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在其社团活动群中发布通知表示:“禁止动漫相关内容出现在校园活动中”。现已明确告知所有社团不得借百团活动为名义开展此类个人活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有动漫社团的,甚至自己就有动画专业,毕业生也制作过《浪浪山小妖怪》,学校还甚至以此为荣,这种操作确实称得上奇哉怪也。
10月9日社团的负责人2018届本科生汪正东在社团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不算抗议的抗议。
评论区补充了更进一步的情况。飞梦早就在一年以前被制度层面扼杀了作为学生社团存续的可能没有指导老师、拒绝为社团盖章,也已从今年的社团名录和招新摊位中除名。如今的组织部成员们也尝试过各种方式来维护社团,却换不来校方的正眼相对和平等沟通。曾经飞梦是最大社团,五星级优秀社团,拥有活跃的学生群体和丰富的活动,而如今这一切结束了。
目前,公众号已经从北航飞梦acg联萌改名为仰望星空的幻想者们,原因未知。
随着事件发酵,北航相关负责人迅速做出了回应,说这是误会。
本意是提醒社团在活动现场注意管理,避免出现与社团性质不符或可能带来不良影响的标志和标语,而并非要全面禁止所有动漫类活动。
校方同时强调,只要按照正常流程进行审批和报备,动漫活动完全可以正常开展。
我的评价很简单,FNNDP,装傻充愣也要有个限度。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大家上过大学,都很清楚,大学里面的社团要导师盖章要学院挂靠,当学院和老师们都一致不愿意接收的时候,某个社团哪怕在学生群体中合法性再高,也无法在组织上继续存在下去了。
我们这个社会看不惯二次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几乎每年都会有中年人跑到某地漫展上去大闹一场。
原因是保守主义者们对社会存在着强烈的控制欲,拒绝任何自己看不惯的东西。
比如知乎上有个神帖,西葫芦炖茄子,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家长中午打算做卤肉饭,孩子说行,孩子说想吃炸鸡,没答应也没拒绝,结果最后端上桌来的是西葫芦炖茄子,还放了些肉,孩子觉得很难吃,只吃了几口就跑去买肯德基,家长反过来威胁说是不吃我做的饭就把肯德基扔了,最后还是没听我的,自己做了个蛋炒饭吃。
这是知乎神贴之一,西葫芦炖茄子成为了互联网赛博琥珀。
因为这个事情虽然简单,但是却能引起广泛的社会共鸣。我们这个社会这样的家庭实在是太多了,不让孩子点外卖,不让孩子吃炸鸡,吃了就是上火不卫生不干净,实际是自己不喜欢。
我倒不是说所有家长天生就有这种变态的人身控制欲,家长之所以不喜欢这些东西是有深刻的经济动因的,道德和健康动因都只是对经济动因的合法化
外卖和炸鸡这些东西本身都是家庭之外生产的产物,需要付出额外的费用来购买,就不如自己家庭内部生产一点西葫芦炖茄子来的经济。这是典型的小农思维,主张一切东西都要由自己来生产,至于是否满足需求,要让位于经济考虑。
这套思维是很简单粗暴的唯生产力论,所有的爱好都要受到功利论的考量。能不能挣钱?能不能让孩子高考分数更高一点?能不能让大学生们将来出人头地?如果回答都是不能,那就完全没有保留的必要。
有朋友要问了,这是经济问题,那和文化上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背后的逻辑是相通的,小农思维蔓延到文化上就是大闹二次元,
小农思维对不经济的厌恶到了不是单纯厌恶不经济,而是进一步延伸到了文化领域,厌恶一切不现成的东西,既然多样性是低效率的,那这些需求肯定意味着浪费、不必要、不安全非常有必要消灭掉。
二次元文化,这是市场社会的典型产物,是基于跨国市场、去中心化、消费驱动的洋玩意。对于习惯了自给自足的老辈子来说,这是反动透顶的东西。
中国社会已经有了这么好的文化,你们居然还不喜欢还要去看外国人的东西?
