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制冷“黑科技”,让盐水也能制冷!
在工业生产、数据中心、空调设备乃至冰箱里,制冷系统都是维持温度控制的关键。然而,当前主流的“蒸汽压缩循环”制冷技术不仅能效有限(性能系数COP仅2.5~4.5),而且依赖于高全球变暖潜能值的氟利昂类制冷剂,对环境带来巨大负担。寻找一种兼具高能效、低环境影响的新型制冷方式,已经成为全球能源科学的焦点难题。
今日,麻省理工学院(MIT)Seonggon Kim联合韩国高丽大学Yong Tae Kang教授提出了一种基于硝酸盐溶液的液态偶极热卡制冷循环(Liquid-state dipolarcaloric refrigeration cycle),首次利用“盐溶解吸热”的物理原理,实现了高效且环保的液体制冷系统。该技术在性能系数、温度跨度和环境友好性等方面全面超越了传统固态热卡系统,开辟了液态制冷的新方向。这一创新的“偶极热卡液态循环(Dipolarcaloric cycle)”通过硝酸盐溶液在溶解与结晶过程中产生的偶极能量变化,实现了制冷所需的吸热与放热过程。简单来说,就是用盐水来制冷:当硝酸铵或硝酸钾溶解于水中时,会吸收大量热量,使体系温度迅速下降;随后,通过电渗析(electrodialysis)技术分离离子,使盐重新结晶并释放热量,从而完成整个循环。与传统压缩制冷不同,这一过程无需制冷剂蒸发、无需压缩机,也不涉及高压气体,真正实现了无污染、可持续的绿色制冷循环。相关成果以“Liquid-state dipolarcaloric refrigeration cycle with nitrate-based salts”为题发表在《Science》上。
![]()
液态偶极热卡循环的工作原理
如图1a所示,系统包括绝热混合器、冷端换热器、离子分离器和热端换热器四个模块。在冷端,未饱和溶液与过饱和溶液混合,发生吸热溶解反应,温度迅速下降;在热端,经电渗析分离出的高浓度盐溶液则释放热量并重新结晶,实现循环再生。这一循环的热力学特征(图1b, 1c)与传统卡诺循环类似,但不再依赖气体压缩,而是以离子活度和溶解焓变化为驱动力,因此被称为“偶极热卡效应”。
![]()
图1:偶极热卡循环系统结构与热力学路径示意
最佳“盐水组合”,制冷性能超越氟利昂
研究团队筛选了多种水溶性盐类,发现硝酸铵(NH₄NO₃)与硝酸钾(KNO₃)表现最优:硝酸铵具有高溶解度与强吸热特性,适用于低温制冷场景;硝酸钾则具有较高溶解焓和稳定性,更适合室温空调应用。实验测得,硝酸钾体系的绝热温降达18.6°C,而硝酸铵体系高达37.3°C(图2a)。其等温熵变(351–531 J kg⁻¹ K⁻¹)甚至超过传统压缩制冷剂,说明单位质量吸热能力极强(图2c)。进一步计算表明,系统的理论COP(性能系数)可达15–35,相对卡诺效率高达0.9,是传统蒸汽压缩机系统的5倍以上(图2b)。换句话说,这是一种“比空调更省电”的液体制冷技术。
![]()
图2:硝酸盐溶液的温降、焓变与熵变特征
电渗析再生——用电流“重组”盐水
整个循环的关键在于如何高效地再生溶液。研究团队采用成熟的电渗析(electrodialysis)技术,通过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膜在低压下分离盐离子,实现溶液浓度重构(图3a)。测试表明,在单堆装置中,电流效率可稳定维持在70–85%(图3b,c),且几分钟内即可将稀溶液分离为几乎纯水和高浓度盐液。更重要的是,即使在15层电渗析模块中运行,系统仍可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图3d),无气体析出、无电解副反应。这一液态架构让热交换与离子传输更加均匀,避免了固体体系的机械疲劳与导热瓶颈,展现出优异的循环可持续性。
![]()
图3:电渗析装置结构及离子分离效率结果
性能测试——“盐水空调”的惊艳表现
实验结果显示,在空调条件(冷端20°C,热端25–30°C)下,硝酸钾循环COP为9.37(ΔT = 5°C)到4.32(ΔT = 10°C);硝酸铵循环COP为3.07(ΔT = 5°C)到1.65(ΔT = 20.7°C)。在十五对膜堆系统中,单位体积制冷功率高达1965 W/L(图4c),远超传统固态热卡器件的数十W/L。此外,液态体系的传热系数达到3000–10000 W m⁻² K⁻¹,大幅提升冷量传递效率,意味着更紧凑、更节能的设备设计成为可能。
![]()
图4:不同溶液体系的COP与制冷功率性能测试
全面对比——液态偶极热卡完胜其他制冷路线
在与现有各类热卡技术的综合对比中(图5):偶极热卡循环(DCE)的COP高达9.37,远超离子热卡(3.23)和电热卡(5.8);其运行温区宽(5–30°C)、冷功率密度高(最高1965 W/L),并具备优异传热性能;采用的材料——硝酸盐与水——廉价、可再生、环境无害。这意味着,未来的制冷设备可以抛弃氟利昂,转向安全、流动性强、可持续的液体工作介质。研究团队指出,液态偶极热卡系统可应用于家用空调、低温冷链、电子设备散热等多个场景,为全球“零碳制冷”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径。
![]()
图5:偶极热卡系统与其他热卡技术的性能对比
从盐溶液到绿色制冷的未来
本研究首次将“盐水吸热”过程转化为高效的热卡循环,实现了液体体系的高性能制冷。通过理论建模与实验验证,团队不仅证实了硝酸铵-水体系在低温制冷中的潜力,也展示了硝酸钾-水体系在室温空调中的可行性。更重要的是,这一系统摒弃了高压气体与稀有金属,充分利用水和常见盐类,为实现环保、低成本、可规模化的制冷技术提供了新思路。未来,随着多堆电渗析模块优化与溶液体系拓展,液态偶极热卡技术有望走出实验室,成为“无氟制冷”革命的核心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