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以色列负责国家安全的高官察希・哈内格比,因为反对 “全面进攻加沙” 的计划,被内塔尼亚胡直接解除了双重职务,连过渡安排都没有。
![]()
停火协议本就摇摇欲坠,以色列内部又因对加沙的政策吵翻,这到底会让加沙局势往哪走?
停火敏感期的核心岗位更迭
在加沙停火协议执行的关键节点,以色列政坛于 10 月 21 日爆出重磅新闻。
总理内塔尼亚胡骤然免去察希・哈内格比国家安全顾问及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之双重职位,行事果决,未作任何过渡性安排,此举措引发各方关注与揣测。
这一猝不及防的决定迅速引发各方关注,随后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在社交平台 “X” 上确认了该消息,并同步宣布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吉尔・赖克将出任代理主席,暂时接手相关工作。
要知道,国家安全委员会作为总理制定安全政策的 “核心智囊团”,其主席直接参与加沙战争、巴以谈判等关键决策,在停火协议摇摇欲坠的敏感时刻临阵换将,绝非简单的人事调整。
更有趣的是,哈内格比与内塔尼亚胡本是利库德集团的长期盟友,2023 年哈内格比能出任这两个核心职务,正是源于双方当时稳固的信任关系。
![]()
哈内格比在以色列政坛根基深厚,除了国家安全领域的职务,还曾担任公共安全部长等实权职位,是政坛中资历丰富的核心成员。
此次解职标志着两人在核心安全战略上的信任彻底破裂,昔日盟友因政策分歧走向对立,深刻凸显出以色列政坛内部的深层分裂。
新任代理主席吉尔・赖克的背景与政策倾向,进一步加剧了外界对以色列后续战略的猜测。吉尔・赖克长期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任职,主要负责军事行动协调工作。
在 2023 年 “10・7” 哈马斯袭击事件后,多轮以军军事行动的规划工作都有他的参与,实战规划经验十分丰富。
从其过往的工作经历和参与的行动来看,吉尔・赖克的立场明显偏向强硬,他的走马上任,为以色列后续可能调整的加沙强硬政策埋下了重要伏笔。
加沙战略分歧的根源与影响
这场震动政坛的人事变动,核心根源在于以色列内部对加沙政策的严重分歧。
哈内格比一直坚决反对内塔尼亚胡推动的 “全面军事接管加沙城” 计划,他清醒地意识到。
这一计划可能会让以色列陷入长期占领的泥潭,不仅需要投入巨额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维持统治,还可能引发国际社会更强烈的谴责。
使以色列在国际舞台上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这种理性的谨慎态度,与内塔尼亚胡的强硬战略形成了尖锐对立,最终导致其被解除职务。
哈内格比作为内塔尼亚胡政府中的 “资深派”,在安全和外交领域拥有近 30 年的经验,其突然解职很可能引发政府内部其他资深官员的不满。
这些官员或许会担忧自身的政策主张与总理相悖时的处境,进而对政府的决策产生抵触情绪,这无疑会进一步加剧以色列政坛的内部分裂,让原本就复杂的政治局面更加混乱。
同时,这一解职事件暴露的政策分歧,还可能传导至议会层面。
以色列议会在国家政策制定中拥有重要话语权,不同派系对加沙政策的争论若持续升级,将直接影响后续相关军事、外交政策的推进与实施。
对于内塔尼亚胡而言,此次人事调整虽然能够强化其个人在加沙政策上的主导权,推动自己的强硬战略落地,但也可能因此削弱政府的稳定性。
他将面临更多来自国内的政治压力,包括反对党批评、民众抗议等,这些压力都将对其政府的执政根基构成挑战。
![]()
目前,以色列后续的加沙政策仍存在不确定性,既可能按照内塔尼亚胡此前暗示的那样,加大军事打击力度以彻底清除哈马斯残余势力,也可能因国际社会的施压和国内的分歧而放缓脚步。
协议执行困境与破裂风险
自10月10日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生效以来,已取得阶段性人员交换成果。期间,哈马斯释放了20名以色列被扣押人员,还移交了部分遗体,为紧张局势带来了一丝缓和的曙光。
停火之际,内塔尼亚胡政府与哈马斯频繁相互指摘对方违背协议,双方的口水仗持续升级,这般纷争犹如潜藏的导火索,为局势的恶化悄然埋下隐患。
10 月 19 日,以军突然对加沙南部拉法地区发动空袭和炮击,这一军事行动彻底打破了短暂的平静,进一步加剧了停火协议的破裂风险,让本就脆弱的和平局面雪上加霜。
但哈马斯通过 “街头招募” 不断补充兵力,目前仍保有约 2 万名武装人员。不过,这些新招募的成员战斗力明显下滑。
以军情报部门透露,很多人仅接受过 1-2 周的基础训练,连基本的射击和战术配合都不熟练。
如今,哈马斯的正规军事力量已被打垮,转而采取游击战的方式与以军周旋,这种灵活的作战模式虽难以对以军形成大规模有效反击,却也让以色列无法轻易实现其全面掌控加沙的战略目标。
以色列在停火敏感期的人事调整与持续的军事动向相互叠加,让停火协议的存续面临严峻挑战。
国际社会对局势失控的担忧持续升级,各国纷纷密切关注以色列的后续动作,生怕一场更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再度爆发。
目前来看,加沙停火协议就像悬在中东地区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因双方的误判或强硬举动而彻底失效,让加沙重新陷入战火之中。
多方介入与局势走向的变数
加沙局势的持续恶化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方纷纷表态并积极展开外交斡旋。
10月21日,卡塔尔国家元首塔米姆公开谴责以色列。他义正辞严地指出,以色列屡屡违背加沙停火协议,其强硬蛮横之举令人愤慨,塔米姆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以色列行径的坚决反对。
![]()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总干事拉扎里尼更是发出严厉警告,称以色列疑似准备对加沙城内 25 万名平民实施大规模屠杀,紧急呼吁国际社会采取干预措施,阻止人道主义灾难的发生。
在谴责与警告之外,多国也积极投身外交谈判。埃及、卡塔尔、土耳其等国的外交官频繁与哈马斯展开接触,试图从中斡旋,推动双方重回谈判桌。
同时围绕特朗普提出的加沙和平计划,全球各方也在加紧推进外交协调工作。
哈马斯方面表示会对该和平计划做出回应,但明确拒绝接受时间上的施压,这为斡旋工作增加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然而国际斡旋的前景并不乐观。以哈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涉及领土、宗教、民族等多个深层次核心问题。
停火协议仅能暂时缓解直接冲突,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症结。更关键的是,以色列内部强硬派抬头的趋势明显。
新上任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代理主席吉尔・赖克立场偏向强硬,内塔尼亚胡也急于通过军事手段巩固自身政治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社会的斡旋虽为局势降温提供了一丝可能,但能否真正扭转局势,推动双方达成长期稳定的和平协议,仍充满变数。
结语
以色列的人事震荡与加沙的停火危机,本质上是地缘政治博弈与深层矛盾的集中爆发。
从哈内格比因政策分歧被解职,到强硬派官员上位,从停火协议的脆弱执行,到国际社会的紧急斡旋,每一个环节都牵动着中东地区的和平走向。
![]()
这场危机不仅暴露了以色列政坛的分裂,更凸显了以哈矛盾的复杂性与顽固性。
和平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妥协,也不是外部势力的简单调和,唯有正视双方核心诉求,摒弃零和博弈思维,才能为加沙地区带来真正的安宁,否则战火与动荡或将持续吞噬这片土地的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