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斯诺在其经典著作《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中,对徐海东将军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其为“红色窑工”和具有传奇色彩的军事将领,曾说“中共一众战将中,没有谁能比徐海东更大名鼎鼎了”,在他笔下,徐海东堪称“中共第一名将”,当时名将众多,彭林刘贺徐等资深功高的重量级人物齐聚,斯诺为何将徐海东赞誉为中共第一名将呢?
徐海东原属红四方面军,后孤军作战,成为红二十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以勇猛善战和出色的战术指挥而闻名。他率领的部队在鄂豫皖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和长征中,屡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创造了辉煌的战绩。
![]()
在红二十五军独自进行的、唯一一次在长征中兵力不减反增的“长征”中,徐海东作为核心领导者,成功地将部队带到了陕北,为中央红军保留了重要的战略力量,并巩固了陕北根据地。
斯诺在书中详细记录了徐海东的出身(窑工)及其家族为革命付出的巨大牺牲(多达66位亲人被国民党杀害)。这种个人与革命的深度绑定,使他成为革命坚定性的象征。在斯诺看来,这种纯粹的、毫无保留的忠诚,是“名将”品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中央红军历经艰险到达陕北时,物资极度匮乏。毛泽东曾写信向徐海东寻求帮助。徐海东毫不犹豫地将红十五军团(由红二十五军和陕北红军合编而成)五千大洋和物资大部分拨给了中央红军,自己只留下少量。这一举动被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视为雪中送炭,晚年犹说徐海东对革命有大功,此事也体现了徐海东极强的党性和大局观。
![]()
徐海东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先于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为历经万难的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落脚点。可以说,他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上,为中国革命保住了一支骨干力量和一个战略基地。这一功绩,在当时的领导人眼中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
斯诺作为第一个深入陕北苏区采访的西方记者,他所见到的红军高级将领是有限的。他遇到了周恩来、彭德怀、徐海东、林彪等人。在与徐海东的深入交谈中,徐海东直率、坦诚、充满战斗激情和个人传奇色彩的形象,给斯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斯诺的叙事框架中,他需要一个能代表红军“从底层成长起来、战功赫赫、对革命赤胆忠心”的将领典型,徐海东的出身、经历和性格完美地诠释了这一形象。因此,斯诺用“中共第一名将”这样的称谓,既表达了他个人的敬佩之情,也是一种文学化的表达,旨在向西方世界塑造一个鲜明、有力的红军将领形象。
![]()
结合以上原因,可以说,斯诺称徐海东为“中共第一名将”,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
它并不完全等同于后世军事史学上纯以战役指挥艺术为标准的排名,而是斯诺基于徐海东辉煌的战绩、对革命的巨大牺牲与忠诚、在历史关头的关键贡献,以及他个人给斯诺带来的强烈震撼,而做出的一个带有敬意和文学色彩的高度赞誉。
这个称号也更好地反映了徐海东在红军早期艰难岁月中所建立的卓越功勋和其独特的个人魅力,这也是为何自1940年便退出前线指挥十数年、不再担任任何实质军职的徐海东依旧在1955年被评为大将的原因之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