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时期
全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系统重塑
资源安全屏障全面夯实
要素保障高效支撑
生态治理绿色转型
建筑产业做大做强
改革创新持续深化
市委市政府连续四年在三级干部大会上“五证同发”。全媒体记者李文勇 摄
一个个成就,为“十五五”深化“空间治理数字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生态修复系统化”三大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空间格局不断优化
坚持规划引领,构建发展空间新格局
孝感市和7个县(市、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部获批,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比较优势,优化了城镇、农业、生态空间格局,确立了“两屏一梦泽,河湖水相依,主副联动多支点”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着力打造“一核两极三轴”的集约城镇空间、“五区八园七带”的稳产农业空间、“两屏四廊多心”的绿色生态空间,推动了老城片区、东城片区、南城片区、毛陈片区组团式发展,城市框架全面拉开,中心城区加快从沿河发展向滨湖、拥湖发展跨越。
科学划定“三区三线”
统筹推进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编制和实施,组织编制了中心城区道路系统专项规划、外环线沿线管控规划,积极推进了城市色彩规划编制,并配合完成海绵城市、生态廊道、公园体系等多个专项规划,完成市高新区东部片区、市临空经济区、毛陈片区、奥体片区等多个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实现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完成“两湖”防洪通道修建性规划设计方案、孝云乡村振兴走廊建设规划编制。
组织编制乡村规划“两图集两手册”,完成了300余个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
实施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8个,孝南朱湖项目被评为“土地综合整治+乡村振兴”典范。
安全底线牢固可靠
始终牢记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积极稳妥推进耕地连片恢复和“千亩方”“万亩方”集中连片整治,建成“千亩方”2万亩、“万亩方”2.6万亩,2024年恢复耕地14万亩,净增耕地超10万亩,2024年全市耕地总面积595.29万亩,较2020年净增约17.4万亩,牢牢守住了567.15万亩耕地保有量、507.8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红线。
统筹推进自然资源督察执法
安陆、应城、云梦获评
2022年度省政府督查耕地保护
成效突出地方奖
孝南、云梦获评
2023年度全省首届耕地保护奖励
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健全完善地质灾害“四位一体”网格化防治体系,全市划定7个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工作站,126个网格区域、2904个网格单元,实现地质灾害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建成监测预警体系,累计安装专业监测预警设备1134台套,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点全覆盖。
获批地质灾害治理项目21个、资金1.27亿元,消除隐患点49处,保护群众约5407人、资产约6.97亿元。
狠抓森林防火,加强火源监测、火情管控,应急处置,“十四五”期间实现无较大以上森林火灾,森林火灾受害率严格控制在0.9‰以内。
开展建筑市场行为、工程质量安全等检查,规范建筑市场管理秩序。
资源管理不断夯实
推进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夯实自然资源管理底图底数
全市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并公布调查成果,市局获评全国国土调查先进集体,2个单位、8名个人获评全省国土调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建成市、县两级调查数据库,查清全市8904.45平方公里调查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和分布;扎实推进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工作,累计完成20余万个图斑土地利用现状变更,为全市守牢567.14万亩耕地保护目标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
实施自然资源统一登记,筑牢自然资源产权底板
全市0.91万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全部登簿,实现“应登尽登”;全市69.13万宗符合颁证条件的房地一体宅基地全部登簿,实现颁证到户;全市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全面完成。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取水权等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1404本、取水权不动产登记证书8本、林权不动产权证书210本。
完成全市31个湖泊、209条河流、449座水库、1个自然保护地、2个湿地自然资源划界确权。
全市获批建设用地总面积达17.41万亩,保障了硚孝高速等重大项目落地。
要素保障强劲有力
坚持要素跟踪项目走,强化流量、增量、存量“三量管控”,科学精准配置要素,推动交通等重大项目用地靠前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统筹市域耕地占补指标。
“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获批建设用地17.41万亩,供应国有建设用地15.28万亩,有效保障了沿江高铁、孝汉应高速、硚孝高速、楚能新能源、奥体中心等一批重大交通和城市功能设施用地,为孝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土地要素保障。
