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图上的虚线:连镇南延线为何屡次调整
苏浙皖跨省通勤将巨变!这条铁路进入倒计时
97公里铁路撬动三省:连镇南延线规划尘埃落定
20亿社会成本背后的博弈:连镇高铁南延线规划揭晓
长三角铁路网关键一横落定,苏中南下通道突破在即
![]()
在长三角的铁路规划图上,连镇高铁南延线像一根未落定的杠杆,一头撬动苏北、鲁南的出海通道,一头牵动皖南、浙北的城际网络。它从规划初期的180公里“苏皖干线”,演变为如今97.8公里的“跨省跳板”,背后不仅是铁轨的延伸,更是区域经济命脉的重新梳理。
2016年,连镇高铁南延线(原镇宣铁路)被写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计划从镇江丹徒站向南经丹阳、金坛、高淳抵达安徽宣城,设计时速250公里。这一线路被赋予重任——打通江苏中部纵向通道,让苏北地区直达皖南。但三年后,情况生变。2019年,江苏省铁路集团在回复相关建议时指出,因与规划中时速350公里的宁宣高铁功能重叠,镇宣铁路拟调整走向,终点由宣城改为杭州,接入宁杭高铁二通道。
这一调整引发连锁反应。新方案将线路缩短至镇江至溧阳段,全长97.8公里,设丹阳西、金坛、溧阳北三站,总投资约195亿元。微妙的是,金坛站与沪宁沿江高铁交叉共站,预留了东南联络线;溧阳北站则通过联络线对接宁杭高铁溧阳站。两个枢纽的“十字交叉”设计,让溧阳、金坛从普通节点升级为跨线调度中心。例如,从连云港出发的列车可在金坛转向沪宁线直达上海,或在溧阳转入宁杭线直下杭州,无需绕行南京。
![]()
规划调整背后是区域发展的现实需求。江苏中部城市长期面临“南下难”:盐城、淮安等地居民前往杭州,需先绕行南京或上海,耗时增加近一倍。据测算,若连镇南延线全线贯通,苏北至浙北的通行时间可压缩40%,年均节省社会成本约20亿元。一名参与调研的专家举例:“一名在杭州工作的淮安工程师,每年春节返乡需换乘3次,单程耗时6小时。若直达线路开通,时间将缩短至3小时以内。”
2023年以来,项目推进信号不断增强。江苏省铁路办在公开答复中表示,正全力争取将连镇南延线保留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修编中,并推动镇江至溧阳段纳入“十五五”建设计划。2024年初的“江苏中部区域高铁南下通道研究”评审会上,国铁集团专家进一步指出,需重点研究该线路对增强路网韧性和应急调度能力的作用。这一表述被业内视为项目战略价值提升的关键信号。
尽管前景向好,挑战仍存。连镇南延线需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纳入国家层面规划,确保政策延续性;二是协调苏皖两省推进溧阳以南段前期工作;三是明确与宁宣高铁的分工,避免重复建设。目前,江苏已率先启动镇江至溧阳段预可研,金坛站同步实施工程已完工,展现出务实推进态度。
![]()
对于沿线居民而言,这条铁路关乎日常出行体验。一名常往返于扬州、杭州的商贸从业者提到:“现在从扬州去杭州,要么绕道南京,要么从镇江乘大巴再转高铁,带着样品周转非常不便。如果开通直达线路,上午谈生意、下午返程将成为可能。”这种需求正在转化为社会共识。2023年,溧阳市主动开展连镇南延线规划方案研究,从地方层面配合推进项目落地。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连镇南延线的意义超越交通本身。它是长三角轨道交通“多层化”的试金石——既需要时速350公里的干线铁路(如宁宣高铁)承担核心通道功能,也需要时速250公里的城际线路满足区域通勤需求。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中心曾指出:“苏中、苏北与浙北的产业互补性强,但交通瓶颈抑制了要素流动。连镇南延线若能建成,将推动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沿链集聚。”
![]()
目前,项目命运取决于三个时间节点:202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修编结果、2025年启动的“十五五”规划编制,以及苏皖两省的合作推进进度。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最终以何种形式落地,这条铁路都已深刻影响了长三角西部区域的协同逻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