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799年的寒冬,北京城飘着鹅毛大雪。和府内。和珅独自坐在书房里,手指轻轻摩挲着御赐的白玉镇纸,眼神却飘向窗外。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寂静。
"老爷!宫里来人了!"管家慌慌张张地跑进来,额头上的汗珠在烛光下闪闪发亮。
和珅的手微微一顿,随即恢复了平静:"慌什么?请进来吧。"
御前太监李德全带着几个侍卫大步走入,脸上带着几分倨傲:"和大人,皇上有旨意。"
和珅缓缓起身,整了整衣冠,跪地接旨。当听到"赐白绫一条"四个字时,他的肩膀几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
"奴才领旨谢恩。"和珅的声音异常平静,仿佛只是在接受一次普通的赏赐。
![]()
待太监走后,和珅独自站在庭院里,任由雪花落在他的朝服上。他想起四十年前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年轻的自己在御花园当值,乾隆爷吟诗卡壳时,自己脱口而出的那句诗...
"阿玛!"长子丰绅殷德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孩儿已经听说了,这...这可如何是好?"
和珅转过身,看着这个酷似自己年轻时的儿子,突然笑了:"去,把所有人都叫到祠堂来。记住,是所有人。"
![]()
半个时辰后,和家老小近百口人齐聚祠堂。女眷们的啜泣声在肃穆的祠堂里显得格外刺耳。和珅环视众人,缓缓开口:
"都别哭了。我这一生,享尽荣华富贵,值了。"他顿了顿,"今日叫你们来,是要交代两件事。"
祠堂内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第一,"和珅的声音突然变得严厉,"今夜必须把族谱全部烧毁,一张纸都不能留!"
"父亲!"丰绅殷德惊呼,"这可是我们和家的根啊!"
"糊涂!"和珅猛地拍案,"要命还是要根?嘉庆爷这是要斩草除根!没了族谱,他们就查不清我们家的底细!"
见长子还要争辩,和珅厉声道:"殷德!你记住,从今往后,你不再是和珅的儿子,你只是一个普通的旗人!"
![]()
丰绅殷德泪流满面,重重地磕了个头。
"第二,"和珅的声音柔和下来,"明日一早,全家立刻分散离京。记住,永远不要相认!"
小女儿突然扑上来抱住他的腿:"阿玛,我不要离开您!"
和珅爱怜地抚摸女儿的头发:"傻孩子,只有这样,你们才能活命啊。"他抬头看向众人,"我死后,嘉庆爷必然要抄家。但只要你们隐姓埋名,分散各地,他就无从查起。"
![]()
夜深人静时,和珅独自在书房写遗书。突然,一阵熟悉的脚步声传来。
"老爷..."管家福安端着热茶进来,老泪纵横。
和珅放下毛笔:"福安啊,你跟了我多少年了?"
"回老爷,整整三十八年了。"
"记得我初入宫时,还是你帮我打点的行装。"和珅笑了笑,"明日你带着家眷去江南吧,我在苏州有个绸缎庄,够你们过活了。"
福安跪地痛哭:"老奴誓死追随老爷!"
"糊涂!"和珅佯怒道,"你要帮我看着那些孩子们。特别是殷德,他性子太直,你要多提点他。"
02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和府时,偌大的宅院已经空了大半。和珅站在庭院里,看着下人们最后一批撤离。
"老爷,该用早膳了。"厨娘颤抖着声音说。
和珅摆摆手:"不必了。"他整了整衣冠,"去把白绫拿来吧。"
当白绫悬上房梁时,和珅突然想起乾隆爷最后一次南巡时对他说的话:"和珅啊,你这人太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当时他只当是玩笑,现在想来,竟是箴言。
"老爷!"福安突然冲进来,"宫里又来人了!说是...说是皇上开恩,改为赐酒..."
和珅大笑:"晚了!太晚了!"他望着房梁上的白绫,"嘉庆这是要做给天下人看啊。先赐白绫再改赐酒,显得他宽宏大量?"
![]()
正说着,太监李德全已经带人闯了进来,看到房梁上的白绫,脸色大变:"和大人,皇上开恩,改为赐酒了!"
和珅整理着衣袖,淡然道:"替我谢皇上隆恩。不过..."他指了指白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白绫也好,毒酒也罢,都是死路一条。"
李德全急得直跺脚:"和大人!您这是抗旨啊!"
"抗旨?"和珅突然大笑,"我这一生,奉承的话说得太多,今日,就让我任性一回吧!"说完,他毅然将头伸入白绫套中...
![]()
三日后,嘉庆帝在养心殿接到奏报,气得摔了茶盏:"这个和珅,临死还要摆朕一道!"他转向身旁的大臣,"查!给朕彻查和珅九族!"
然而,当办案官员赶到和府时,偌大的宅院早已人去楼空。更令人震惊的是,和家祠堂里连一张纸片都没留下,族谱更是无影无踪。
"陛下,和珅族人四散逃亡,无从查起啊。"办案大臣战战兢兢地汇报。
嘉庆帝怒不可遏:"废物!继续查!"
但正如和珅预料的那样,没有族谱作为线索,要追查一个大家族的去向简直是大海捞针。渐渐地,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
二十年后,北京城的一家小茶馆里,两个商人模样的中年人正在低声交谈。
"听说江南新开了家绸缎庄,生意好得很。"
"嘘...小点声。那家的老爷子,据说以前是在和府当差的..."
而在遥远的关外,一个教书先生正在教孩子们读《论语》。下学时,一个小女孩好奇地问:"先生,您怎么懂得这么多啊?"
教书先生笑了笑:"我父亲...曾经在一位大官家里当过差。"他望向京城方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就这样,和珅的子孙们隐姓埋名,散居各地。有的成了商人,有的当了教书先生,还有的甚至远渡重洋。他们谨记先祖的遗训,从不提起自己的身世,更不相认。
![]()
直到道光年间,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来到北京城郊的一处荒坟前,悄悄烧了张纸钱。
"阿玛,"老人低声说,"孩儿来看您了。咱们家...都好好的。"
风吹过坟头的荒草,仿佛在回应他的话。老人擦了擦眼泪,转身离去,很快消失在暮色中...
后世史家在评价和珅时,常常只记得他的贪婪,却忽略了他最后的智慧。正是那两条看似简单的遗命,保全了一个家族的延续。正如民间流传的那句话:"和珅贪了一辈子,最后却用智慧赎了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