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台湾光复纪念日,英文翻译大有深意!

0
分享至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24日经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并规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举行纪念活动。


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公会堂(今为中山堂)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图

China's national legislature voted on Friday to designate Oct 25 asthe Commemoration Day of Taiwan's Restoration.

The country will organize commemorative activities in various forms to honor the historic event on this day, according to the decision adopted at the five-day session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14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the country's top legislative body, which opened on Friday in Beijing.

中国日报、新华社等英文新闻稿中,纷纷将这个日子翻译为Commemoration Day of Taiwan's Restoration”。这一译法有何讲究?双语君引用中国外文局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译审、首席翻译,“外宣微记”主笔刘强的文章,为大家分析一二。

Retrocession与Restoration”

前几日,翻译实务界已开始讨论,在对外报道中,如何表述“光复”二字。

岛内其实早有“台湾光复节”,其英文一直是“Retrocession Day”。“retrocession”是一个法律术语,既可用于地产、合同等民事纠纷,也用于领土归还的语境,对应动词为“retrocede”。“cede”就是大家熟悉的“割让”,前缀“retro-”即“回退”。

美联社在报道中担心读者不熟悉这一技术性词汇,特地加注解释:

Oct 25 is already marked in Taiwan, under the name of Taiwan’s Retrocession Day. Retrocession refers to giving a territory back to a country or government. (Oct 24, AP)

10月25日在台湾已经被定为“台湾光复节”。“退让”指的是将领土归还给国家或政府。(美联社10月24日稿件)

值得注意的是,“cede(割让)”一词在不少英文词典中都特别注明“especially unwilling(尤其出于不情愿)”或“as a result of political pressure(迫于政治压力)”。

由“retro-”与“cede”构成的“retrocede”,字面意思即“退还已割让之物”,多用于描述在外部压力或战后安排下的领土返还,也隐含行为体并非出于自愿,而是基于国际强制或政治现实。

在1943年中美英三国发表的《开罗宣言》中,盟国使用的动词是“restore(恢复)”而非“retrocede(退还)”。宣言明确要求日本将包括东北、台澎在内所“窃取(stolen)”之中国领土“归还(restore)”。

作为二战胜利方,这一用词显然带有政治意图与修辞考量:“restore”强调的是正义的回归与合法秩序的重建,带有温暖的道义色彩。今天,我们正式以法律形式确立“光复纪念日”,官方英译不循岛内用词,沿用“restoration/restore”的叙事逻辑,可谓顺理成章。


中国日报网站新闻稿截图

宣言中的“窃取(stolen)”一词用得好。若他人窃据我之财物,我虽暂失控制权,但所有权始终在我。早在1940年,董必武向国民政府提出:“我与敌(日本)为交战国,应即宣布《马关条约》无效,认为台湾亦在应收复之失地范围。”

条约既无效,代表不承认窃据者的主权。昨日新华社的新闻报道有一句话,不知各位是否注意:

台湾光复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成果,是中国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的重要铁证。

“恢复行使主权(resumption of the exercise of sovereignty )”,多么熟悉的话语,与《基本法》中的措辞一致。“恢复行使主权”,暗合“stolen”一词,与“恢复主权”有天壤之别。诸位读一读《基本法》英文版序言部分,“exercise”一词不可等闲视之,译得极严谨。

由此观之,“retrocession”与“restoration”之别,可视为翻译中“叙事构建(framing)”的经典案例,英国翻译学者Mona Baker早有论述。

“Retrocession”偏向法律技术性与条约执行语境,语感冷峻;而“Restoration”除指领土归还,更隐含国家主权、民族尊严与历史合法性的整体修复。

前者体现的是一种“战后法律叙事(postwar legal framing)”,后者则融入了更具情感张力的“统一叙事(reunification framing)”,兼具历史逻辑与情感共鸣。

编辑:李雪晴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外宣微记”,已获授权

跟着China Daily

精读英语新闻

“无痛”学英语,每天20分钟就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日报 incentive-icons
中国日报
中国日报官方网易号
36740文章数 37136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