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网(记者 李婉清 宋雅婷 徐蓉 )10月24日报道10月24日,第二十三届光雾山国际红叶节“我把红叶寄给你”红叶火炬传递活动在河北定州举行。在定州晏阳初中学的操场上,一支来自四川巴中光雾山的红叶火炬在师生间传递。携火炬而来的巴中籍知名作家、《晏阳初》作者苗勇,在此连接起了故乡的山水与先贤奋斗的热土。
![]()
苗勇将来自巴中光雾山的“红叶火炬”传递进定州晏阳初中学
从“同乡之惊”到《晏阳初》 用文字为先贤立传
巴中人晏阳初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平民教育家、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家。1926年,晏阳初带领500多名知识分子从大城市来到河北定县,开始了为期十年的乡村建设实践。他在定州乡村开办平民学校、推广合作组织、创建实验农场、传授农业科技、改良动植物品种、改善公共卫生等,被称为“定县实验”,留下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晏阳初在定县的实践,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后来还被推广到世界多个国家。晏阳初因其卓越贡献,被国际社会誉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苗勇与晏阳初的联结,始于小学时一次偶然的阅读。“晏阳初是和爱因斯坦齐名的伟人,而且是巴中人。”这个发现让他自豪。但随后他发现“没人知道他,连故居也只是一间破败的瓦房”,这促使他走上了追寻之路——“不能让这位了不起的家乡先辈,就这样被人淡忘”。
为晏阳初立传,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苗勇说,他跑遍全国70多个地方,从定县的平民学校旧址,到上海、香港等地的文献馆,再到晏阳初亲友与研究者的家中,访谈近百人,一点点地将散落的历史拼图完整复原。2011年,苗勇正式开始动笔。他遍览史料,反复打磨,力求在宏大历史叙事中注入人性的温度。他不仅写晏阳初“俯仰寰宇”的胸怀,也写他“忠孝难两全”的愧疚;不仅写他世界性的贡献,也追溯其思想源于巴中私塾的儒家根基和与“背二哥”同行时萌生的朴素悲悯。
2021年,这部凝聚苗勇十年心血的传记终于问世,它不仅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更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让故乡的先贤不被遗忘,让平民教育的精神被更多人“熟悉、理解、记住、缅怀”。目前,《晏阳初》已再版20余次,被人民出版社评为“十大好书”,获中国传记文学最高奖,并被改编成电影《平教之路》和同名川剧《晏阳初》。
红叶为信,贯通百年的精神航道
光雾山的红叶,是巴中递给世界的请柬;晏阳初先生,则是这片土地孕育的人文丰碑。“将光雾山的红叶与晏阳初联系起来,是理解巴中精神内核的一把钥匙。”苗勇认为,红叶与晏阳初共同构成了巴中地域精神的“一体两面”,一面是自然赋予的磅礴绚烂之“形”,另一面是人文铸就的深沉坚韧之“魂”。“二者都深深植根于巴中这片土地。红叶的生命力来源于此,而晏阳初‘深入民间’的平民教育思想,其本质正是呼唤知识分子扎根泥土。同时,红叶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极致绽放,与晏阳初将毕生奉献给贫苦平民的精神,都体现了一种生命能量的无私奉献。”
![]()
苗勇向晏阳初中学师生做主题分享
“我把红叶寄给你”红叶火炬定州站传递活动中,苗勇以“新时代的学生要学习晏阳初什么”为题,向晏阳初中学师生代表做分享。他结合晏阳初的生平故事,重点阐述了三点对当代学子极具启示意义的精神品格:严于律己的人生操守、终身不辍的勤学态度,以及深入骨髓的爱国情怀。他寄语广大师生:“希望大家能从晏阳初先生身上学到这种将个人追求与伟大志向相结合的智慧。”
活动最后,苗勇发出诚挚邀请:“要真正理解这种精神,最好的方式就是回到它的源头。欢迎大家来到巴中,当你站在光雾山麓,看红叶漫山,便能更深刻地理解这片土地如何同时孕育出绚烂的自然奇观和深沉的人文精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