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
纯粹c大调
秦立巍大提琴独奏音乐会
日期:
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 19:30
(18:30入场)
地点: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 大厅
时长:
约90分钟(含中场休息)
票价:
¥80/¥180/¥280/¥380/¥480
立即购票
*本场音乐会谢绝1.2米以下儿童入场,
已购门票概不退换。
曲目
j.s.巴赫 | c大调第三大提琴无伴奏组曲,bwv 1009
j.s.bach | cello suite no. 3 in c major, bwv 1009
贝多芬 | c大调第四大提琴奏鸣曲 op. 102 no. 1
beethoven | cello sonata no. 4 in c major, op. 102 no. 1
-----中场休息-----
intermission
托马斯·德门加 | efeu:为大提琴独奏而作的组曲
thomas demenga | "efeu" for cello solo
本杰明·布里顿 | c大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op.65
benjamin britten | sonata in c major for cello and piano, op.65
* 曲目以现场为准
/ 曲目介绍 /
《c大调第三大提琴无伴奏组曲》,bwv 1009
cello suite no. 3 in c major, bwv 1009
j.s.巴赫
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堪称大提琴文献中的一座里程碑。这六首组曲创作于巴赫在克滕宫廷任职期间(1717-1723),却直至1825年才首次发表。其中《c大调第三大提琴无伴奏组曲》(bwv 1009)以其明亮辉煌的调性和丰富的和声结构,在这套作品中占据着独特地位。
这六首组曲均遵循巴洛克时期标准古组曲形式,《c大调第三大提琴无伴奏组曲》共包含六个乐章,展现出巴赫精湛的创作技法和深刻的音乐内涵,充满高度的理性与丰富的情感。
前奏曲:以庄严的快板揭开序幕。该乐章采用3/4拍,通过持续不变的节奏动力加上变化的音群进行构建主要结构。在乐曲中间段落,一连串以g为根音往上的不同琶音组合制造出紧张的高潮气氛,最后通过短捷有力的数个和弦为乐章尾声做好准备。
阿勒曼德舞曲:比起第一、二号组曲中的阿勒曼德舞曲,此乐章速度相对较快,体现出精致美感的同时更显活跃。巴赫通过上下行的琶音创造出如歌般的旋律线条,展现出复调音乐的魅力。
库朗特舞曲:库朗特舞曲自17世纪逐渐在意大利流行,并形成了与其发源地法国截然不同的风格。较之法式库朗特的庄重、高贵等特点,意式的库朗特更显热烈、灵动。巴赫这部组曲中的库朗特便属意大利风格,3/4拍,这首风格简约的库朗特与先前精巧的阿勒曼德相映成趣。
萨拉班德舞曲:以其每个小节第一拍重音表现出特色舞曲节奏。萨拉班德舞曲具有沉思般的特质,既不是浪漫曲也不是柔板,而是一种带有有力步伐的舞曲。
布列舞曲:这是这套组曲中最为人熟知的部分。布列是法国民间的一种舞蹈,其特点是欢快、愉悦。与巴赫同时代的作曲家马特松曾说:“布列舞曲是比加沃特舞曲更流畅更轻快的舞曲。尽管它以快速的速度演奏,却不失庄重”。巴赫在第二段布列舞曲开头使用了小三和弦,使用主调的同主音小调,形成了此套组曲的一大特色。
吉格舞曲:3/8拍,充满活力和质朴的乡村舞蹈气息,包含对“拉锯”的诙谐模仿和粗犷的和声。作为组曲的终曲,吉格舞曲欢快活泼,被比喻成乡村中翩翩起舞的蝴蝶,为整套组曲画上完美的句点。
《c大调第四大提琴奏鸣曲》,op. 102 no. 1
cello sonata no. 4 in c major, op. 102 no. 1
贝多芬
贝多芬的《c大调第四大提琴奏鸣曲》(op. 102 no. 1)创作于1815年,这部作品是贝多芬中期创作向晚期风格过渡的重要标志,题献给贝多芬的亲密朋友艾德蒂伯爵夫人(marie von erdoedy)。作品以其高度自由的曲式结构、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音乐内涵,在大提琴作品中占有独特地位。
这部奏鸣曲的结构极其自由,全曲由五个部分构成,是从头到尾连贯演奏的单一乐章形式的幻想曲风格奏鸣曲。演奏时前两部分和后三部分之间有一小节休止(因此该奏鸣曲有时也被视为两个乐章的形式)。该作品的情感表达体现出贝多芬中晚期创作逐渐转向内心深处的探索,也预示了其晚期作品中常见的哲学性思考和形式上的突破。
