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成都影视城,摄影棚内灯光如昼,实景街区中人影流动。这里不像传统的产业园区,更像一座永不停歇的“造梦工厂”。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家园区!”春光好传媒副总经理赵永清——一位曾在横店浸润二十余年的“老制片”,热情地迎上前来,“今天带大家逛的不是普通园区,而是一座能让所有影视梦想‘一条龙’实现的造梦空间!” 从整体沙盘到实景片场,从高校实验室到元宇宙光影馆,这座坐落于成都市郫都区的影视产业新城,正以“一核多极”的战略定位,构建起中国西部最完整的影视产业链。今年1至8月,园区规上限上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同比增长4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7.11%,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
▲成都影视城
10月,由红星新闻-成都发布记者与北京大学光华MBA24级西部班班长、成都天成碳一化工总经理梁立昆,以及北京大学光华23级EXED、元境文化传播董事长刘思三位观察员组成的“向往的园区”调研团走进这座“造梦工厂”,在赵永清的引导下,共同感受这座影视新城的独特魅力。
一站式”服务:
剧组“拎包入驻”的底气
走进成都影视城数字会客厅,调研团的探访之旅正式开启。
“原来迪丽热巴主演的《公诉》是在这里拍的,《故乡,别来无恙》《一起摇太阳》也出自这里,真是藏龙卧虎。”梁立昆看着墙上的作品展示,在讲解员的介绍中发出赞叹。
赵永清顺势补充,成都影视城不仅吸引了众多明星,更已承接上百部影视作品的拍摄。园区先后引进了壹同制作、灵河文化、联瑞影业等影视文创企业550余家,聚集了陈思诚、姜文、郭帆、黄晓明等一批知名导演与演员。
![]()
▲成都影视城
据悉,由黄晓明主演,园区入驻企业四川好奇易星影视、日兆江河(成都)影业、成都影视城文化传媒联合出品的电影《阳光俱乐部》即将于近期上映。
在梁立昆与刘思的频频点头中,赵永清将二人引至会客厅内的服务窗口。作为四川省广播电视局首个下沉至园区的政务服务平台,这里展示了成都影视城的核心优势——“影视拍摄一件事”集成服务。
![]()
▲影视城政务服务窗口
“过去找场地、办手续、协调资源,真是‘磨破嘴、跑断腿’。现在通过这个平台,剧组能轻松搞定全流程。”赵永清与园区运营人员介绍,这套服务体系是成都影视城区别于传统影视基地的关键,真正实现了政务审批“园内办、快速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实景片场:
一天体验“时空穿梭”
一踏入“拍在成都”拍摄区,调研团便发出阵阵惊叹,仿佛步入一个时空交错的影像世界。西部酒馆、现代医院、民国街巷、都市家居……风格各异的场景毗邻而建。
在短剧高频取景的“豪宅”单元内,“拍在成都”实景片场相关负责人苟洁开玩笑地向调研团介绍,这里批量生产“霸道总裁”,多部知名短剧都曾在此取景。
![]()
▲成都影视城的实景大棚
![]()
▲成都影视城的实景大棚
梁立昆与刘思举起手机频频记录,众人兴致盎然。赵永清穿梭于不同场景之间,如数家珍:“这就是我们的日常——普通剧组很难实景拍摄医院和监狱戏份,但在我们这片实景区内,一天之内就能高效完成,极为便利。”
这座总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拍摄基地,是目前成都市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实景片场。作为业内人士,赵永清还特别推荐了园区周边的天然取景资源:“几小时车程内即可抵达川西雪山、九寨黄龙等自然景观,成都完善的场景体系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无限可能。”
产学研融合:
高校中的“人才储备库”
“走,带你们去我们最牛的‘人才储备库’串个门!”赵永清带领调研团走进四川传媒学院。
成都影视硅谷集团有限公司新媒体总监郑益邦接待了调研团,并展示学校最新的教学设备与学生作品。
在元宇宙光影馆,调研团体验了沉浸式球幕影院,参观了XR-LED虚拟拍摄制作区。梁立昆与刘思体验后感慨:“在这里,技术已不仅是工具,其本身就成为造梦的力量,可以想象这些技术和影视、文旅融合的形式非常多样。”
![]()
▲成都影视硅谷
在四川传媒学院图书馆,一场关于影视产业未来的“龙门阵”热烈展开。
“与横店相比,您认为成都影视城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面对刘思的提问,赵永清坦言:“横店是古装剧的殿堂,而现代戏的拍摄更需依托城市整体生态。我们这里不仅是场景的堆砌,更是服务、生态与人才深度融合的产业共同体。”
郑益邦补充道:“放眼全国,成都影视城是唯一与高校紧密相连的影视基地,这是我们最突出的特色。”园区已建成两个国家级超高清平台,并先后落地虚拟现实视听技术创新应用国家广电总局实验室等重要平台。
圆桌讨论中,两位观察员提出了诸多富有见地的问题。同处文旅行业的刘思向赵永清提问:“成都影视城背靠成都乃至四川的丰富资源,未来在旅游产品方面有哪些创新规划?”现场记者也跟进问道,如今成都正积极推动影视与旅游融合,未来会不会出现游客来成都旅游顺便体验当回“群演”?一时间将讨论氛围推向高潮。
![]()
▲调研团一行在成都影视城
谈及未来发展,赵永清描绘了更广阔的蓝图:“影视自带流量,我们将深化‘影旅融合’,未来计划推出微电影拍摄体验等产品,让游客亲身参与影视创作。”
“我们具备后发优势,”郑益邦表示,“科技赋能下,许多场景可在摄影棚内高效完成,时间成本远优于外景拍摄。”目前,园区正加快推进成都数字影视创制中心、高科技摄影棚群落等核心载体建设,其中7个摄影棚已基本完工,预计10月底即可投入使用。
赵永清对此深有体会:“我自2003年便扎根横店,亲眼见证了一个影视城从无到有的全过程。去年选择来到成都,正是因为这里不仅具备顶尖的硬件支持,更构建起一系列真正‘服务创作’的软环境。”
夜幕将至,调研团踏上归途,而成都影视城内的学校、企业与实景拍摄区依然灯火通明,忙碌不息。在这座既是制片场也是创新园的影视城中,关于光影的故事正不断被续写。
红星新闻记者 昌娟 摄影记者 杨译焮
编辑 欧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