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充分发挥典型经验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和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博兴县综治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法治、立足基层,通过机制创新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高效化解。
今天,让我们聚焦兴福镇一起群体欠薪纠纷的化解过程,看“行政调解+司法确认”联动机制如何为劳动者撑起法治“保护伞”,为企业铺就发展“缓冲带”。
案例简介
2025年年初,受市场环境影响,博兴县兴福镇某制造企业生产经营遭遇瓶颈,自1月至6月累计拖欠12名员工工资近30万元。其中4名员工因考勤争议导致薪资核算存在分歧,多次协商未果后情绪愈发焦灼。7月中旬,12名外来务工人员带着积压的诉求来到县信访窗口,希望能得到妥善处理。
![]()
接到职工的急切诉求,兴福镇人民政府平安法治办公室第一时间启动“三步走”工作机制:安抚情绪建立信任、梳理脉络核实情况、联动处置化解矛盾。工作人员连续三天深入企业实地走访,查阅考勤记录、工资台账等原始凭证,整合信访工作组、综治工作组、镇司法所、镇行政调解工作室等组成专项工作组。
在掌握详实证据后,工作组次日便组织劳资双方开展调解。经过5小时耐心沟通,同时考虑到企业经营困难,暂时无力一次性支付所有欠款,而群众生活困难需要重新开始启动资金,经镇专项工作组协调企业方先行支付每人5000元生活费,剩余工资分三期付清。然而到了约定日期,企业负责人却失联躲避,调解成果面临落空风险。
![]()
面对僵局,专项工作组果断启用“行政调解+司法确认”联动机制。镇分管领导牵头召开联席会议,与县法院立案庭、民庭法官专题研究案情。在充分研判企业经营现状后,创新提出"保基本权益+分期履约+信用修复"的解决方案。法院立案庭开通绿色通道,指派专人指导群众规范填写民事起诉状,协助企业准备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明等材料。
7月28日下午,镇专项工作组依托镇行政调解工作室与县法院立案庭联合办公,从傍晚到深夜,经过反复磋商,终于促成双方在法院调解室达成调解协议。当日晚9时许,12份盖有政府印章的行政调解书送达职工手中,11份由法院出具的的行政调解书将在15日内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发送至职工手中,企业当场支付首批款项,剩余24万元工资明确分三期支付到位。
![]()
案例评析
相较于劳动仲裁动辄数月的处理周期,“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将化解时效压缩至72小时以内;通过司法赋能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既打消了劳动者对“调解白条”的顾虑,又通过分期履约方案缓解了企业现金流压力。实践证明,行政联动调解机制既像“及时雨”般快速回应群众诉求,又如“减压阀”般平衡各方利益,实现了法治效能与社会效益的双向奔赴。
截止目前,12名外来务工人员已陆续收到首期款项,企业也已按计划推进复工复产。下一步,兴福镇将进一步深化与博兴县人民法院的战略协作,探索建立“诉源治理+行业调解+司法确认”的长效机制,推动形成“源头预防—多元化解—司法兜底”的全链条治理体系,让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在法治阳光下安心工作,让每一家企业都能在优质环境中安心发展。
◆本文来源:博兴政法
◆编辑:滨小州(微信:wei1021)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