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我要测”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古代“以玉比德”的珠宝玉石,如今却成了造假者眼中的“摇钱树”!
最新消息!!
瑞丽市场监督管理局本周发布,瑞丽市市场监管局通过群众举报与大数据监测,发现“低价销售可疑珠宝鉴定证书”的案件线索,联合市公安局成立专案组实施突击检查,现场查获伪造空白证书3000余份,扣押制假设备12台,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
作为全国珠宝玉石交易核心枢纽的云南瑞丽市,查处了首起特大伪造珠宝玉石检验鉴定证书案件,一举斩断了一条危害行业已久的制假链条,引发行业内外广泛关注。这起最新案件的告破,再次揭开了珠宝鉴定证书造假的冰山一角,也让今年以来多起类似案件的警示意义愈发凸显。
![]()
最新案情:潜伏两年的制假窝点被端,避免千万损失
近日,瑞丽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公安局对外通报,通过群众举报与大数据监测锁定线索后,对当地东南亚商住城某隐蔽场所实施突击检查,现场查获伪造空白证书3000余份,扣押电脑、打印机、钢印等制假设备12台,抓获犯罪嫌疑人林某等2人。经查,林某自2023年9月起,在未办理营业执照、未取得检验检测资质的情况下,专门伪造销售珠宝玉石鉴定证书,形成了“无证经营+定制造假”的完整黑产模式。
鉴于其双重违法行为,执法部门依法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活动,没收全部违法所得并处罚款31.46万元。据估算,此次查处成功避免了消费者因假证书遭受超千万元的经济损失。
据了解,针对珠宝翡翠行业中以假充真、人工染色、注胶、虚假宣传、夸大宣传、诱导消费等线上线下的违法犯罪行为及乱象,瑞丽市市场监管局展开排查与整治,如对今年5月以来消费者投诉较为集中的54家翡翠珠宝销售单位进行集中约谈和警示。被约谈企业主要涉及网络直播销售与线下门店经营两种模式,消费者投诉焦点高度集中于商品材质(真伪、以次充好)、产地来源与宣传不符、虚假折扣误导、产品质量缺陷、退换货承诺不履行以及售后服务推诿拖延等问题。
年度案件梳理:线上线下造假乱象频发
今年以来,珠宝鉴定证书造假案件在多地集中爆发,从线上直播间到线下交易市场,造假手段不断升级,隐蔽性愈发增强:
抖音日均拦截违规玉石翡翠商品5万件(10月23日)
10月23日,抖音电商安全与信任中心发布治理玉石翡翠虚假宣传的公告,今年以来该平台共处置违规达人1.26万人,日均拦截违规商品5万件。虚假营销长期存在于珠宝玉石领域。由于玉石鉴定专业门槛较高,普通消费者难以凭肉眼或日常经验判断材质及处理工艺。
平台公布了若干典型案例:有账号通过错放类目规避官方质检,在直播中将B货宣传为A货;有账号宣称“海外收货”并售卖珠宝玉石,实际为演示炒作。经核实后,相关账号已被采取包括永久关闭电商权限、冻结佣金账户、下架商品、暂停带货等措施,部分线索已按规定移交相关部门处置。
抖音方面称,针对上述问题已持续升级治理措施,同时建立了QIC质检体系,售价100元以上的相关商品都需通过外观、材质、重量等多项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发货流程。目前,抖音电商华林QIC中心已与珠宝国检集团(NGTC)、广东省珠宝玉石及贵金属检测中心(GTC)等8家权威机构合作,日均检测量超过2万单。
上海某珠宝玉石检测公司出具虚假检测报告(10月17日)
10月17日,上海市场监管局发布消息,接到交办的关于某某珠宝玉石检测技术公司涉嫌在检验检测时弄虚作假的违法线索,黄浦区市场监管局会同技术专家对该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检查中发现当事人出具的珠宝玉石检测报告中,发现无法追溯原始检测图谱、签字笔迹不一致等问题。面对执法人员的询问,该公司的负责人以“笔误日期写错了”“原始图谱存储不当遗失了”“签字人员也早已经离职”等种种理由搪塞,企图蒙混过关。
执法人员采取调阅检测试验区域监控、查询相关日期员工进出打卡记录等方式,查实了当事人在没有相关检测人员上班在岗、没有如实检测试验情况下,采取编造数据的方法出具了虚假检测报告;利用现场固定的涉嫌虚假的检测报告,和原始工作记录原件仔细对比,并对同一人员的签字进行笔迹鉴定,证实了当事人伪造检验检测人员签字的违法行为。
