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凤庆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融入临沧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最强引擎,通过“外引内培”双轮驱动,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广泛引进高端智力资源,推动科技成果在一线落地生根,为全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坚实支撑。
![]()
外引高端智力,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立足产业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招才引智”战略,不断优化和充实高层次人才队伍结构。充分发挥云南木本油料(核桃)全产业链创新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平台作用,积极引入外部高端智力资源,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网络,引进15个专家团队,形成21项科技成果,其中4项成果在本土企业实现转化,显著提升了产业技术水平,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7个,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实施科技项目11个,通过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累计引进专家团队24个,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协同创新,有效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为全县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而持久的新动能。
内培本土精英,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持续加强本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高度重视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育与激励,先后培育了6名市级创新人才,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围绕茶叶、核桃、中药材、生猪养殖等产业,选派109名科技特派员深入村、合作社等,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员+公司+贫困村+养殖户”等服务模式,采用“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开展技术服务及技术培训,自2022年以来,依托科技特派员累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10余场次,培训农户超5000人次,解决技术难题200余项,通过强化技术支撑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内外联动,精准服务建立产业技术支撑新体系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持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整合各类科技人才资源,构建起多层次、跨领域的协同服务机制,推动人才资源向基层和产业关键环节集聚。在服务基层方面,选派38名“三区”科技人才深入一线,开展定点帮扶和技术指导,有效填补技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助力企业创新方面,成功聘请西南大学银龄科技专家1名、申报获批科技副总2名、选派企业科技特派员3名,通过“订单式”需求和“菜单式”服务实现精准对接,成为企业的“技术管家”,为企业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指导,赋能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省级资源同步发力,由省科技厅选派的“云南凤庆核桃产业科技特派团”深入一线,聚焦核桃产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成为推动产业提质增效的“智囊团”。围绕茶叶、核桃、中药材、粮食、蔗糖等9个特色产业,整合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力量和本土专业技术人才,组建9个县级产业科技服务队,按照“1个专家团队+1个县级科技服务队服务+1个产业”的科技服务体系,联合开展技术指导、技术攻关,通过内外联动、多方协同,凝聚起了科技人才服务新合力。
人才引领,打造产业链发展新优势
通过人才引领产业发展,推动特色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核桃产业创新行“2321”发展模式,推动大数据赋能产业发展,科技人才团队研发的新技术、新工艺,帮助核桃产业实现从传统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型升级,全县有核桃加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3户,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9户;临沧坚果产业在科技人才支持下,对12.9万亩基地实施提质增效,培育精深加工企业7户,建成生产线39条,壳果年加工产能达2.28万吨;茶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全县共有规模以上茶叶加工企业13户、高新技术企业7户,全县茶叶产值突破88.55亿元。生猪产业打造“互联网+现代畜牧业”新模式,建成“国家生猪市场——滇西交易市场”,推动“线上+线下”交易融合发展,科技人才为畜牧业注入数字化、智能化新动能。
![]()
人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让凤庆县走出了一条“人才链”与“产业链”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道路,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好格局。这片充满希望与生机的滇西绿色发展新高地,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敞开怀抱,热忱欢迎更多高水平科技人才前来考察交流、投资兴业、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携手共绘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云南网通讯员 程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