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海映画记
山海计划 x 导筒directube
![]()
由羊城晚报“向山海走去”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简称“山海计划”)联合深度电影媒体合作伙伴「导筒directube」开启全新青年导演影展游记专栏——「山海映画记」。专栏将邀请青年影人作为“特约游记作者”,以对话、访谈或手记的形式,分享他们关于作品或项目入选影展的所见、所感、所想。这可能是首映之前的忐忑、获奖一刻的惊喜,也可能是与某位电影大师的偶遇、映后环节来自观众的奇妙反馈,还有他们于电影节展所在城市的文化漫游,在街头巷尾那些不期而遇的珍藏瞬间。
我们也希望,从“山海”出发,通过这些鲜活的个人体验,为广大观众和影迷提供一个生动的内部视角,一同见证华语青年影人如何从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充满可能性的土壤启程,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影像世界。
002期
山海映画记
青年影人
任泓霖&翁梓灝
in
第八届HAF电影培训计划(Film Lab)
2025年8月底,第八届HAF电影培训计划(Film Lab)于香港成功举办。该计划由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HAF,现隶属于香港国际电影节电影业办公室项目市场)于2018年创立,致力于支持新一代香港及华语电影人发展。活动涵盖公开讲座及针对入围项目的一对一导师辅导环节,旨在全面提升青年电影人在不同电影职能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
![]()
2025 HAF Film Lab
香港国际电影节电影业办公室近年佳绩包括《虎毒不》(IDP202|WIP2024)、《果然》(IDP2023)、《去看大海》(WIP2022)、《生息之地》(WIP2024)、《看我今天怎么说》(WIP2024)、《一批白马的热梦》(WIP2024)。
![]()
第八届HAF
Film Lab海报
2025HAF
Film Lab入选项目
![]()
本届Film Lab中,青年影人任泓霖与翁梓灝联手推出的长片项目《晚风》(MUCHUN)成功入选。该项目由任泓霖导演的同名短片进一步发展而来,也是本届八个入选项目之一。两位曾入选2024年“向山海走去”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简称“山海计划”),展现出持续的创作活力与合作默契。
![]()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山海训练营很荣幸邀请到现任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电影业办公室总监、柏林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选片人王庆锵(Jacob)担任2025山海计划年度评委。
同时,山海计划训练营导师之一——制片人、龙跃亚欧制片人协会中国负责人张凡,也受邀担任本届HAF Film Lab的导师,进一步促进了两地电影人才培养的交流与联动。
![]()
![]()
2025山海计划年度评委王庆锵(Jacob)与训练营导师张凡
此外,「导筒directube」作为HAF Film Lab连续多年的合作媒体及山海计划的深度媒体合作伙伴,也受邀赴现场进行深度报道,持续为华语青年电影人的创作传播与交流提供重要助力。
![]()
任泓霖与翁梓灝在2025 HAF Film Lab
本期「山海映画记」也将对话青年影人任泓霖与翁梓灝,听他们分享长片《晚风》从短片原作到长片开发的创作历程,回顾两人因山海计划结缘并达成合作的幕后点滴,以及在本届HAF Film Lab中获得的剧本指导与制片经验,还有那些在项目推进中不期而遇的灵感瞬间与成长馈赠。
![]()
任泓霖
重庆人,曾留学日本学习电影制作,独立编剧、导演,致力于家乡影像的创作,曾入选2024年山海计划。
![]()
翁梓灝
出生于广东广州,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MFA。致力于探索岭南地区独特的故事。曾参与FIRST青年电影展训练营及FIRST制片人实验室。制片人项目《海不扬波》入围2025年HAF亚洲投资会,制片短片《游泳的好日子》(2024)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平遥国际电影展,曾入选2024年山海计划。
![]()
任泓霖导演的短片《晚风》海报
![]()
山海计划
Maritime Guangdong
任泓霖导演的短片版《晚风》其实是根据自己在日本留学期间的一段个人经历,在2023年完成拍摄的一部短片,而且短片《晚风》去到了不少的电影节展,也在很多地方有过展映,现在回想起来是怎样一种感受?
