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日为鉴 1:日本泡沫破裂之后的就业保卫战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来讲一本关于日本衰退时代的书,叫做以日为鉴,副标题叫做衰退时代的生存指南。这本书是一个叫做boden 的分析师写的,通过研究日本失去的30年,分析了泡沫破裂后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并且深入的探讨了教育,卫生,医疗等产业的发展历程。作者用独特的视角,揭示了日本在失业潮,学历贬值,老龄化和全民出海潮等问题上的策略和经验教训。我们知道当下中国其实也面临着这种经济上的挑战,那么日本的这些经验和教训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
一直以来,日本这40年被视为是经济发展的错题本,房价暴跌,股市暴跌,叠加人口老龄化,再加上长期通缩让他们的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在这个过程当中,日本社会也出现了,返乡潮考公热学历贬值,高学历贫穷,医疗崩坏,临时工时代等社会现象,诞生了大量的啃老一族,老后破产,女性贫穷等社会名词。这些现象后来也无一例外的,都在韩国社会当中出现。所以可见其对东亚社会的影响力之大。
这本书分为5个章节,在文章叙事上将社会失业潮,大学生毕业找工作,财政紧缩危机,老龄化与少子化,社会内卷与全民出海5个维度。去讲述不同群体的决策与境遇,从而探讨日本社会问题的根源。
接下来我们先看第1章保就业还是保发展,日本在泡沫经济破裂之后处于经济下行期,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手段,将失业率长期压制在5%以下。艰难的度过了一轮又一轮的失业潮,但很多人也认为,日本保就业的成果是建立在牺牲长期发展一代人利益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他牺牲了长期利益,而掩盖短期的问题。比如我们都知道日本的年功序列制度,以及阻碍企业出清,导致大量僵尸企业存在。让日本经济始终无法启动新一轮周期。但他之所以这么做,其实还是为了保证就业率。
如果去看日本的失业率水平其实并不高,即便在2001年到2003年最艰难的时期,他的失业率也就到5.4%,那时候可是经历科网泡沫破裂,亚洲金融危机以及银行业破产潮三重冲击,之所以能取得这种成绩,日本的就业措施功不可没。
![]()
日本是怎么被玩废的,这个我们就不多讲了,之前提到过很多了,说白了就是持续的投机加杠杆。炒高地价,房价股价。在90年代初,杠杆就加不上去了,然后全社会就陷入到了崩塌的状态。1993年,日本迎来了就业危机的第1年。当时泡沫经济余温消退。经济迎来首次负增长。当时全行业失业率从不足2%,跳涨到3%,全国破产企业,连续两年突破1万家。从数据上来看,其实并不是很夸张,但由于日本之前长期高增长,所以心理准备不足,确实也受到了一定的惊吓。作者说在1988年的时候,当时大家是不敢想象失业会是什么样子的,那时候求职者去面试,企业不但要承担交通费,还要安排面试之后的用餐。否则企业就会被视为失礼。也就是说求职者去企业面试是完全给企业面子。所以当时日本已经整整一代人没有接触过什么是失业危机。他们的印象当中工作总是唾手可得。
然而在经济泡沫破裂之后,这一切戛然而止日本开始了一场长达10余年的就业保卫战。当时日本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利润率严重下滑,产能端却依旧是严重过剩。这跟当下的中国经济非常相似。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就是当年企业们整体错估了形势,误以为经济只是短暂的调整,因此非但没有收缩产能,还在简单粗暴的增加产能。希望借此抢占市场。最终导致了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以日本的水泥产业为例,房地产不行了,本来水泥的需求就大幅下行,三年时间全行业却逆势增加了1000多万吨产能。
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是,日本是终身雇佣制度,员工跟企业深度绑定企业不能随便裁员,所以日本政府就陷入两难选择。如果继续放任利润下滑产能过剩那么这些企业就会倒闭,从而引发巨大的社会问题,也违背了日本社会传统的社会价值观。
