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里诗书
达伦・阿伦诺夫斯基这次镜头下的黑色幽默是让人拧巴的。这位以《梦之安魂曲》、《黑天鹅》著称的导演,在《偷天盗日》中试图为犯罪题材电影穿上黑色喜剧的外衣,然而单靠一只猫引发的乌龙事件串联起来的剧情,既没有让人拍案叫绝的反转,也没有醍醐灌顶的内核,不 “癫” 也不 “深” 的老套,尽显空洞。
![]()
《偷天盗日》的故事,始于曾前途无量的棒球运动员汉克・汤普森。一场酒驾彻底葬送了他的运动生涯,从万众瞩目的赛场新星,到如今靠调酒维生、终日与酒精为伴,巨大的身份落差让他彻底沉沦。一次阴差阳错的邻居托付 —— 帮忙照看宠物猫,竟成了命运的转折点,将他拖进两个黑帮组织的火并漩涡。只因双方都误信汉克私藏了巨款,昔日运动员就此陷入了足以致命的空前危机。
若说电影 “照看猫咪引发黑帮追杀” 的核心设定,还能用无巧不成书勉强圆过去,那它为追求快节奏,一次次舍弃逻辑的缜密性,就实在难以让人认同。看得出来,创作者似乎从未想过让这个故事站得住脚 , 那些刻意为之的反转,把所有角色都变成了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道具。他们既无合理动机,也无需遵循逻辑,最终让整体叙事逻辑变得松散,而这恰恰抽走了黑色幽默的立足根基,让整部电影随着剧情的展开越发变成了一场闹剧。
角色塑造的扁平,更是把叙事上的缺陷放大了数倍。奥斯汀・巴特勒的表演虽靠外形撑起了帅的特质,但角色本身的逻辑断裂,彻底捆住了他的发挥:前半程还是被生活反复捶打的弱鸡酒保,后半程却突然迸发高光时刻,而支撑这一转变的理由,只是他打过棒球?更关键的是,在全员工具人的设定里,不管是女友还是两大黑帮势力,所有角色都没和主人公建立起真正的情感联结或戏剧张力,更像服务于剧情的背景板。
![]()
更令人惋惜的是,达伦以往最擅长的深度表达,在这次所谓的黑色幽默尝试里消失得无影无踪。影片将背景落在纽约犹太社区,本可借地域质感与文化隐喻深化内核,最终却只把这座城市当成了追逐戏的布景板;猫、棒球等本有潜力的符号更是零散游离,没能织就真正的因果闭环,只剩用感官快感替代思想纵深的好莱坞流水线作业。当 “安全带的重要性” 成了全片最深刻的记忆点,当导演标志性的人物心理挖掘,彻底让位于无脑爽片式的追逐戏码,这部作品早已偏离了达伦最能驾驭的创作轨道。
![]()
直到电影落幕,我始终没琢磨透: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接下这个三流剧本,究竟是缺钱,还是玩票?故事本身的乏善可陈,早已注定它与《偷天盗日》这个片名彻底脱节 ,名不副实到近乎讽刺。充其量也就是部酗酒毁人生,出门安全带的另类安全教育片。
个人评分: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