任泓霖
长片项目《晚风》导演
![]()
很奇妙,当时在做《晚风》的时候确实没想到它可以给我带来这么多体验和收获。其实我从日本回国,我在国内是没有认识什么影视行业的资源的,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很纯粹很简单地想要把片子拍出来。
![]()
任泓霖导演短片《晚风》剧照
这个剧本当时已经写了两年的时间,由于疫情,我没办法回国拍摄,2021年回国之后,内心就一直有一股冲动和直觉推动我拍出来。
筹备和拍摄的经过都很艰辛,因为对于我个人来说真的就是没有资金、没有资源,所以很多时候需要你一个人去面对、去克服,但正是这样迎难而上、很纯粹地与创作共处,才会让我更加地忠于自己内心的表达,少了一些外在的干扰。所以,在往后的创作中,一定要对自己的创作是纯粹、坚定的。
![]()
山海计划
Maritime Guangdong
短片《晚风》在这几年里走了不少地方,也跟很多的观众见面,你觉得对于你来说,观众的反馈里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任泓霖
长片项目《晚风》导演
![]()
我很喜欢其中的一个评价,“一切恰到好处”,我对于影像的理解也是这样,节制的,延伸的,有准确的表达和不为情节而情节的故事。
当然,很多观众对于女演员(谈文莎)的表演都称赞有加,这让我很高兴,因为确实在表演上,我们用了很多心思,所以观众的喜欢也代表演员和我的很多工作是有意义的。
![]()
任泓霖导演短片《晚风》剧照
![]()
山海计划
Maritime Guangdong
短片版的《晚风》时长是26分钟,最早在写剧本的环节,你觉得是按照怎样的体量来写的?你觉得它应该是一个短片长度还是说可以是一个长片的长度?
任泓霖
长片项目《晚风》导演
![]()
其实最开始是写的长片剧本,后来做短片的时候再把它缩减成一个短片剧本。写《晚风》剧本的经验,也是一个很独特很有意思的过程,最开始有一个这样的灵感,后来我先写成一个散文短篇随笔,把这个氛围和状态先记录下来。
之后我跟我另一个编剧朋友,我们去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和真实的人物去聊天、交朋友,然后慢慢去扩充我们的人物和故事。其实我们没有刻意要写怎么样的体量,就是边聊边写,我写一稿交上去,提意见、讨论、扩充修改,然后再写,大致就是这样的过程。
![]()
![]()
任泓霖导演短片《晚风》剧照
![]()
山海计划
Maritime Guangdong
目前长片版的《晚风》写了多久,是第几稿?它和短片的关联大概是怎样的?可以理解是一个扩展的故事还是说差别比较大呢?
任泓霖
长片项目《晚风》导演
![]()
《晚风》前前后后写了差不多两年时间,长片版的目前是第八稿。刚刚有说过,最开始是写的就是长片版本,长片版本有两条人物线,短片因为篇幅的原因删掉了其中一条人物线,所以长片应该算是短片的扩充。
![]()
山海计划
Maritime Guangdong
二位最早是在2024年山海计划线下的训练营期间认识的,当时对方的项目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后来是怎样达成了这一次的合作?
任泓霖
长片项目《晚风》导演
![]()
是的,我记得刚到山海训练营的时候,在等酒店房间的空隙,梓灏就是我最开始交谈的学员之一。他的项目很有辨识度,又是20个项目之中唯一一个香港题材的,所以我印象很深。
后来我们在其他活动又见了面聊了天,发现梓灏也做制片方面的工作,最主要的是我们算是很聊得来的,他也比较懂我的创作风格和对之后的一些发展,所以就主动问他愿不愿意一起合作试试看,算是天时地利人和促成了我和他的合作。
![]()
![]()
2024年山海训练营剧本围读现场
翁梓灝
长片项目《晚风》制片
![]()
泓霖是我在去年山海训练营中认识的第一位导演。刚进到塱头村时,遇到的第一个人正是他;在训练营里,我们各自忙于自己的项目,交集并不多。后来我们在台北和厦门再次相遇,彼此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深入,感觉真的很有缘和很投机。
