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突然抛出重磅炸弹,依据《物资供应法》对安世半导体下达部长令,冻结其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知识产权及业务运营,有效期长达一年。
这是荷兰首次启用该法案干预企业运营,官方给出的理由是"保障欧洲供应链安全",声称荷兰及欧洲本土关键技术知识的连续性面临威胁。
紧接着的一周内,一套"政府指令-高管响应-法庭裁决"的组合拳迅速落地。
10月1日,安世半导体三位外籍高管,首席法务官、首席财务官和首席运营官联合向荷兰法院提交紧急申请,指控中方管理层存在"治理缺陷"和"技术转移风险",要求暂停中方委派的CEO张学政的职务。
![]()
10月7日,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企业法庭未开庭审理便直接裁决,不仅暂停了张学政的董事职务,还任命一名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董事,并将闻泰科技持有的几乎全部股权强制托管给第三方。
从行政冻结到完成控制权架空,整个过程仅用7天,速度之快令全球行业震惊。
路透社曝光的法庭文件显示,2025年6月美国商务部官员与荷兰外交部会面时就明确表示,安世半导体若想从美国"实体清单"获得豁免,必须更换中国籍CEO张学政。
![]()
而此前的2024年12月,母公司闻泰科技已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2025年9月美国又出台"50%穿透规则",将限制范围扩大至被制裁企业持股超50%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直接沦为目标。
荷兰的行动本质上是对美国压力的妥协,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指出,荷兰政府试图通过切割安世半导体与中方的联系,避免本国企业被卷入美国的制裁体系。
与此同时,欧盟所谓的"技术主权"叙事也在推波助澜,荷兰经济事务部长文森特・卡雷曼斯直言"需防止技术流向中国,保住欧洲产能",将商业运营上升到技术安全高度。
![]()
安世中国声明反击
面对荷兰总部的步步紧逼,安世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于2025年10月23日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郑重声明,直接对荷兰总部的单边决定说"不"。
这份经过专业法律机构研判的声明明确了四点核心立场,一是荷兰总部单方面免去张秋明销售市场部副总裁职务的决定,在中国法域下不发生法律效力。
二是张秋明的职务身份保持不变,劳动合同未被合法解除或变更。
三是张秋明职权范围内的所有商务活动,包括合同签署、指令发布等均代表安世中国,具备完全法律效力,四是安世中国的业务运营一切正常,不受外部单方面决定影响。
![]()
发布声明的同时,安世中国还同步推出中英双语《致客户信》,针对荷兰总部此前散布的"无法保证中国工厂芯片质量"等言论进行驳斥,强调在华生产产品均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和安世技术质量标准,以此稳定全球客户信心。
安世中国的强硬立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坚实的法律和事实基础。
声明明确援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指出安世中国作为依据中国法律设立的独立法人实体,其人事变动和公司治理必须遵循中国法律,而非荷兰总部的单方面指令。
![]()
从法律逻辑上看,荷兰总部在未遵循中国法定程序的前提下作出免职决定,本身就不具备跨境法律效力。
现实层面,张秋明的职务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安世全球业务的运转。
作为全球销售市场部副总裁,他全面负责销售运营、客户关系维护和供应链协调,而安世中国贡献了全球48%的营收和80%的产能,失去其管理衔接将导致全球业务瘫痪。
荷兰总部试图通过罢免关键岗位中方高管掌控话语权,但忽略了中国区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
运营稳如泰山
荷兰总部的一系列施压动作,并未撼动安世中国的生产根基,作为安世半导体全球制造的核心枢纽,广东东莞封测厂承担了全球70%的封装任务,而整个中国区贡献了全球80%的终端产品出货量。
即便荷兰总部切断了中国区员工的系统访问权限,安世中国迅速启用本地备份系统,通过电话、微信等非数字化方式保障生产调度,确保生产线正常运转。
从员工管理来看,荷兰总部曾宣称停止支付中国员工薪酬,但安世中国很快发布全员信,明确由国内公司承担薪资福利发放,并实施"上四休三"制度稳定团队,彻底化解了荷兰总部的人事施压企图。
![]()
截至10月24日,东莞工厂仍保持满负荷生产,各类车规级MOSFET、二极管等产品按订单正常交付,未出现任何停产或断供迹象。
业务层面,安世中国已启动实质性自主运营,从10月18日起恢复向本地分销商供应产品,并要求所有交易以人民币结算,逐步降低对荷兰总部资金和渠道系统的依赖。
供应链方面,安世中国早已建立本土化协同体系,关键原材料和设备均实现国内替代或多源供应,未因荷兰总部的资产冻结出现短缺。
![]()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也公开表态支持安世中国依法维权,为其供应链稳定提供了行业支撑。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荷兰总部的"质量警告"反而引发欧洲车企焦虑,大众高尔夫车型已面临芯片供应中断风险,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多次发文呼吁尽快解决争端。
![]()
反转进行时
事件的反转信号首先来自荷兰政府的立场松动,在安世中国发布声明后,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于10月20日公开表示,将在数日内与中方官员会面商讨解决方案,承认中国车企同样需要安世半导体芯片,双方存在"相互依存关系"。
10月21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应约与卡雷曼斯通话,明确指出荷方措施严重影响全球产供链稳定,敦促其秉持契约精神妥善解决问题。
卡雷曼斯则回应称重视荷中经贸关系,愿寻找建设性解决方案,这场高层沟通标志着双方从"对抗"转向"对话",成为事件反转的关键节点。
![]()
安世争端已引发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蝴蝶效应,欧洲车企陷入焦虑,现有芯片库存仅能维持几周,而新供应商认证需要数月时间,大众、宝马等企业不得不紧急增加安世中国的订单备货。
另一方面,中国本土功率器件厂商迎来机遇,士兰微、扬杰科技等企业的车规级产品订单量短期内激增,加速了全球功率器件市场的格局重构。
资本市场也给出了明确反应,闻泰科技股价在声明发布后企稳回升,投资者对安世中国的独立运营能力抱有信心。
而荷兰总部托管方则面临压力,若持续无法恢复中国区产能协同,安世半导体全球营收将出现断崖式下跌,第三方托管的股权价值也会大幅缩水。
![]()
结语
安世半导体的"反转"本质上是"产能话语权战胜行政干预"的必然结果。
荷兰政府和总部一开始以为靠"资产冻结+人事罢免"就能掌控局面,却低估了中国区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不可替代性,没有中国80%的产能,荷兰总部手里的知识产权和品牌就是空壳。
没有中国市场的营收,企业根本撑不过一年的资产冻结期。
后续的博弈核心,终将回到"如何在法律框架下实现产能协同",毕竟商业的本质是共赢,而非对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