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毕业季,很多学生都很矛盾,不是学不会,而是“毕设”和“就业”仿佛是两条平行线:一个在象牙塔里写论文,一个在残酷的社会上投简历,两者之间完全脱节。毕业设计做得再漂亮,可能也跟你的工作机会没半毛钱关系,这才是最让人抓狂的现实。
但我要告诉你,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至少在他们的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这条“毕设与行业无关”的怪圈正在被打破。
![]()
在热海院新闻学专业的答辩评委席上坐着的不是一群只懂理论的教授,而是一群在媒体圈、传媒公司摸爬滚打多年的业界资深校友。他们回校,可不是来走个过场的,而是直接带着“行业标准”来的。答辩现场,他们“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作品的毛病,给的修改意见那叫一个贴切,完全是按照媒体单位的刊发水准在打磨作品。这已经不是一场普通的考试了,这是正式踏入职场前的“模拟战场”。
更让人心动的是,这种答辩的终极目标,就是“当场拉人”。现场就有评委校友直接对优秀作品的作者抛出橄榄枝:“你这部毕设作品达到了媒体刊发的水准,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推荐你到媒体单位工作……”。听听,这叫什么?这就是“毕设即就业”!毕业作品不再是图书馆里积灰的文档,而是敲开职场大门的“敲门砖”和“通行证”。
![]()
这种高效、精准的“一条龙”服务,背后是学院推行的“实习-毕设-就业”一体化工作模式。他们把三件事拧成了一股绳,让学生一边实习,一边做毕设,毕设的选题直接鼓励学生选择与企业业务实践、作品创作、实地调查挂钩的题目,说白了,就是把企业的项目当成毕业设计。除此之外,利用校园网络、公众号、户外LED大屏等媒体渠道,推介播放毕业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作品“被看到”,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
为了确保这个模式能跑起来,学院还推行了“学校+企业”的双导师制,每个导师不光管你论文写得怎么样,还包干指导学生的实习和就业等工作。这种“保姆式”的精准帮扶,彻底解决了学生“找不到工作”和企业“招不到能用的人”的双重痛点。
![]()
所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新闻学这个专业上,它提供了一条无比清晰和实用的成才路径。它告诉所有即将毕业的学子:别再把时间浪费在不着边际的理论研究上,毕业设计,就是最好的求职简历。能把答辩现场变成招聘现场的学校,才是真正懂得学生需求,敢于直面就业痛点的“务实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