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华为手机的芯片事儿,总让人觉得这不光是技术活儿,更是场拉锯战。2023年9月,彭博社跟加拿大机构TechInsights联手,把华为的Mate 60 Pro给拆了个底朝天,本来想确认下美国制裁的效果,结果发现里面那颗Kirin 9000S芯片居然是中芯国际用7纳米N+2工艺搞出来的。
这事儿一出,华盛顿那边估计得挠头了,因为他们原本觉得中国半导体还得落后好几年,谁知这步子迈得这么快。TechInsights的报告直白点说,这芯片虽说性能比全球顶尖的落后两代,但能用在5G旗舰机上,已经超出预期了。
想想看,美国商务部前一年刚收紧出口管制,禁止先进设备流向中国,这下子等于自家墙角被挖了。彭博社的报道一发,全球媒体跟风转载,焦点全在“中国芯”上,这不只是硬件突破,更是供应链韧性的证明。现实就是这样,制裁想卡脖子,可技术这东西,总有绕弯的法子。
![]()
拆解报告戳破的那些技术神话
拆解这活儿听着简单,其实是门精细活儿,得用专业设备一层一层剥开手机内部,看清每个元件的来头。TechInsights的工程师们对Mate 60 Pro下手后,第一眼就盯上主处理器,那芯片封装上印着HiSilicon的标记,die面积107平方毫米,工艺节点明确是7纳米级别的。
报告里写得清楚,这不是从国外偷运来的货,而是本土生产的,产量虽小,但集成5G基带功能,够用在高端机型上。彭博社的分析说,这标志着中国从设计到制造的全链条能力在加速,之前大家总觉得中芯国际顶多卡在14纳米,现在直接跳到7纳米,中间的差距拉近了不少。
这报告一出,业内炸锅了。毕竟,美国的《芯片法案》刚落地没多久,拜登政府砸了上百亿补贴自家半导体产业,就是为了拉开和中国企业的距离。可Mate 60 Pro的拆解数据摆在那儿,晶体管密度虽没赶上台积电的4纳米,但已经能支撑日常高负载应用。
TechInsights副主席在采访中提到,差距大概两到两点五节点,折合三到五年时间,这比华盛顿预估的落后七年短多了。说白了,中国企业没等别人施舍,就自己啃硬骨头,靠优化设计和本土设备堆出来了结果。
![]()
彭博社TMT新闻总监彼得·埃斯特罗姆在报道里直言,这证明制裁不是万能钥匙,中国的创新劲头超乎想象。他这话说出口,等于给美国政策泼了盆凉水,因为之前总有人觉得封锁就能稳赢,现在看来,技术扩散的速度比管制快。
Mate 60 Pro不光芯片本土化,内存和射频模块也多是中国供应商的货。TechInsights的层析扫描显示,电路板上本土零部件占比高得惊人,这不是巧合,而是生态系统在发力。
想想2019年华为被列入实体清单后,美国切断了它的供应链,那时候Mate 30系列还得用库存芯片凑合,现在三年过去,直接上新工艺,这进步不是吹的。
报告还点出,SMIC的7纳米线虽产量有限,但已实现商用,这对全球半导体格局是实打实的冲击。业内人士私下议论,这事儿让美国企业警铃大作,因为竞争对手不是在原地踏步,而是边挨打边长力气。
![]()
国产化浪潮下手机供应链的悄然变局
从Mate 60 Pro到后来的Pura 70系列,华为的国产化步伐没停过。2024年4月,Pura 70一亮相,TechInsights又拆了Pura 70 Ultra,发现里面换成了Kirin 9010处理器,还是7纳米工艺,但电路设计优化了,功耗和性能小幅提升。
报告显示,这芯片成本控制在74美元左右,主框架用铝塑混合,加工精度高。彭博社跟进报道说,Pura 70的NAND闪存来自长江存储,这家企业也是本土玩家,之前总被美国盯上,现在直接上旗舰机,等于证明了存储环节的突破。
这波操作接地气的地方在于,华为没硬扛着全换本土,而是步步为营。先芯片,后存储,再到其他模块。TechInsights的深挖报告指出,Pura 70 Pro的电源管理和传感器模块,全是中国供应商的,国产率直奔九成。想想看,之前Mate 60还混着海外镜头和存储,现在Pura 70基本自给自足,这变化不是一夜之间,而是靠日常迭代堆出来的。
