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6年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尽管空气中仍弥漫着些许的紧张气氛。蒋介石从西安归来后,一下飞机对曾主张武力讨伐的何应钦冷淡如冰,却对那位银须飘垂、常着布衣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非常尊重,连连鞠躬。而林森面对蒋介石的鞠躬,也是拍了拍老蒋肩膀,对他说道:你回来了就好!
![]()
老蒋的短板
清末民初,中国大地风起云涌,为了反抗晚清政府的统治,革命党人前赴后继,做出了巨大牺牲。
而此时蒋介石在自己结拜大哥陈其美的带领下,也投身到了晚清的波澜壮阔之中。说起来,陈其美算得上是国民党中的相当老资历的元老了。陈其美也是孙中山先生的左膀右臂,蒋介石在这位结拜大哥的庇佑下也获得了很大的成长。
![]()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陈其美得罪了袁世凯,袁项城指挥张宗昌派刺客谋杀了陈其美之后,蒋介石一度成为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风雨飘摇。后来还是借着华东财团原来陈其美留下保底的指导下,他南下广州投奔了孙先生,从而开始成为黄埔军校的校长,由此彻底打开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
![]()
后来从一系列的东征北伐中,蒋介石逐渐掌握部队在国民党中的话语权日益提高,但是在他身上有一个致命的短板,那就是他在国民党内的资历比较浅。这也是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他和汪兆铭进行斗争的最大缺陷。
随着蒋介石在国民党内话语权的不断提高,为了弥补自己党内资历不够的这一短板,他决定找一个老资历来作为自己的帮手,在这个时候林森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
1931年在老蒋第二次下野后,林森能够被推出来成为国民政府的主席除了他曾经是追随孙中山先生的辛亥元老之外,更是凭借他"不争权揽利、不作威作福、不结党营私"的"三不"原则,在派系林立的国民党内成为各派都能接受的人物,而这也正是蒋介石所需要的。
南京城中的抉择
1936年,蒋介石因为对西北地区张学良和杨虎中部围剿延安的军事行动不满,于是亲自坐飞机前往西安进行督战。张杨二人看准机会,直接在西安城中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押老蒋,想让其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
蒋介石在西安被扣押,南京城则炸开了锅,当时的国民政府面对这一情况分成了两派,一方面是以何应钦等人为首的主战派,他们认为张扬二人气焰嚣张,坚决不能妥协,主张采取武力行动营救蒋介石,而以宋氏兄妹为首的等人认为这一关键时候不应激怒张扬,以免他们对蒋介石做出什么过际的行动,应该采取和平谈判手段。
![]()
在这个关键时候,何应钦凭借自己掌握部队,而且自己作为黄埔总教官,在黄埔系部队中威望颇高,想要压过宋氏兄妹的想法主张武力讨伐张杨。然而此时作为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认为在这复杂多变的局面中,不应该贸然采取武力,于是也一连三次拒绝了何应钦的提议。
林森明确表示"讨伐令不可下",并指出"张学良部队是爱国的"。此刻的林森,不再是那个看似无为的"虚位元首",而是成了挽救时局的关键力量。
![]()
何应钦主张武力手段营救蒋介石,同时也是存了心思,火中取栗,希望乱局之中老蒋遇害,自己可以乘机拾级而上。与此同时,何应钦抓紧时间向被迫流亡海外的汪兆明发报,让他赶紧返回国内。而汪兆铭收到何应钦的消息之后也颇为激动,认为这是自己最有希望的时候了,于是赶紧收拾东西返回国内。
在多方势力的斡旋之下,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蒋介石在多方考虑之下,最终还是同意了张杨二人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
作为东北军首领的张学良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到南京。而老蒋刚下飞机就看到了前来迎接他的众人,面对心虚的何应钦,老蒋冷冷掠过,没有给他好脸色。然而面对身后长须飘飘的林森,蒋介石却一连向他鞠了三个躬,意为感谢这位老前辈在关键时期对自己的照顾,然而林森看到蒋介石如此客气,也只是拍了拍他肩膀说道:你回来就好!
![]()
自此之后,蒋介石对于林森也更加敬重。然而更为有意思的是,之前在国民党内威望颇高的汪兆铭因为交通不便,等他回到国内的时候,老蒋已经返回了南京,于是老蒋趁机便把汪兆铭扣押在身边。心中郁郁寡欢的汪兆铭,最终在1938年选择趁乱逃跑,最终在越南发表了那封遗臭万年的电报而成为了千古罪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