所以当时整个日本社会是非常拧巴的,你不能裁员,这得让这些员工有活干,有活干就得继续生产,生产肯定会能过剩。而且另外日本企业之间还采取了交叉持股互相绑定的做法。上下游企业之间成为了共生关系,这就好比铁锁连船,好的时候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共同创造繁荣。但如果出问题,也是一烧一大片,一旦要有一个企业破产,就谁也甭想好。
那么面对这样一个社会结构,日本政府必然以稳为主。最终选择了一切为稳定就业让路。他们先进行了企业改革,尽量避免企业破产的情况发生。那么唯一的思路就是整合,让大鱼吃掉小鱼,把亏损企业,往盈利企业里面合并。然后让银行给那些大企业提供贷款,促使他们有更多的钱去收购这些不赚钱的小企业。俗称叫做抱团取暖。
第二就是雇佣改革,政府鼓励企业更多采用合同制雇员,来代替终身雇佣制的正式员工。劳务派遣法,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逐渐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增加临时工的数量。那可以想象结果就是年轻人最受伤,大学毕业生根本挤不进职场了。不能裁员,那么他也就不再招人。那新进来的人也都是临时工。
就这么搞了几年之后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确实也消化了一定的产能。2000年之后,日本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服务业成为日本gdp的主要贡献。原来的重工业比重大幅下降。从这时候开始,日本制造逐渐失去全球竞争优势。咱们趁机抢占了他们的市场。
![]()
所以关键看你怎么去评判,如果只站在保就业的角度来说,日本政府的政策是有效的。但是他的代价却是惨痛的,很多企业被收购之后直接选择了躺平,甚至最后主营业务连贷款利息都付不起。这些企业后来被统称为僵尸企业,最高峰的时候,僵尸企业占到日本企业总数量的20%。哪怕到今天仍然占比在1/6左右。
![]()
比僵尸企业更加恐怖的是,日本将海量的资金用于企业救助,而没有用来发展科技,这不仅连累了金融体系,还断送了日本高科技发展的未来,导致他随后错失掉了整个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网,甚至现在的ai浪潮的机会。你可以理解为相当于他阻止了新陈代谢的发生,传统产业不出清,资源就没办法向新兴产业集中。其实这个规律,在全世界各国都适用。你比如当年美国也是,两波科技浪潮,一波是70年代之后的滞胀,让传统产业生存艰难,实体经济干啥都不赚钱了,于是硅谷兴起,一波科技浪潮爆发。另一次科技浪潮就是08年之后,次贷危机,把传统的银行地产全都给打趴下了。科技浪潮再度爆发。咱们中国也一样,2021年房地产见顶之后,这些年科技突破速度已经越来越快。房地产占经济的比重持续在下行。
日本当年就没有舍得让传统产业出清,当年光豁免债务就高达6,000亿美元,这甚至导致日本的银行无法处置不良资产。最终在1998年带来了银行危机。一些大型银行开始走向破产,危及日本的金融系统安全。然后日本政府,又去救助银行,手段还是一样,把十大银行兼并重组。这一下打破了很多日本人的认知,在此之前,日本人一直觉得银行是永远不会倒闭的。这其实也是现在我们很多国人的执念,政府会给银行无限兜底。日本人当年也是这么想的,但显然最后日本政府为了保住就业市场,搭上了整个金融体系。不是他不想兜底,而是实在兜不住了。
而在这期间,日本那些高科技企业无力在做更多的资本开支,此消彼长之下,韩国企业仅用6年时间就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一芯片大国,所以可以说日本是为了保就业,不但牺牲了当下的金融体系,还牺牲了未来的科技战略。
而那些年的日本大学生,成为了时代的代价。他们无法进入职场成为正式员工,也没有企业愿意再去培养大学生,虽然整体社会的失业率压制在了5%以下,但是大学生的就业率却长期低于60%。本质上日本是牺牲了这一代大学生为代价,保住了在职员工的就业岗位。大量的年轻人因为找不到工作而选择在家啃老,10年间啃老族的数量从8万激增到了40万,演绎出了日本严重的宅男文化。他们管这个时代叫做就业冰河时代,根据2020年的统计,那一代大学毕业生至今都是日本平均收入最低的群体。所以就产生了严重的阶层对立,对社会不满。明天我们接着来讲,保就业之下的社会畸形。
本内容节选自《以日为鉴》,正在知识星球播出
本书内容,只免费播出一集,欢迎加入老齐的读书圈。
近期我们还播出了如下书籍: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