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月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持续占据热搜榜单,成为吉林人茶余饭后热议的焦点。
这份热度的背后,是1210万“圈内人”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
日前,《长春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获国家发改委复函,并经省政府批准印发实施,标志着这场覆盖2.97万平方公里的发展实践,从“蓝图构想”迈入“落地攻坚”阶段。
当规划的“宏观框架”转化为民生的“微观体验”,很多人都会好奇:
这份规划,究竟会给我们的日常带来哪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
![]()
罗浩/摄
答案,首先藏在咱们出门的路上:
正在加速建的“一小时通勤圈”,往后跨市出门再也不用“提前半天准备”。
交通是咱过日子的“开门事”,都市圈先把这事理顺了。按规划,吉林市要跟长春打通更多 “快捷通道”:推进沈吉铁路扩能改造、吉林市至松花湖至北大湖铁路等……
咱长春人夏天去松花湖避暑、冬天去北大湖滑雪,不用再堵在高速上心烦,坐火车又快又省心。
辽源也没落下,正推进长四辽通高铁辽源段项目,打造与都市圈城市半小时通勤圈、一小时经济圈;
长春这边更要牵头搭好“交通网”:高速要加密,城际铁路要连得更紧,物流枢纽也要升级,就是要让咱不管是去周边县城办事,还是去邻市串门,都能 “一小时内搞定”。
等这些项目建好,咱的生活半径可就大不一样了。
“跨市”不再是“长途跋涉”,而是像去隔壁区一样方便,“周末跨市短途游”“异地工作同城生活”将从设想变为常态,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筑牢坚实的交通根基。
![]()
罗浩/摄
答案,还藏在 “家门口找好工作” 的机会里:
产业协同能让咱不用背井离乡,也能挣到满意的钱。
过日子,有份稳定又挣钱的工作才踏实。长春都市圈就是要让每个城市都拿出“看家本事”,给咱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比如:
长春市将重点发展汽车、高端装备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壮大生物医药、光电信息、现代服务业、新能源等优势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
吉林市重点发展化工、碳纤维、冰雪、冶金等优势产业,巩固提升文化旅游、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清洁能源、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
四平市重点发展冶金新材料、智慧农机和换热器等特色装备、新能源和数字经济等新产业,巩固提升现代农业、仓储物流、医药健康、文旅康养等产业集群;
辽源市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文旅产业,巩固提升纺织袜业、医药健康、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 “特色饭碗”,不用跟别人抢,还能互相帮衬,咱不管是想找稳定工作,还是想学门手艺挣钱,都不用跑远,在家门口就能实现,日子自然更有奔头。
![]()
答案,更藏在 “办事不用来回跑” 的便利里:
公共服务共享能让咱少跑腿、多省心。
过日子难免要办各种手续,以前跨市办事,来回跑、重复交材料,特别折腾。现在不一样了,都市圈要让公共服务“互通互认”,把麻烦事变简单。
如今,吉林市正在推动长吉政务服务中心互设专窗、设置联络员,为非全程网办事项提供“异地代收代办”服务,持续协同推动高频事项长吉同城化办理……
以后,找工作也会更省心。
规划提出,建立统一的都市圈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与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促进人力资源在都市圈自由流动……
将来,教育、医疗这些“大事”也会更方便……
这些变化消解城市壁垒,让吉林人享有更均衡便捷的公共服务,为全省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示范。
![]()
当然,生活发生变化的地方还不止这些:
文旅融合能让咱周末有更多好玩的地方;市场一体化能让咱买到更便宜的东西,运输成本降了,咱买着也更划算……
从出门更方便,到工作更稳定,再到办事更省心,长春都市圈的每一个变化,都瞄准了咱老百姓的切身需求。
这份规划不是“高大上”的蓝图,而是能让1210万“圈里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实在账”。
再过几年,等到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成的时候,咱吉林人不仅能在家门口挣到钱、享受到好服务,还能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跨市游”。
“宜居、宜业、宜游” 不再是口号,而是每天都能感受到的幸福。
这不仅是吉林发展的新台阶,更是咱每个吉林人生活里的“小确幸”,为东北全面振兴写下属于咱吉林人的“幸福答卷”。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王昕 文/图
来源:中国吉林网
编辑:刘星彤
主编:曲翱 监制:陈尤欣
统筹:张燕
![]()


点喜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