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爱吃糖的猫cat第530篇原创文章
作者|爱吃糖的猫
![]()
苏州降温来的很突然,上周我还在朋友群里嘚瑟,说苏州怎么都十月份温度还这么高,上周的温度在三十多度,每天要靠着空调过活。
总觉得今年的天气怪怪的,热得开始不正常了,说完这话后,突然降温了,一夜之间,从三十多度降到了二十多度,每天仍然是晴天,但吹来的风是微微凛冽的。
老陆一个劲儿的催我快把冬天的衣服拿出来,我花了半天的时间,把夏天的衣服折叠好,一套套整齐的放到了衣柜里,再把去年的冬装找了出来。
前天中午,跑到外面吃午饭,我在电瓶车后座上冷得畏畏缩缩,把衣服领子拉了一遍又一遍,喝奶茶也开始点温热了,街角到处都在卖糖炒栗子和红番薯,香味顺着风飘了过来。
今年的冬天大抵是个寒冬,我也一如既往的不爱冬季,仿佛世界就成了一个巨大的冰块,每一栋楼、每一棵树、每一条河,都被冻住了,失去了颜色。
整个冬季我会有种“畏惧”感,不仅仅是手脚冰凉,还有刺风吹到骨子里的捶打,无论我穿的多么厚实,一道道风还是会像锋利的刀子一样钻进我的身体里,我只能缩在更厚实的围巾和帽子里,乞求取到更多的温暖。
除了天气的寒冷之外,还有现实的残酷。
我和老陆去吴江一条街道上买了个鲜肉烧饼吃,以前热闹非凡的小吃一条街,如今还在营业的店面稀稀拉拉,不少店铺上赫然贴着“旺铺转让,详情请咨询xxxxx”,还不止一两个商铺,是成片的。
生意不好干,今年也没赚到什么钱,商铺租金还不便宜,实在负担不起了,我在隔壁鸡排店站了一会儿,老板娘跟我聊天,问我有没有想做什么生意,她最近也要转让商铺,可以不收转让费。
按她的话说,原价转让,她实在没精力管理这个鸡排店了,我询问了一下价格,按照地段和人流量横向考虑,她的铺子价格不算太贵,是能接受的。
不仅是那条小吃街的商铺空了,就连我们小区楼下好几家店门都搬走了,昨天我去小区楼下的菜鸟取快递,看到隔壁的便利店被搬空了,架子上的零食全挪走了,来了一辆大卡车一车全装走了。
空空荡荡的,留下的全是空置店铺,没人来租了,也没人做生意了。
寒冬的到来,是落在每个普通人身上的,我们都像是时代的一粒土,轻轻一吹就能东奔西走。
说个现实的问题,今年的双十一从这个月就开始预热了,但真正购物的人越来越少了,除了我这种要准备婴儿物品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无视这种“购物大节”,也不热衷于什么满减活动了。
![]()
我们隔壁一条街是外地商贩的集居地,因为价格便宜,周围的人都很乐意去消费。
我今天早上去买早餐的时候,老板正在跟旁人说“肉价又涨了”,往常堆得冒尖的肉馅包子,如今捏得紧实了不少。
就连他旁边一家小型超市的收银台上,原价三块的矿泉水也换成了两块的本地品牌,货架上的进口零食区也缩减了一大半,水果店也不再热衷于销售进口水果,而是不停的宣传“9.9元三个柚子、苹果一袋10元”这种平价水果。
不用看经济数据,这些日常里的细碎变化都在说着:今年注定是个寒冬。
你们去看看自己所在城市的连锁火锅店,以前排队也要等半小时的店,如今工作日晚上也坐不满三成,老板把菜单改了又改,新增了“半份菜”选项,肥牛卷的份量比去年少了近两成,价格却悄悄涨了五块。
服务业说,现在来吃饭的客人都爱点蔬菜拼盘,人均消费比去年降了快三十块,“以前常来的老主顾,现在两三个月才来一次”。
寒冬里,人们的生活都在悄悄调整了节奏,二手平台上“九成新母婴用品”的挂单量涨了不少,超市里临期食品货架前多了驻足的身影,就连小区里的共享单车,也比去年的使用率高了三成。
不是大家不愿意消费,而是钱包里的余额少了,每一分钱都计算着要花到刀刃上。
这场寒冬或许是通胀与压力交织的结果,但普通人的应对里藏着韧性,“省着点过,总能扛过去”,就像我缩进毛绒围巾的感觉,总能扛过去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