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态度的媒体欢迎关注酩阅
![]()
白酒企业被某些“咨询专家”误导,专业被业余绑架,做出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所谓“定位”、“战略”…
文:潘轲 | 整理:酩阅团队
酩阅联合创作刊发,谨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转载请联系客服:xi910209
各位酒圈朋友、营销同行们,我是潘轲,一个专门从事战略定位咨询工作的“老司机”。今天再来聊聊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酒业案例——被华与华“精心辅导”的潭酒,是如何从“酱酒新贵”沦落到要“卖身求存”的。这故事比八点档的商战剧还精彩,保证让你一边看一边摇头:“这操作也太迷了吧!”
“真年份”变“真风险”:
潭酒的品牌定位迷途
记得2019年潭酒刚喊出“敢标真年份,内行喝潭酒”的时候,我还真为他们捏了把汗。这口号猛一看挺唬人,仔细一想问题大了去了——这不就等于在说:“其他酒厂都在造假,就我们老实”吗?好家伙,一句话得罪整个行业!
![]()
华与华这帮“创意大师”可能觉得这招很“炸”,但“真年份”这一提法没有有效的背书来证明其真实性,潭酒单方面的宣称显得苍白无力。而且白酒行业是什么地方?是讲究“和气生财”的江湖!你潭酒一个小老弟,上来就掀桌子,这不是找死吗?
果不其然,后来行业活动上,其他酒厂的人见到潭酒的人,那眼神都能射出刀子来。
更搞笑的是他们的“内行喝潭酒”。拜托,真正的“内行”都去喝茅台、郎酒了好吗?你这明摆着是说喝其他酒的都是“外行”。看起来是引导内行人喝潭酒,那么不内行的人是不是就不要喝潭酒了?定位不是标新立异,而是要找准自己在市场中的合理位置。潭酒这波操作,就像个小学生非要跟大学生比跳高,结果自然是摔得鼻青脸肿。
我曾在《<商战>四种战略模型解读》一文中写到,“只有实力与领导者比较接近的时候,才能发动进攻战”。华与华让潭酒这样直接攻击行业巨鲸,就是蚍蜉撼大树,犯了战略性错误。
“互联网思维”变“互联网笑话”:
潭酒的渠道革命为何失败
华与华给潭酒开的第二个“猛药”是“用互联网把白酒重做一遍”。听起来很酷对吧?结果执行起来简直是一场灾难。他们搞了个“0打款、0压货、0配送”的模式,美其名曰要“颠覆传统经销体系”。
但白酒行业的核心是什么?是经销商关系啊!潭酒这么一搞,等于直接把经销商当成了“工具人”,流通渠道的利润被攫取了个干净。你以为你是非卖不可的茅台?人家经销商凭什么要给你卖命?就凭你那点可怜的返利?结果呢,经销商们表面笑嘻嘻,心里MMP,转头就去卖其他品牌了。
白酒是讲人情世故的生意,非要把它变成冷冰冰的数据游戏,华与华引以为豪的“用互联网重做白酒”,最终被证明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
“价格透明”变“利润透明”:
潭酒的定价策略为何自废武功
华与华给潭酒设计的“透明价格一张表”,简直是商业史上的经典反面教材。他们把每款酒的“成本”都明明白白写出来,还美其名曰“货真价实不虚标”。
![]()
![]()
消费者一看:“哦,你这酒成本高达300多元一瓶,但飞天茅台的总成本才100多元一瓶(实际酿造成本还要低很多),你比茅台成本都高?”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吗?看看茅台是怎么做的——永远保持神秘感与稀缺性,持续讲“国酒”故事,让消费者觉得“贵有贵的道理”。高端品牌营销的第一课就是要保持距离感,潭酒幼稚到以为中国人在酒桌上喝的真的“只是酒”。
这个策略彻底破坏了价格体系。经销商没利润,终端店没动力,最后潭酒不得不靠不断涨价来维持,结果就是价格越涨,销量越跌,陷入恶性循环。这就是盲目追求“透明”的代价。
“超级符号”变“超级笑话”:
潭酒的视觉灾难
说到华与华的“招牌菜”——超级符号,在潭酒身上简直成了“超级笑话”。他们给潭酒设计了个“真年份龙标”,把酒的各种配方比例都标在上面,活像白酒界的“营养成分表”。
但问题是,普通消费者谁看得懂这些专业数据?我采访过几个买过潭酒的人,问他们“龙标”是什么意思,十个人里有九个说:“不就是个装饰吗?”把专业当卖点,就像餐厅把厨师资格证挂在菜单上一样可笑。消费者要的是好喝、有面子,不是来看你的酿酒公式的!