5月彭博社的分析还提到,YMTC的NAND颗粒在拆解中表现稳定,读写速度跟国际品牌不相上下,这对下游应用是利好。现实中,消费者买手机在意的不光是参数,还得看续航和稳定性,这些本土部件经得起考验。
![]()
到2025年,Pura 80 Ultra的发布把国产化推向新高度。华为官网规格显示,这机型主摄用1英寸传感器,配双长焦镜头,3.7倍和9.4倍光学变焦,数字变焦到100倍。
DXOMARK的相机测试给它打了高分,强调低光表现和动态范围。GSMArena的评测说,镜头组用RYYB滤色器,变量光圈f/1.6到4.0,动态范围16档,这在万元机里是头一份。
更关键的是,后置镜头全由本土供应商提供,思特威的组件占大头。Forbes报道指出,Pura 80的潜望镜系统双镜头设计,80毫米等效焦段,适合人像和远摄,实际拍摄中锐度高,色差小。
这系列变化反映出中国供应链的韧性。iFixit虽没直接拆Pura 80,但从前代趋势看,本土镜头国产化是必然。华为的策略是软硬协同,处理器虽卡在7纳米,但周边优化补上差距。彭博社2024年12月的Mate 70拆解报告显示,处理器还是SMIC的7nm+2。
电路微调了,但整体进步放缓,这说明瓶颈在光刻机上。可即便如此,Pura 80的相机系统已领先,Time杂志把它列进2025最佳发明,夸它光捕获能力强,能辨识150万色阶。接地气说,这不就是消费者要的吗?拍张夜景不糊,变焦不虚,价格还亲民。
![]()
华盛顿的警钟与全球博弈的现实考量
美国那边对这些拆解报告反应不慢。2025年6月12日,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副部长杰弗里·凯斯勒在国会听证会上直言,华为的Ascend AI芯片2025年产量顶多20万片,大部分用于国内。
他强调,出口管制会继续收紧,预测中国先进芯片产能小,但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目标是全球市场。Reuters和SCMP都报道了这事儿,凯斯勒还呼吁增加BIS预算,加强执法。这话听着硬气,但数据摆在那儿,20万片的规模对NVIDIA的百万级产量来说,确实有限。
凯斯勒的证词不是空谈,商务部5月就废止了拜登时代的AI扩散规则,转而强化芯片出口控制。EE Times分析说,这针对华为的本土AI芯片,估算产能低,但走私风险高。7月的国会信件提到,Kessler的评估显示华为2025年先进芯片仅20万,与美国盟友的差距大。
这反映出华盛顿的策略调整,从全面封锁转向精准打击。可现实是,拆解报告一次次证明,管制虽有效,但中国企业的自研速度在追赶。彭博社10月的报道说,中国把曝光华为芯片秘密的研究员拉进黑名单,这事儿虽敏感,但也侧面说明技术保密在升级。
全球博弈里,这不光是中美的事儿。日本和欧洲的媒体也跟进拆解,日本经济新闻早前就确认了Mate 60的芯片来源。严谨说,国际事件中,出口管制涉及多边协调,美国拉着荷兰和日本限制ASML设备,这对EUV光刻机的卡脖子是关键。可华为的绕道,让人看到本土替代的潜力。
![]()
长远看,这场博弈考验耐力。华为的手机迭代显示,7纳米虽是瓶颈,但生态融合让产品竞争力不减。
彭博社的追踪报告强调,中国企业的低调研发是最大变量,美国的预测模型得不断更新。这就像下棋,华盛顿出招快,可对手的应手总出人意料。未来,管制会不会更狠?中国会不会再破纪录?这些问号,拆解报告给不了答案,但至少让大家看到,技术这池水,搅得越来越浑。
总的来说,从Mate 60的意外发现,到Pura系列的稳步推进,再到华盛顿的回应,这链条连着全球经济脉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