![]()
张家口黄金珠宝饰品质量抽查合格率仅60%(9月)
9月,河北省张家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2025年黄金珠宝饰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对30家企业销售的30批次黄金珠宝饰品进行抽检。18家企业销售的18批次饰品符合质量要求,合格率为60%;12家企业销售的12批次饰品存在质量问题,不合格率为40%。跟踪督查企业7家中,3家企业销售的3批次饰品依然存在质量问题。
![]()
央视曝光,和田玉2元“鉴定证书”可扫码验真(8月)
央视《财经调查》报道,接到群众反映,有通过各种手段欺骗消费者,谋取利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调查发现,市场上有人根据提供的阿富汗玉迅速制作匹配的和田玉“鉴定证书”,每张2元,且保证可扫码验真。但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未查询到该机构的任何信息。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相关鉴定机构纯属虚构,其目的就是欺骗消费者。
东海直播售假案:玻璃冒充和田玉,假证护航骗销量(4月21日)
4月21日,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市场监管局消息,该局查处一起直播售假典型案件。当事人陈某在抖音平台开设多个直播间,雇佣员工将玻璃、塑料材质的普通饰品冒充“籽料和田玉”等贵重珠宝销售,所售商品均附带伪造的鉴定证书。执法人员现场查获假冒珠宝25902个,最终依法没收全部涉案产品,并对陈某处以20万元罚款。
全国多地假证产业链调查:4元可定制“权威证书”(3月17日)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假珠宝鉴定证书已形成成熟的地下交易市场。在多个购物平台上,一张标注“国家实验室认可”的假证书售价低至4元,商家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鉴定结果,只需提供商品照片和估算重量即可制作。此类假证书不仅加盖伪造钢印,还配套虚假查询网站,消费者扫码后能看到预设的虚假信息,极具迷惑性。
成都86批次戒指、项链、耳环、吊坠抽查不合格(1月27日)
1月27日,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2024年电子门锁、珠宝玉石贵金属饰品及制品等62种产品质量市级监督抽查情况。本次抽查流通领域珠宝玉石贵金属饰品及制品产品160批次,检出86批次产品质量不合格。
![]()
监管加码与消费提醒:多方合力筑牢防线
面对严峻的造假乱象,各地监管部门正持续加大整治力度。瑞丽市以此次特大案件为契机,启动涉案珠宝饰品全链条倒查,累计追溯230余件问题商品,确保违法产品全部下架,并联合12家权威检测机构发布“瑞丽珠宝鉴定行业诚信公约”,推动建立“阳光鉴定”服务体系。截至今年9月,该市市场监管局列异商家1569家,约谈156家,“黑榜”公示83家,吊销经营范围包含珠宝玉石的营业执照234户。
珠宝鉴定证书本应该是保障消费权益的“定心丸”,如今却成为不法商家牟取暴利的“幌子”。唯有监管部门持续保持“零容忍”态度,产业链上下游强化监管,消费者提高防范意识,才能逐步净化珠宝市场环境,让造假者无处遁形。
![]()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行业资讯↑
| 转载:须本号授权,有需要可后台联系小编
| 投稿: zhangshb@woyaoce.cn
| 来源:我要测网
| 责编 :不晚
| 关注我要测公众号,添加我要测小助手“测老哥”(celaoge1019)
| 备注“学习”进入检测员知识共享群
| 备注“行业”进入检验检测行业新闻分享群
| 备注“食品”进入食品领域行业分享群
| 备注“认证”进入认证领域行业分享群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资讯,和优秀同仁们近距离交流,快来关注吧!
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