![]()
更糟糕的是他们的“紫色风暴”。华与华可能觉得紫色很高贵,硬是把潭酒的包装全换成紫色。结果呢?货架上一片紫乎乎,消费者根本分不清哪款是哪款,反而让消费者产生“这是什么山寨品牌”的错觉。白酒包装讲究的是“一眼辨识”,潭酒倒好,做到了“一眼混淆”,买酒的怕买错,卖酒的怕卖错。这种脱离行业特性的视觉暴力,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理论脱离实际”。
“战略摇摆”变“战略骨折”:
潭酒的百元酱酒自杀式转型
如果说前面的操作还算“失误”,那2024年潭酒的“百元酱酒战略”就是彻头彻尾的自宫了。一夜之间,潭酒从“真年份高端酱酒”变成了“老百姓喝得起的酱酒”,价格直接膝盖斩。
![]()
这相当于什么?相当于一个轻奢品牌突然宣布要做拼多多!你让那些花600多买紫潭的老客户怎么想?这不是明摆着说他们之前是冤大头吗?品牌最忌讳的就是定位摇摆,潭酒这一下从“内行之选”沦落为“廉价口粮”,一把将多年积累的品牌价值清零。
这种自杀式的价格策略,直接导致潭酒陷入了“越降价越没人买”的恶性循环。到2024年,潭酒已经彻底失去高端市场的入场券,不得不走上“卖身求存”的末路。
“咨询神话”变“企业坟墓”:
华与华到底给酒业带来了什么
潭酒的悲剧,本质上是咨询公司对传统行业缺乏敬畏的典型案例。纵观华与华给潭酒开的这一系列“药方”,简直就是“专业坑队友”的教科书案例。他们将快消品那套打法生搬硬套到白酒行业,完全忽视了白酒的文化属性与渠道特性。他们用做牙膏的方法做酱酒,最终把潭酒做成了“四不像”。
最可笑的是他们的“超级符号”和“超级话语”。白酒是讲文化、讲传承、讲彰显价值的行业,非要给它套上现代快消品的外衣,就像给老中医穿上电竞战袍——不伦不类!行业基因决定营销路径,华与华连这个基本道理都不懂,就敢来指点江山?!
![]()
潭酒的悲剧不是个案,而是整个咨询行业“乱开药方”的缩影。这些所谓的“大师”,拿着几个成功案例就敢到处指点江山,根本不管行业特性和企业实际。
华与华最擅长的就是“一招鲜吃遍天”——不管什么行业,都是“超级符号+品牌谚语+饱和攻击”。做快餐可以,做饮料也行,但拿来搞白酒?这不就是拿菜刀做手术吗?营销没有万能公式,可惜潭酒明白得太晚了。
更可恶的是这些咨询公司的“甩锅术”。方案成功了,是他们指导有方;失败了,就是企业执行不力。潭酒现在要卖身了,我打赌华与华肯定会说:“我们的策略没问题,是潭酒自己没做好。”这套路,跟算命先生“心诚则灵,不灵就是心不诚”的把戏有什么区别?
如今,当潭酒传出卖身消息时,华与华早已拿着千万咨询费全身而退。这个案例再次证明:没有行业深度的营销理论,不过是纸上谈兵;脱离企业实际的发展建议,终将害人害己。
潭酒的故事告诉我们:白酒行业没有捷径可走,任何急功近利的“创新”,最终都要付出惨痛代价。
潭酒还有救吗?
一个定位专家的逆耳忠言
说这么多,潭酒还有没有救?我的答案是:有,但必须彻底改革!
首先,立即停止华与华那套“假大空”的策略。什么“超级符号”、“互联网思维”、“真年份革命”,统统扔进垃圾桶。回归白酒的本质——品质、文化、情感。
其次,重建经销商体系。白酒是靠经销商一条腿走路的行业,把经销商得罪光了,再好的酒也卖不出去。要给经销商合理的利润空间,重建信任关系。
再次,重新梳理产品线。砍掉那些花里胡哨的SKU,聚焦几款核心产品。价格体系要稳定,不能今天600明天300,这样谁还敢囤货?
最后,找个真正懂白酒的咨询公司。别再相信那些“一招通吃”的江湖骗子了,白酒行业需要的是深耕细作,不是花拳绣腿。
|| 结语:
别把白酒当快消品,否则死得比谁都快
潭酒的案例给所有酒企上了一课:白酒是时间的艺术,是文化的沉淀,不是靠几个花哨口号就能速成的。华与华把潭酒当成他们“超级符号理论”的试验田,结果就是毁了这块好地。
现在潭酒要卖身了,买家可得擦亮眼睛——值钱的是那3.5万吨产能和老酒储备,至于华与华留下的那套“品牌资产”,还是早点清零为妙。最后送潭酒一句话:赶紧把华与华的那本“营销宝典”烧了,或许还能留个全尸!
本文作者:潘轲,深圳顺知战略定位咨询创始人,《细化定位》作者,定位式营销体系开创者,深研战略定位17年,多家上市公司战略顾问,服务企业超40家。
![]()
PREVIOUS ARTICLE
酩见 · 历史好文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