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厂商为争夺高端市场,把外观设计置于工艺验证之上时,消费者往往成为创新试错的“小白鼠”。
![]()
![]()
iPhone 17 Pro/Max掉色了,数量还不少
甘蔗,没有两头甜。
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品尝大闸蟹美味的同时,你得做好扎嘴的准备。
你听过袜子掉色,毛衣掉色,秋裤掉色,皮鞋掉色,但你听说过手机掉色吗?

我说的就是苹果最新款手机iPhone 17 Pro,以及iPhone 17 Pro Max系列手机。
话说有人在9月20号就拿到了橙色的17Pro Max,结果你猜怎么着?没几天,手机掉色了,变成了橙色+粉色的渐变色,被网友戏称为“玫瑰金”回归了:
![]()
图:一个手机店/小红书,下同
![]()
![]()
![]()
我在网上搜了一下,遇到17Pro/Max手机变色的人还真不少,国内外都有:
![]()
作为对比,苹果官网的星宇橙手机是这样的:
![]()
![]()
![]()
iPhone 17 Pro/Max掉色事件的核心矛盾,集中在苹果首次采用的高饱和度铝合金配色工艺上。
这一问题从产品设计到售后响应,暴露出高端旗舰在追求外观创新与工艺稳定性之间的深层冲突。
根据我从网上收集的资料,事情的来龙去脉大概是这样的:
2025年9月20日iPhone 17 Pro系列全球发售后,首批用户在10月中旬,陆续反馈机身颜色异常。
问题高度集中于新推出的“星宇橙”和“深蓝色”两款配色,表现为铝合金边框从相机岛区域开始逐渐褪色。
![]()
部分用户的设备仅使用4天即出现明显色差,例如"星宇橙"褪变为玫瑰金色,深蓝色则呈现金属磨损感。
值得注意的是,背部哑光玻璃面板始终保持原色,这种“双色机身”现象与传统掉漆问题形成显著差异。
截至10月24日,全球范围内已累计出现超过500例公开投诉,涉及约10万台早期批次设备,占首批出货量的0.5%-1%。

用户反馈显示,褪色现象在高温、高湿或阳光直射环境下会加速发展,但即使正常使用(如仅用超细纤维布擦拭)也可能出现问题。
![]()
意外回归的玫瑰金
17 Pro/Max共有三种颜色,但是橙色显然是最受欢迎的,因为这是苹果推出的最新颜色,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最新款苹果手机。
但没想到第 一次吃螃蟹的人,这次被扎到了嘴。

很多人在网上晒出了掉色的手机,主要是星宇橙:
有的成片掉色:
![]()
有的是边角掉色:
![]()
![]()
有的是摄像头面板掉色:
![]()
![]()
有人怀疑是太阳晒的,甚至不管拿出去用了:
![]()
有人说苹果今年品控太差了:
![]()
还有说掉色完之后好看的:
![]()
![]()
像苹果早年的玫瑰金:
![]()
![]()
有人指出苹果铝合金掉色是老毛病了,所以只要是铝材质的,只敢买浅色的:
![]()
有人说新配色翻车概率高:
![]()
有人说17橙色太丑,像是牛油火锅底料:
![]()
有人说颜色丑,给人塑料感,像是杂牌手机:
![]()
苹果售后称可能是手机壳导致的:
![]()
有人调侃说这是买到限量版了:
![]()
有人说镜头面板因为没有壳,长期接触手和油,特别容易变色:
![]()
据我所知,这是第一次这么多人遇到iPhone掉色的情况。
之前的确也有iPhone掉色的情况,但绝对没有像这次这么快、这么多人吐槽。
十有八九,苹果这次的17 Pro/Max橙色款翻车了。
常 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
苹果官方,从甩锅,到含糊其辞
闹出这么大动静,苹果客服一开始甩锅,称“正常使用下颜色不应变化”,并建议用户检查,是否接触高温或化学溶剂。
但随着更多无外部因素介入的案例曝光,苹果转而通过线下门店,提供个案换机服务,要求用户将设备寄回检测,确认非人为损坏后予以更换。
供应链消息显示,苹果已启动内部调查,回收问题设备送返工程团队分析,并私下要求代工厂加强后续批次的涂层检测。
但截至目前,苹果尚未发布正式声明或召回计划,仅通过AppleInsider等合作媒体,暗示问题可能限于特定批次,强调“用户遇到问题的概率极低”。
苹果这种“沉默应对”策略引发用户不满,甚至有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发起 的话题,要求苹果公开致歉并延长质保。
看后续苹果怎么处理吧,拭目以待。
![]()
iPhone为什么掉色?技术分析与工艺缺陷
那么这次iPhone掉色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有第三方拆解与实验室测试给出了解释,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种可能是材质工艺缺陷。iPhone 17 Pro系列回归铝合金中框,以减轻重量,但为实现“星宇橙”等荧光色效果,采用了含稀土元素的新型纳米着色剂。
![]()
这种工艺虽提升色彩饱和度,却使阳极氧化层的致密性下降 15%,染料附着力显著减弱。
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因为封孔工艺失败。阳极氧化的关键环节“封孔”未完全执行,导致多孔氧化膜未被有效封闭。
染料在日常使用中因吸附油脂、水分或紫外线照射逐渐析出,最终引发褪色。
显微镜检测显示,褪色区域的氧化层厚度,仅为正常区域的1/3,且存在明显孔隙。
还有人提到结构设计问题。相机岛等凸起区域,因涂层厚度不均,在频繁握持摩擦下更易暴露缺陷。
实验室模拟显示,在35℃、湿度60%的环境中,这类涂层的附着力评级从 5B(最优)降至 3B(中等),加速颜色流失。
相比之下,苹果竞争对手三星的Galaxy S25 Ultra手机,钛合金边框采用 PVD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华为Mate 70 RS的纳米微晶陶瓷材质抗紫外线能力提升 5 倍,均未出现类似问题。
苹果此次工艺翻车,不仅损害了“科技奢侈品”的品牌形象,还可能影响二手市场价值。
据说国内橙色机型二手溢价已下降10%,部分商贩甚至拒收特定配色。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事件揭示了智能手机行业的普遍困境:当厂商为争夺高端市场,把外观设计置于工艺验证之上时,消费者往往成为创新试错的“小白鼠”。

苹果如果不能妥善解决此次危机,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推动行业重新审视“轻薄化”与“耐用性”的平衡标准。
![]()
买到掉色iPhone怎么办?
如果你买的手机,不幸掉色了,首先可以通过苹果官网预约检测,要求免费更换设备。
如果检测结果显示为工艺缺陷,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张权益。
只要真有问题,苹果承认错误的态度,和改正错误行动,至少在国内还算比较靠谱。
如果你买的橙色iPhone没出现问题,建议减少手机暴露于强光、高温环境,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清洁剂。
部分第三方厂商已推出UV防护手机壳,宣称可阻挡99%紫外线。
如果你最近打算购买iPhone 17 Pro系列手机,那么我建议你优先选择别的颜色,或等苹果发布工艺改进声明后,再做决定。
目前,iPhone掉色事件仍处于苹果内部调查阶段。
随着更多技术细节的披露,这一风波,或将成为智能手机工艺发展史上的重要案例,促使厂商在追求设计突破时,更加重视基础工艺的可靠性。
不过我觉得吧,手机多好、多贵,都只是个工具,不能过于娇惯,更不能像个祖宗一样供着它。
大胆用, 正常用,出了问题,通过正当渠道和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即可。

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你遇到的问题属实,对 方抵赖的话,他们的损失,肯定比你大。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