行板(andante):乐章起始于幻想曲风格的行板。大提琴率先奏出抒情性主题,占据首要位置,钢琴则以轻柔的和声背景作支撑。这个段落充满了内在的沉思和歌唱性,旋律线条流畅而富有表现力,展现了贝多芬晚期风格中常见的内省特质。
活泼的快板(allegro vivace):行板之后直接进入活泼的快板段落,采用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为小调。这个部分充满了节奏动力和旋律的棱角感。主题呈现鲜明对比,发展部中动机得到充分展开,显示出贝多芬对传统奏鸣曲式的自由处理。
慢板(adagio):慢板段落简短而深刻,始于大提琴与钢琴对话般的乐句,而后两个声部逐渐融合在一起。这一部分同样具有幻想的风格。
行板(andante):与先前的慢板同被视为第五部分的序奏,其中再现了这部奏鸣曲开始时行板部分的主题,似是若有所盼,也更显凝练内在,为进入最后的部分做好准备。
活泼的快板(allegro vivace):这部奏鸣曲的最后一个部分音乐性格更加明亮和坚定。它是接近回旋曲的奏鸣曲式,音乐气氛明朗,充满活力和动力。在发展部之前,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处理:大提琴奏出的五度和声三次被钢琴抑扬顿挫的乐句打断,扰乱了乐章的和声走向,制造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效果。
-----------中场休息------------
《efeu:为大提琴独奏而作的组曲》
"efeu" for cello solo
托马斯·德门加
托马斯·德门加(thomas demenga,1954-)的《efeu:为大提琴独奏而作的组曲》是当代大提琴作品中一部极具深度与创新性的作品。作为瑞士著名大提琴家、作曲家,德门加凭借其深厚的演奏功底与前沿的创作理念,创作了这部融合传统技巧与现代语言的杰出作品,展现了大提琴艺术的当代发展方向。
《efeu》是德门加为2010年埃马努埃尔•费尔曼国际大提琴比赛创作的一首无伴奏作品,反映了他对音乐时间性、音色可能性及形式创新的持续探索。作品标题既以大提琴大师埃马努埃尔•福尔曼(emanuel feuermann)的姓名缩写致敬这位备受尊崇的前辈,又以efeu的原意“常春藤”暗示了音乐材料如植物般有机生长、缠绕发展的特性,体现了作曲家对自然形式与艺术形式之间关系的思考。作品采用非线性结构,打破了传统组曲的舞曲乐章排列模式,代之以一种基于音色对比、织体变化和空间感知的组织逻辑。作品各段落间存在明显的性格对比,但又通过核心音乐材料的变型发展保持内在统一性。
德门加在作品中充分探索了大提琴的技术边界:在创作中运用微分音程和复合和弦,并且扩展演奏技巧,包括指板不同位置的拨奏、琴码后拨奏及敲击性拨奏;还包含了许多弓法创新,例如极靠近琴桥演奏(sul ponticello)、极靠近指板演奏(sul tasto)及弓杆击弦(col legno)等奏法。在该作品中,还运用了多重节拍同时进行、非对称节奏组和弹性速度变化的节奏处理,利用休止和长音创造空间感,强调音响的衰减过程。
《efeu:为大提琴独奏而作的组曲》以其深刻的艺术理念、创新的技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力,成为当代大提琴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品。它既挑战着演奏者的技术极限,也拓展着听众的听觉体验,展现了现代音乐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无限创新可能。
《c大调第三大提琴无伴奏组曲》,op.65
cello suite no. 3 in c major, bwv 1009
本杰明·布里顿
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benjamin britten, 1913-1976)的《c大调第三大提琴无伴奏组曲》(op.65)创作于1960年,完成于1961年,是作曲家为其友及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mstislav rostropovich)创作的一部重要室内乐作品。这部作品不仅是布里顿与罗斯特罗波维奇深厚友谊的见证,也是20世纪大提琴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音乐语汇、精炼的动机发展和丰富的演奏技巧,展现了大提琴与钢琴平等对话的无限可能。