这些话听起来好听,但它的核心机制其实是,只允许我能理解、能监管的文化存在。就像西葫芦炖茄子的问题,问题从来不在炸鸡,而在炸鸡不是我做的。
本质上是一种经济的贫穷向精神贫穷的延伸,是一种想象力的匮乏和选择权的吝啬。小农社会的保守主义者们无法理解,也无法容忍一个人或一个社会在满足了基本生存需求后,竟然还会渴望别的东西。
但一群年轻人聚在一起,不为学分、不为就业,仅仅因为对动画的喜爱。这本身就是现代大学教育中,与专业学习同等重要的自由探索部分。
当然,老辈子们这辈子也就这样了,过多的批判没有意义,年轻人才是未来的希望。
![]()
最近几年,“二次元小保”很火,结合起来看倒是很有意思,二次元小保的核心观点就是虽然我看动画,看日本人的文化作品,玩二次元游戏,但我心里面还是红的,强调兴趣不影响我的立场,我是安全的、无害的,甚至是同路的。对别人的社会生活,主打一个早该管管了,甚至有的时候还要搞出一点某某作品越看越红的政治笑话。
很多人,试图在文化环境越来越收缩的当下,给自己的文化爱好找到一点合法性,这本质上是一种幻想,幻想在我们这个文化语境里边,只要自己足够忠诚,就不会受到歧视。但从结果来看,没有任何区别,谁和你们一家亲?
我劝大家还是不要这样做,我们身边的文化歧视是如此之公平,每个人都有机会被歧视。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到最后就是那套熟悉的话术:不歧视不反对,但是不要宣传,不要影响大众,不要放到大庭广众之下带坏小孩子,实际上是要求少数群体重新回到下水道里当老鼠。熟悉吗?但是这不是滑坡谬误,而是大学校园里面已经正在发生的现实。
飞梦作为一个存在20多年曾经是五星社团的组织。发展过程当中怎么可能没有用过类似策略,来自证积极向上?结果呢?
大家有必要想一想,自己的文化需求真的完全都上得了台面吗?
摄影玩物丧志、摩托车高危炸街、玩模型烧钱费时、搞二次元是文化入侵、Steam更是处在灰色地带,中国青年文化的整个表达基础几乎全是输入的现代性。而中国15到40岁中青年的人口比例,在庞大的40岁往上中老年人口比例看来仍然是非主流。
![]()
历次官方和非官方社会在打压万圣节,过圣诞的时候我就说过,年轻人聚在一起,搞一搞闹一闹,玩一玩,没有宗教因素,没有什么坏处。
许多人气不打一处来,指责你这是配合西方人搞文化入侵,然而许多人自己就挂着二次元头像,在一个看字幕组传日本动画起家的二次元网站说反对文化入侵,实在是太苏联笑话了。
要是有一天,二次元把能切割的人切割完了,起视四境,已经没有人给自己说话了。这就是文化压抑。
年轻人必需大方承认自己的文化和社会需求,总会有相当一部分,不免是当下中国社会的少数需求,承认自己的文化需求只有在整个社会普遍尊重大多数个体不同的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除非你的爱好就是单纯的刷卷子做题和上班,否则大部分年轻人爱好都非必要的、非经济的、非传统的,随时有可能被保守主义者重拳出击。
现代社会之所以现代,是因为它允许社会的大部分人去做无功利的事情。
麦子熟了几千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社会的物质财富已经相当程度上实现了温饱自由,首次大规模的让人类脱离饥荒这种赤裸裸的生存压力。
人类作为一种没毛猴子,找到每天两千大卡的热量摄入和庇护所以后,剩下的事情都在“没必要”的范畴。吃饱了,人的需求会自然地向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上层迁移。
文学、艺术、亚文化、甚至网络段子,都是人类摆脱纯粹生产力逻辑后的产物。恰恰是那些没必要的东西,才构成了丰富的文化经济和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甚至于说现代社会本身就是一种由没必要的东西维系起来的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还知道搞点奶头乐呢,不让大伙充分行使文化自由,年轻人免不了反过来,像大环境关心自己一样反过来关心大环境,有人恐怕又要不高兴了。
而小农思维永远的困在饥荒里,把所有人都永远地钉在吃不饱的没毛猴子这个层级上,这顿吃饱了,下一顿能不能吃饱还两说,所以西葫芦炖茄子的苦,不但今天要吃,明天也要吃,大家要永远的吃下去。
这种精神层面的饥荒拒绝承认人类有进行无功利精神活动的权利和必要。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者,我不打算这么看。任何人社会生活的边界不以妨碍其他人的自由为准。只要没有强烈的负外部性,就不应该用行政工具下场进行碾压。
当然了,作为一个互联网原住民,哪怕是中文互联网回到了用磁力链接偷偷下动漫,在本地播放的字幕组年代,也无非是费点力气。
但对于很多没经历过初始互联网的朋友来说,确实应该好好考虑如何选择自己的文化生活了,不要说你我没有投票权,每一条网络发言和线下决策,其实都是在为未来的文化环境投票。
章北海的自然选择
Après moi, le déluge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