立让全世界聚焦于这个弹丸之地。陡然爆发的军事冲突使大量难民涌入北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等邻国。米洛舍维奇想要通过冷处理的方式使内乱渐渐平息,可美国和周边国家根本不打算给他这个机会。1998年2月,冲突双方在法国展开谈判。西方国家开出的条件是:科索沃放弃独立,北约在当地驻军。起初,双方都不同意西方的要求,但科索沃在私下沟通中被西方官员说服,只剩下一个南联盟被塑造成了和平道路上的阻碍。
就像波黑战争时一样,国际舆论成了北约出兵最好的理由。1999年3月,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正式开始。由于对南联盟抵抗决心的低估,五角大楼一开始只有几天的轰炸计划,后来轰炸时间不断延长,直到77天以后,南联盟才接受了西方制定的《朗布依埃协议》。北约和俄罗斯同时向科索沃派驻驻军。这一次轰炸过后,近万人在爆炸中丧生,上百万人沦为难民。南联盟的工业体系被彻底摧毁,国民生产总值蒸发40%。
![]()
直到今天,科索沃问题仍不时成为世界媒体的焦点。而南斯拉夫最后的联合体南联盟早在2003年就分裂成了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国家。
南斯拉夫不断解体的本质是大塞尔维亚主义与各民族独立势力的碰撞,但南斯拉夫的解体过程却远没有那么简单。像苏联、美国一样,当年的南斯拉夫法律中也有允许联邦主体自由退出联邦的权利。事实上,南斯拉夫当局也没有彻底否定这一权利。1987年以前,人们口中的大独裁者米洛舍维奇没有发表过一句民族沙文主义言论。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的政权与中央政府发生抗议时,南联盟有能力派出人民军来一次雷霆镇压,但他们的实际行动却是以挽留为主。
同一时期的苏联解体比南斯拉夫解体敏感百倍,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过程却没有留一滴血。相比之下,南斯拉夫的解体却经历了斯洛文尼亚冲突、克罗地亚内乱、波黑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四场战乱。这就不得不提到西方对南斯拉夫局势的干预。
要知道,苏联解体后,各家盟国都曾倒向西方,但塞尔维亚和南斯拉夫当局就不可能倒向任何一股势力。一战爆发前,塞尔维亚主导的反土联盟赶走了土耳其;塞尔维亚人对奥匈帝国的反抗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结束后,南斯拉夫即便面临两大阵营的包夹,也不愿成为苏联的傀儡;而八九十年代剧变中的塞尔维亚和南斯拉夫政权依旧在坚持社会主义路线,这一切都让新老欧洲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
西方消灭南斯拉夫的意图早在70年代就已经出现端倪。按照他们的设想,随着铁托的离世,斯洛文尼亚将在1985年前后率先脱离南斯拉夫。80年代,南斯拉夫经济危机爆发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承诺向南斯拉夫提供经济援助,代价是严格执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结构改革方案,对内实行休克疗法。经过俄罗斯等国的实践,今天的人们已经了解到了休克疗法有多恐怖,而它在南斯拉夫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经济进一步凋敝、财富更加集中,在一个多民族国家必然会滋生出民族间的仇视。事实的确如西方设计的一般,当1991年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宣布独立后,美国还在海湾战争中脱不开身;德国在当年12月率先承认了这两个独立国家,随后又以欧盟理应统一对外为由,在欧盟成立前的频繁往来中,极力要求欧洲各国承认上述两国。正是在西方的怂恿下,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才会如此急于独立,进而引发了两国内部的种族仇杀。
到了波黑战争时期,美国从德国手中接管了舆论话筒,西方的干预行动更加激进。1992年4月7日,美国同时承认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波黑三个主权国家,但对塞尔维亚波黑共和国,美国的做法与半年前的德国如出一辙。波黑战争本该在1993年走到终点,可这一年,当地等到的不是和平,而是一群拉偏架的北约士兵。在北约的干预下,波黑战争的持续时间延长了一倍,而西方在这期间的政治干预也充满了偏袒。从库蒂莱罗方案到万斯-欧文计划,再到欧文-斯托尔滕贝格计划,西方提出的各种方案都要求波黑塞族让出20%的现有领土。1994年,美国提出的"穆克联邦加邦联计划"更是怪异到了极点:该计划要求克族和穆斯林先结成联邦,再以联邦的身份与塞族组成一个松散的邦联。美国解除武器禁运、联合国授权北约空袭塞族都发生在塞族人拒绝这一计划之后,但战场上掌握绝对主导权的是美国和北约,塞族人如何反抗都无济于事,他们只能在屠杀穆斯林的过程中发泄怒火,然后老老实实地接受基于联邦加邦联计划形成的五国和平方案。
![]()
再后来的科索沃战争就更无需多言了。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是北约对南联盟主权的践踏。期间发生的中国使馆遇袭事件,还造成了3名中国记者遇难。独裁者米洛舍维奇曾是美国政府口中的经济学者,刽子手卡拉季奇是一个经常给出版社供稿的诗人。他们犯下的罪行无需避讳,但声讨他们的同时,人们也该思考一下是什么造成了他们的蜕变?是民族主义吗?或许有这方面的因素吧。可是塞尔维亚的现任总统武契奇身上没有一点大塞尔维亚的影子。几方依旧没有放过这个国家和它的总统,他们难道不是在逼着今天的武契奇们变成90年代的米洛舍维奇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