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有人告诉你,在英国坐火车晚点还能“发财”,你信吗?
最近,两位在英国利兹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就让网友们开了眼了——他们确实坐火车“发”了笔横财,只不过火车的终点站是监狱。
这场精心策划的骗局最终让他们身陷囹圄,学业中断,前途尽毁,简直是把脸丢到了国外去了。
![]()
![]()
![]()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据英国媒体报道,26岁的刘立和25岁的余婉青在利兹大学就读期间,从2021年起持续三年通过伪造火车票退款和延误赔偿申请,骗得巨额资金15.7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50万元)。
更讽刺的是,这个所谓“延误赔偿系统”,原本是英国铁路公司为乘客提供的“人性化服务”——只要火车晚点超过一定时间,就能自动申请退款。这项制度建立在一个非常脆弱但珍贵的前提上:信任。英国社会很多服务都靠自觉运行,比如地铁无人检票、商店自助结账、停车全靠扫码上报。在那里,规则是人性化的,但不代表可以被玩坏。偏偏有人把信任当漏洞,把制度当提款机,甚至是“商机”。
他们发现,他们可以先申请退票拿回钱,如果这趟车不幸又晚点了,他们还能以同一张车票再申请一笔延误赔偿。也就是说,一张车票,能“薅”两次羊毛。
![]()
![]()
![]()
![]()
为了把骗局做 “真”,俩人还玩起了 “角色扮演”。
他们动用了“高科技装备”——一部能插20张电话卡的适配器,伪造了 16 个虚假身份,开了一堆银行账户,假装是不同人在申请赔偿。更讽刺的是,他们还搞起了 “大数据分析”,专门挑那些经常晚点的火车线路提前购票。
这阵仗,这谋划,要是把这份“聪明才智”和缜密心思用在正道上,何愁干不出一番大事业?
然而,谎言堆砌的高楼,终有坍塌之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英国多家铁路公司发现异常后报警,英国交通警察顺藤摸瓜,最终锁定了他们合租的学生公寓。最终,主犯刘立因为骗取14.1万英镑被判处30个月监禁,余婉青因涉案金额较小(1.5万英镑)被判17周监禁。
![]()
英国最延迟的13条火车路线
![]()
![]()
这件事在国内引发的讨论,也挺值得深思。
很多人评论说“中国人太会钻空子”,也有人替他们打抱不平:“外国制度太天真”。但说到底,文明社会的运行,本来就不是靠“防贼”逻辑,而是靠共同维护的契约精神。
英国火车公司没想到要防人伪造身份,是因为他们默认乘客诚实(虽然现在被移民搞得恶臭无比);自助售货机不设防,是因为假定大家都有底线;
可一旦有人破坏了这种信任,那不仅仅是骗了钱,而是给整个群体抹上了污点。
从长远看,这类事件带来的损失,绝不仅仅是金钱。它伤害的是国家形象、留学生群体的信誉、乃至我们在国际社会中“可信任”的底线。
![]()
![]()
![]()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最后,奉劝某些“聪明人”:不要把漏洞当成捷径,误了人生的那班车,还顺手把全车人一起拖下水。别让一时的“小聪明”,毁了你人生的“大格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