直到今年初,泓霖把剧本交给我。我先后读了《晚风》和《掌上明珠》这两部剧本,剧中人物关系日常却生动、对人物描写的细腻、情节也很打动人心,因此我们一拍即合。
![]()
![]()
2024年山海训练营现场
![]()
山海计划
Maritime Guangdong
对于翁梓灝来说,这两年一直在持续的合作青年导演,而且今年是你第二次有项目来到HAF Film Lab,去年的《海不扬波》获得了2025年HAF电影业办公室项目市场发展中项目大奖,而且导演陈思样完成了同名的短片。对于你来说,这则短片和长片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翁梓灝
长片项目《晚风》制片
![]()
《海不扬波》的情况有点特殊。起初,导演只是想把自己的第一部短片作为 MFA 毕业短片;但后来她又写出了这个短片衍生出的长片剧本。当时我们带着尚未完成的短片初稿和完整的长片剧本去申请HAF Film Lab。这类情况在台湾其实很常见,像《孤味》《大佛普拉斯》,甚至最近的《我家的事》,都是由导演的短片改编并衍生出长片。
![]()
由陈思样执导、翁梓灝制片的《海不扬波》
获得HKIFF INDUSTRY发展中项目(IDP)大奖
这种做法有其好处:通常投资者在听你的 pitch 时,除了文字内容,还会希望看到一些视觉呈现或导演调度的呈现,这部短片恰好弥补了这个空缺。此外,短片入围一些影展还能提前为创作者带来曝光机会——对于长期未参与拍摄的导演而言,这也是重新找回创作氛围和感觉的一个试炼。就《海不扬波》而言,短片与长片在项目发展中是相辅相成的。
![]()
![]()
陈思样导演、翁梓灝制片短片《海不扬波》剧照
![]()
山海计划
Maritime Guangdong
今年的HAF Film Lab公开课的观众问答部分,有几次提问,都是在讨论可不可以从长片剧本里摘一段精彩的核心拿来拍短片,二位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任泓霖
长片项目《晚风》导演
![]()
我觉得要看创作者如何去用影像语言去表现这段“精彩的核心”,以及这部短片对你的意义和动机是什么的。
我个人更倾向从创作出发就把短片当作独立作品来对待的,即便它来自于你长片的价值观或角色体系,但短片是有局限篇幅的,你必须重新去构建这个“局部”的节奏和语境,让它在有限的时间下仍然可以表达清楚你所想表达的东西。而不是只是一个所谓精彩的核心,但缺少了基本的结构逻辑,我觉得这样是不好的。
![]()
第八届HAF
Film Lab导师
电影美术指导
文念中
2025HAF
Film Lab导师
剪辑剪接师
刘心竹
![]()
翁梓灝
长片项目《晚风》制片
![]()
我并不认同“从长片剧本里摘一段精彩核心来拍短片”的观点。对我而言,长片和短片的逻辑并不一样:短片应聚焦于一件很小的事情,或呈现一个人在事件发生时的状态,就像把一颗小石子投入观众的平静内心,引发波澜;而长片则需要更强的表达,难以用一个片段就代表整部作品。
不过,我非常认同导演先拍先导片的做法。近两年,一些入围 HAF IDP 的项目就已经需要提交一个先导片。正如前面所说,投资者往往不了解你、也不信任你所说的内容,这时一个成型的影片就能极大增强说服力。这个先导片若与长片的设定有关联,或采用相同的拍摄手法,甚至在某场戏的导演调度上与长片相呼应,都是可行的方案。也有可能仅是在你想呈现的环境中添加镜头、调色与音乐,经过剪辑就能清晰地表达你的想法。甚至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 AI 生成画面进行初步呈现,再进行后续的调色与剪辑。总之,先导片的存在,不是“你做得到还是做不到”的问题,而是你愿不愿意去尝试。
![]()
陈思样导演、翁梓灝制片短片《海不扬波》获得
第七届HAF电影培训计划(Film Lab)剧本咨询服务奖
![]()
山海计划
Maritime Guangdong
这一次来 HAF Film Lab 二位有怎样的感受?对于剧本和筹备来说,收获了什么可以分享一下吗?