布里顿的《c大调第三大提琴无伴奏组曲》采用五乐章结构,打破了传统奏鸣曲的四乐章形式,体现了20世纪音乐形式的创新性。每个乐章都有独特的性格和技术要求,形成了对比鲜明又统一连贯的整体。
第一乐章——对话(dialogo):乐章以“对话”为题,强调了大提琴与钢琴之间的平等交流。音乐语言具有抒情性,两件乐器之间呈现出问答、呼应和竞争的关系。主题材料简洁明了,通过动机发展技巧实现丰富的音乐展开。
第二乐章——拨奏的谐谑曲(scherzo-pizzicato):这个乐章以大提琴的拨奏技术为主导,展示了布里顿对音色效果的探索。钢琴部分则提供了节奏动力和和声支持,创造出轻盈、活泼的音乐性格。拨奏段落要求演奏者具备精确的节奏控制和音色变化能力。
第三乐章——悲歌(elegia):作为奏鸣曲中的慢乐章,悲歌展现了布里顿深刻的抒情性和情感深度。音乐语言内省而富有表现力,大提琴的旋律线条悠长而富有歌唱性,钢琴则提供了丰富的和声背景。这个乐章体现了作曲家对死亡、失去等主题的沉思。
第四乐章——进行曲(marcia):标题为“进行曲”,但布里顿以反讽、扭曲的方式处理这一传统形式。音乐充满棱角和张力,具有战争般的氛围。节奏坚定有力,和声尖锐而不协和,展现了作曲家对现代冲突和困境的表达。
第五乐章——无穷动(moto perpetuo):终曲采用无穷动的形式,要求演奏者具备高度的技术控制和耐力。音乐充满动力和能量,以大提琴和钢琴的复杂对位和节奏交织为特征。乐章结尾回归c大调,但在调性处理上展现了现代特征。
节目册撰写: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吴悠
艺术家
![]()
大提琴:秦立巍
秦立巍先生的演奏拥有柔美至极的音色、完美无瑕的音准和钢铁般的技巧。”——《纽约时报》
作为一名杰出的世界级艺术家,秦立巍以独奏家和室内乐演奏家身份与许多国际知名乐团及指挥家均有过成功合作。在获得第十一届柴科夫斯基大赛的银奖后,秦立巍于2001年在纽约赢得著名的瑙姆堡国际大提琴比赛的金奖。“一个时尚且敏感的表演者,对音乐投以无与伦比的专注”这是《留声机》杂志对秦立巍与伦敦爱乐乐团合作演奏的“埃尔加、布里顿、沃尔顿协奏曲”专辑的描述。
近期秦立巍首次与享誉世界的伦敦交响乐团和俄罗斯爱乐乐团合作演出,之后与捷克室内乐团、布鲁塞尔室内乐团合作演出。除此之外,他还将受邀与新东京爱乐乐团,德国西南室内乐团,维也纳室内乐团和悉尼交响乐团再次合作演出。
秦立巍曾两次以独奏家的身份在伦敦皇家艾尔伯特音乐厅为大名鼎鼎的“伦敦逍遥音乐会”表演。秦立巍还与世界上很多交响乐团都有过成功的艺术合作,包括英国bbc机构下所有交响乐团、柏林广播交响乐团、柏林音乐厅管弦乐团、北德易北河爱乐乐团、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芬兰广播交响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大阪爱乐乐团、中国香港管弦乐团、中国爱乐乐团、悉尼交响乐团和墨尔本交响乐团等。与他合作的著名指挥家包括:余隆、谭盾、吕嘉、俞峰、张国勇,杨洋,张艺、黄屹、林大叶、许忠、久石让、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马立克·雅诺夫斯基、梵志登、诺塞达、帕斯卡·托尔特利耶、汉斯·格拉夫、安德鲁·戴维斯爵士、贝洛拉维克、马塞洛·维奥蒂、梅纽因勋爵;与他合作的室内乐团包括:波罗的海室内乐团、波兰瓦索维亚室内乐团、慕尼黑室内乐团、苏黎世室内乐团、澳大利亚室内乐团。
在独奏音乐会与室内乐演出中,秦立巍是英国伦敦威格莫尔音乐厅和纽约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的常客,他还曾亮相伦敦逍遥音乐节、莱茵高音乐节、伦敦城市音乐节、德国石荷音乐节、梅克伦堡音乐节等世界著名音乐盛会。秦立巍曾与众多优秀音乐家合作,其中包括:丹尼尔·霍普、今井信子、米沙·麦斯基、大卫·芬科、吴菡、弗拉基米尔·门德尔松、皮特·弗兰克尔等。作为创始成员,秦立巍与中国小提琴家吕思清、宁峰在美杰三重奏、龙四重奏都有频繁的合作。
秦立巍为环球音乐旗下的decca品牌录制发行了多张唱片,包括:与钢琴家张小惠合作的全套贝多芬奏鸣曲专辑、拉赫玛尼诺夫作品专辑,与指挥家水蓝和新加坡交响乐团合作的德沃夏克协奏曲专辑,与伦敦爱乐乐团合作录制的“埃尔加、布里顿、沃尔顿协奏曲”专辑。最近,索尼音乐(古典)发行了秦立巍与指挥大师余隆及上海交响乐团的现场音乐会专辑。