深化节约集约用地,“十四五”期间,累计消化批而未供土地5.3万亩、处置闲置土地0.69万亩 ,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低效用地再开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储备土地“用售租融”、产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探索实施“带方案”出让、用地清单制供应模式等国家、省级试点落地开花,安陆获评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孝南入选全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模范集体。
推动批而未供、闲置土地消化处置,土地利用集约高效。
生态建设成果丰硕
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扎实做好环境保护、
生态治理、绿色发展
成功申报2025年国家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全面完成长江干流、支流废弃露天矿山修复、“三区两线”范围及内外矿山治理、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等任务,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全市新发现大中型矿床5处,新出让探矿权5宗、采矿权3宗。
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林长责任体系
完成国土绿化营造林105.79万亩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为8个
扎实开展“万树村”三年建设行动,2025年完成“万树村”建设811个,初步实现了村庄增绿、农民增收、生态增优的综合效益。在大别山区实施水土保持与退化林修复11.84万亩,孝昌、安陆等地建设防护林与生态修复示范区2万余亩。
开展造林绿化和湿地保护,生态建设成果丰硕。全媒体记者吴垠 摄
发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促进耕地保护、空间优化、乡村振兴等功能作用,在全省市州率先举办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推介会,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与省农发行签订授信协议200亿元。
孝南朱湖、应城杨河2个全域项目入选全国示范,孝南朱湖全域项目被自然资源部评为“土地综合整治+乡村振兴”典范。
2021年以来,全市实施农业型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7个,工业园区型整治项目1个,2025年谋划储备项目22个,其中6个项目实施方案已通过省级备案。
城乡建设质效跃升
全力支持建筑业做大做强
2021年以来
全市共有29家企业晋升总承包一级
总数达到51家
总量全省靠前
全市有15家一级企业入选全省建筑业重点培育企业,2家入选省级重要贡献建筑企业。
成功打造“全国建筑劳务输出示范基地”,入选“湖北十大劳务品牌”,建筑业产值从2021年的400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514亿元,年均增长8.7%,“孝感建造”品牌日益彰显,荣获国家建筑工程质量“鲁班奖”1项、省建设工程“楚天杯”奖44项。
“擦亮小城镇”建设成效突出
完成“擦亮小城镇”建设项目1782个
投资 65.89亿元
15个乡镇获评
“湖北省美丽城镇省级示范乡镇”
26个乡镇获省级奖补资金支持
乡镇污水治理全省领先
建成99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
实现乡镇政府驻地全覆盖
惠及70万余人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实施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
“十四五”累计改造农村危房1698户
加强传统村落保护
累计有15个村落
入选国家保护名录
营商环境向优向好
全力推动孝感市奥体中心建设,促进城乡建设质效提升。全媒体记者张高远 摄
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举措,以“小切口”撬动“大改革”
全市域推行工业用地“五证同发”,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五证同发”627宗,发证面积3.97万亩,带动投资额1714.53亿元,连续四年发证宗数全省第一,率先发布全省首个“五证同发”市级地方标准。
串联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改革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等“N合一”改革,市本级试行储备投资项目免费选址选线服务,不断提升投资项目服务效能。
发布三维规划辅助决策系统市级地方标准,推进自然资源“空间智管”体系建设。
全省率先完成市级“一码管地”服务分节点的建设任务。
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
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实行“不动产+水电气”等16个事项一事联办,全域推行“交房即交证”“验登合一”“备案即登记”“带押过户”“不动产登记服务圈”“跨域通办”等改革举措。
“十四五”期间,全市组织“交房即交证”项目266个,颁发证书4万本;全域开展“带押过户”,累计办理业务588件,市本级推进不动产登记信息及地籍图可视化查询被纳入全国典型案例;应城市颁发全省首本取水权不动产权证书,并率先在全国完成首批取水权抵押登记。
超常规推进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化解,推行“证审分离”“证罚分离”“证缴分离”“票税分离”等举措,实行“群众无过错即办证”,全市累计化解问题项目800余个、守护15万余户家庭安居梦。
来源:孝感日报 全媒体记者王德强 特约记者乔卫华 通讯员王华
制作:包梦婷
校对:徐文
责编:徐文
终审:朱霞
孝感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 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