任泓霖
长片项目《晚风》导演
![]()
这是我第一次来HAF Film Lab,来之前梓灏就给我说,放轻松,Film Lab的氛围很好。情况确实如此,五天的时间里,从导师工作坊和一对一剧本交流,真的收获了很多实际性的建议和方向。
其实对于我们的项目,我们目前没有这么着急要把它拍出来,这次来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找到剧本的局限性和如何扩展的方向。
在和导师耐安、陈庆嘉和张凡的一对一交流中,从剧本、拍摄和制片等各方面角度都给予了非常明确的方向,也让我们有了更多反思和思考,我们接下来该如何去修改剧本。所以对于剧本阶段的项目来说,Film Lab真的是非常有用的一个平台。
![]()
![]()
2025 HAF Film Lab
翁梓灝
长片项目《晚风》制片
![]()
这是我第二次来 Film Lab。此次入围的朋友更多,所以彼此之间的交流也更加频繁,我也认识了更多的新朋友。就《晚风》而言,在一对一的交流中,我们收获了老师们极为真诚的建议。关于故事的同质化问题,提出了针对本项目的很针对的改进意见。现在这个阶段,我认为是创作中最甜蜜的阶段:不必担心资金,不必过分在意外界干扰,只需专心打磨内容。这也是我如此愿意来 Film Lab 的原因:大家之间都很真诚,彼此都在努力把故事改好、拍出来、让观众看到。
![]()
2025 HAF Film Lab
![]()
山海计划
Maritime Guangdong
HAF Film Lab的项目对谈时长实际上相对很多的一对一辅导都是比较久的,也可以比较深入的沟通一个项目的状况,你觉得在Film Lab的感受最不一样的地方是在哪里?
任泓霖
长片项目《晚风》导演
![]()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组委会安排的一对一剧本辅导,之前都是自己去找老师或者前辈去询问意见。我觉得我还是很幸运,在并不长的创作路上,遇到的前辈和老师都特别好,都是真心实意地和你交流、给予我直接的意见和帮助。
这次Film Lab的三位一对一导师,耐安老师、陈庆嘉老师和张凡老师,给予我们剧本的意见都是实打实的,击中要点,甚至有明确的方向和解决方案,发现问题容易,解决问题最难,说明导师们在读我们的剧本是真的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读透的。我没有比较,所以不知道跟其他一对一辅导有什么不一样,但是就Film Lab来说,我觉得导师的真诚和认真是我能实实在在感觉到的。
![]()
2025 HAF Film Lab一对一环节
![]()
山海计划
Maritime Guangdong
其实前一段时间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旗下的“青椰计划”也公布了今年的最终结果,二位合作的短片项目《掌上明珠》也即将开拍,可否分享一下这则短片的情况。
任泓霖
长片项目《晚风》导演
![]()
这个短片从剧本创作到现在筹拍也是经历了大半年的时间,很开心我们最终进入了青椰计划的六强,有了更多资金上的支持,少了一些后顾之忧。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踏踏实实地把创作做好,目前还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希望可以顺顺利利。
![]()
翁梓灝
长片项目《晚风》制片
![]()
《掌上明珠》这个短片,我和泓霖有一个共识:希望可以在以往成绩的基础上再有新的突破,因此我们目前仍在耐心地修改和打磨剧本。这次来 HAF Film Lab,也遇到了青椰计划的导师陈哲艺老师,他非常耐心地为我们提出了更深入的剧本意见。此外,剧组主创团队的基本搭建也已完成,我们也在积极邀请有知名度的演员加入项目,共同创作。
![]()
![]()
山海计划
Maritime Guangdong
目前国内外有许多新生的短片、长片扶持的计划,但是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青年导演们不得不越来越卷,二位也都是在这样的“竞争”中累积了不少经验了,那你们对当下的创作环境还有这样的竞争态势有着怎样的感触?
任泓霖
长片项目《晚风》导演
![]()
我之前听过宾哥(李屏宾)的一节课,他说,全世界可能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摄影机同时开机,你怎么样在这成百上千中脱颖而出呢?
我没有特意去想过竞争的环境,但对于导演来说,不管以前现在将来,电影语言都是在成百上千中不断更新的,保持独特性,保持自我,保持开放,同时也要不断思考和学习,所以我觉得“竞争性”是一个导演在面对创作时,是需要一直面对的问题,没有任何一个导演想要拍摄一部平庸的作品。
翁梓灝
长片项目《晚风》制片
![]()
我认为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尤其在当前电影市场整体低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扶持项目和平台为创作者提供了被看见的机会和实现想法的通道,这对新生代导演来说意义重大。
但与此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清晰的创作意图,还要对项目有全面的自我认识,明确作品的独特性与优势、目标受众与呈现方式,才能在复杂的赛道上找到突破口。所以在感受机会带来的鼓励之余,我们也需要更严谨地打磨脚本、提升表达与包装能力,并用耐心和策略去把握每一次被看见的机会。只有把创作初心与专业能力结合起来,才更有可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
策划/文字/编辑/排版|陈潇然
鸣谢:HAF Film Lab
![]()
![]()
![]()
![]()
![]()
![]()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