秦立巍出生在上海的一个音乐世家,13岁时随父母移居澳大利亚。之后他获得英国曼彻斯特的皇家北方音乐学院奖学金,入读该校并师从著名大提琴家拉夫·柯西勃姆,又在伦敦市政厅音乐与戏剧学院跟随著名音乐教育家竹野大卫学习。2001年受邀加入“bbc新一代计划”;2001年获得“年度澳大利亚青年奖”。2008年受邀在北京奥运会(与新西兰交响乐团),2012年伦敦奥运会以及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与巴塞尔交响乐团)表演。秦立巍还在2017年广州举办的世界财富论坛开幕式成功演出。
作为教授,秦立巍现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yst音乐学院,英国皇家北方音乐学院室内乐客座教授。在此之前,他在英国皇家北方音乐学院担任大提琴教授,同时还是上海音乐学院客座教授,浙江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和中央音乐学院的荣誉教授。作为艺术总监,秦立巍在2018年创办了年度青岛国际大提琴节。秦立巍在众多世界顶级音乐大赛出任评委,包括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柴科夫斯基国际青少年比赛、芬兰保罗国际大提琴比赛、尹伊桑国际音乐比赛、墨尔本国际室内乐比赛、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等。秦立巍目前使用的是一把由吴毓逊博士夫妇特别赞助的1780年约瑟夫•瓜达尼尼大提琴与一把2016年唯陈大提琴。
![]()
钢琴:黄秋宁
留美青年钢琴演奏家,室内乐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先后师从国内外著名钢琴家、教育家陈宏宽、朱磊、盛一奇、vivian weilerstein、cameron stowe等教授,是双学士学位(上海音乐学院钢琴表演、双排键表演专业)、双硕士学位(上海音乐学院钢琴表演、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钢琴合作专业)获得者。
黄秋宁的演出经历遍及世界各地,并在波士顿(乔登音乐厅),萨尔茨堡(莫扎特大厅),北京(中山音乐堂、国家大剧院),上海(上海音乐厅、东方艺术中心)等成功举办音乐会。钢琴大师russell sherman曾赞誉她是“极具天赋的钢琴家”。《波士顿音乐时报》曾评价她为观众奉献了“难以置信的、天衣无缝的演奏”。《卡尔加里先驱报》赞誉她的演奏“辉煌、光彩的乐句以及丰富的对位……兴奋的演奏,令人拍手叫绝”。她长期活跃在国内外室内乐舞台,合作过的音乐家有扎哈·布朗(zakhar brown)、徐惟聆、宁峰、今井信子(nobuco imai)、杨文信(wen-sinn yang)等。2020年,她与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宁峰合作完成了30余场贝多芬《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精彩演出,得到国内主流媒体和乐迷们的一致好评。多次受邀参加国际顶级艺术节并录制唱片,如mozarteum festival(奥地利)、foulger festival(美国), morningside bridge(加拿大晨星音乐桥)、walnut hill(美国), banff festival(加拿大)等。
黄秋宁目前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致力于推动国内室内乐教学科研与演奏事业,是上海音乐学院国际一流音乐表演人才培养与实践团队成员。
/ 当日限量供应 /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2楼咖啡厅
巧克力核桃乳酪挞
![]()
温馨提示:二楼咖啡厅备有润喉糖售卖
![]()
扫描二维码,填写本场音乐会调查问卷,
为我们建言献策。
现场活动
本场演出购票观众,入场后即可在上海音乐厅北厅参与“盖章活动”,关注@上海音乐厅 小红书,即可免费参与活动,喜欢集章的朋友记得带好你的盖章本噢!
今日限定章
上海音乐厅95周年
![]()
编辑:鱼鱼
审核:片片、虎虎
![]()
【古乐】
铃木雅明与日本巴赫古乐团音乐会
![]()
【人声】
在水一方——肖玛与吴驰中外声乐套曲音乐会
![]()
【mini音乐节·古典】
见证肖斯塔科维奇 鲍罗丁四重奏音乐会
【新年音乐会】
璀璨2026——上海音乐厅新年音乐会
![]()
【音乐午茶】
周一到周五工作日
![]()
【导览参观】
一键参观打卡上海音乐厅
上观号作者: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