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网湖北电力员工在500千伏桐钟线76号塔作业现场开展绝缘子高压端均压环带电补装紧固工作。程超摄
“扫描到均压环出现高亮红色标识,异常放电信号明显,请调取历史检测记录对比分析,并将报告发给运维人员。”10月23日,国网湖北超高压公司员工赵海峰、郑卫军在500千伏凤凰山变电站对电力设备进行“扫描查体”,及时消除设备零件异常放电缺陷。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启动秋季巡检工作后,利用紫外检测、无人机X光“探伤”“无人机+激光点云”等多种智能化手段提升秋检质效。
在排查报告发送给运维班组5分钟后,运维人员更换了均压环套件,复检时紫外检测仪再未出现高亮提示,一次潜在风险被扼杀在萌芽状态。这只是荆楚大地电网秋检现场的一处缩影,电力设备在经历了一夏“热辣滚烫”的高负荷运行后,可能会产生影响电网稳定运行的安全隐患,通过开展秋季检修消除隐患,电网设备能够更好地迎接冬季用电高峰挑战。
国网湖北电力强化新技术应用,紫外检测技术是利用紫外光透视技术给仪器拍摄“诊断光谱”,通过生成的图像辅助“医生”诊断情况,将不可视的隐形缺陷可视化。“诊断光谱”中亮度越高的部位代表光子越多,放电越明显,检测的技术人员就能更精准排查出线路缺陷,避免隐患持续扩大造成更大线路损耗,实现了故障处置从“被动发现”向“提前干预”的转变。以往,超高压变电站进行一次巡检需要4-6人耗时好几天,电网员工依赖眼力和经验判断缺陷,检测成功率不高。应用紫外检测技术后,仅需两人配合即可对全站设备进行巡检,巡检时间缩短60%,缺陷检测成功率提升到95%以上。
此外,国网湖北电力还加强重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消缺,在不影响千家万户用电的情况下,让电网保持稳定可靠运行。
10月22日,在500千伏桐钟线76号塔作业现场,只见国网湖北送变电公司带电作业班员工李懿装备好密不透风的屏蔽服站上“电梯”稳稳抵达75米处的作业现场,身手灵活的他在空中经过40分钟有条不紊的操作,顺利完成绝缘子高压端均压环带电补装紧固工作,及时消除危急缺陷,保护电网“动脉”健康。
这次带电作业采用“重载无人机+电动升降装置”的协同作业模式,相较于传统人工登塔作业方式,该套装备可灵活兼容不同电压等级输电线路作业需求,尤其适用于山区等复杂地形,无需额外搭建辅助设施,有效突破了地理环境对作业的限制。传统人工登塔带电补装作业,仅人员攀爬至作业位置就需30分钟左右,全程作业耗时通常超过2小时,且至少需要6名作业人员协同配合。而采用新作业模式后,无人机部署与升降装置就位仅需15分钟,单处均压环补装作业可在40分钟内完成,整体工作效率提升约67%。同时,现场人力投入减少40%,成功实现了“机械化换人、智能化减人”的转型目标,大幅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系数。
秋检以来,国网湖北电力累计在全省主网完成秋检作业现场+线上督查153次,排查消缺5985处,发现整改问题84个。下一步,该公司将继续探索新技术+场景的应用,利用新科技赋能电网检修质效再提升,为“迎峰度冬”筑牢坚实基础。(陈洁露 孔韬 郭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