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青思悦读 | 悦读人王钰涵:当白衣背离誓言,民族觉醒重燃生命之光——读《731:医学的沦陷》有感

0
分享至


编者按


王钰涵,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22级本科生,第28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曾任校团委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副主任,院团委实志中心主任,曾获“校优秀共青团干部”、院级“十佳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当白衣背离誓言,民族觉醒重燃生命之光

文明之殇,在科学背离人道时最为彻骨。翻开《731:医学的沦陷》,仿佛听见了穿越时空的警钟,每一个冷静克制的文字都在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每一页都记录着医学伦理在战争裹挟下的彻底崩塌。解剖台上无麻醉的活体实验,培养皿中精心培育的致命病菌,冻伤实验室里记录详尽的痛苦数据……这一切都在无声地控诉:当救死扶伤的医学知识被用于系统化屠杀,当实验室里的精密仪器变成刑具,这不仅是医学的沦陷,更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悲剧。


历史之证,在直面疮痍时最为震撼。阅读本书后,我踏入731部队遗址纪念馆,书中的文字突然变得具象而刺痛。“特别移送”的车辆,厚布遮盖的不是发动战争的罪犯,而是被捕的抗日志士,他们被隐去姓名、职业、经历等个人信息,代之以冰冷的数字编号,每一条编号就是一个生命;冻伤实验室的复原场景,零下30℃的低温实验数据令人不寒而栗;最令人震撼的是那条刻满遇难者姓名的纪念墙,他们无一不在呐喊着。这些沉默的证物时刻警示着我们:文明的防线需要时刻守护,人性的黑暗需要时时警惕。


信仰之光,在至暗时刻最为璀璨。在这片人性的荒漠中,我却看到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与731部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白求恩、柯棣华以及无数党的医务工作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用最简陋的设备践行着最纯粹的医学精神。一边是利用先进技术进行系统性屠杀,一边是冒着枪林弹雨抢救每一个生命——这不仅是战争双方的对比,更是文明与野蛮、人道与兽性的本质区别。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展现的伟大,恰恰在于无论环境多么残酷,始终坚守人性的底线,捍卫生命的尊严。


传承之志,在接续奋斗中最为坚定。作为北京科技大学第28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我必将把书中带来的震撼与思考,转化为教育工作的不竭动力。在西部的大山里,我会告诉孩子们:科学的进步必须与人文精神同行,知识的追求必须与道德良知相伴。


青年之责,在铭记历史中最为明晰。731已成历史,但它留下的警示却穿越时空,照亮我们的前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未曾亲历战火,却必须铭记历史;我们享受着和平的阳光,却绝不能忘记曾经的黑暗。


未来,让我们这一代人,成为理性与良知并重的守望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壮丽篇章——一个科技与人文交相辉映,发展与道义同频共振的新时代。

这,正是我们对历史最好的回答,也是对未来最美的承诺。

近期专题 欢迎投稿

出品 | 北科小博士新媒体工作室

排版 | 玥彤

责编 | 玥彤

校核 | 怜星 理理 陆浅柒

值班编委 | 恐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北科大青年 incentive-icons
北科大青年
北京科技大学团委
4150文章数 231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