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没有任何作曲家能在质量上拥有这样的成就,勃拉姆斯所有的室内乐都非常出色——奏鸣曲、三重奏、单簧管五重......没有一首是不佳的”,齐默尔曼如此表述到。
![]()
这位以演奏肖邦、贝多芬、李斯特等作曲家钢琴作品而享誉盛名的演奏家,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远离了自己从小就深爱着的室内乐,但他对室内乐的热情从未动摇。几十年来,他与郑京和、卡娅·丹卓夫斯卡、吉顿·克莱默等著名艺术家不断合作室内乐。
此次,他正式回归自己最初的热爱,携手两位波兰音乐家:小提琴家玛丽亚·诺瓦克(Maria Nowak)、中提琴家卡塔日娜·布德尼克(Katarzyna Budnik)以及大提琴家冈本优也(Yuya Okamoto)灌录并发行这张勃拉姆斯《第二&第三号钢琴四重奏》专辑。前不久,本辑荣获2025年《留声机》古典音乐大奖之“室内乐”奖。
![]()
勃拉姆斯一共作有三首钢琴四重奏作品,其中以《g小调第一号钢琴四重奏》Op.25最为著名。按照常理,演奏家们会优选灌录这首作品作为整张专辑的核心与亮点。
齐默尔曼则不然,他在本辑中,选择聚焦于勃拉姆斯余下两首较少被关注的《A大调第二号钢琴四重奏》Op.26&《c小调第三号钢琴四重奏》Op.60,旨在让这些佳作重获重视。
并且,齐默尔曼还直言道:“我个人尤其热爱《c小调第三号钢琴四重奏》,它疯狂而又充满力量,还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推动力”。
![]()
勃拉姆斯钢琴四重奏
Brahms
在所有音乐形式中,室内乐或许是最适合表现心灵深处世界的一种音乐形式,特别是对于在漫漫生命旅途中独守一生的勃拉姆斯而言,室内乐是表述其独特的个性思想和记录自己情感世界的最好方式。
他的这三首钢琴四重奏均构思于1855年前后,属于其中期的作品,在风格上亦有相似之处。
《A大调第二号钢琴四重奏》于1855年开始创作,最终完成于1861年。它与第一号又恰好形成对比,第一号充满悲哀感,多少在曲式上反传统,第二号却是遵循传统,一共由四个乐章构成。
《c小调第三号钢琴四重奏》,构思于1854年,始于舒曼精神崩溃之际,后屡经修改,直到1875年才最终定稿,中间经过了整整20年,创作跨度极长。
音乐学者们认为:此作可能隐喻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悲剧,讲述了维特爱上已婚女子并最终自杀的故事。恰好的是,勃拉姆斯与克拉拉·舒曼间的关系与之又有着相似之处,因此此曲又被称为《维特斯四重奏》。
整部作品弥漫着他对舒曼的悲剧印象和对克拉拉的思慕,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可视作是一种无果的爱恋的音乐结晶。
![]()
当这样的作品由一支顶尖演奏团队来呈现时,最终效果令人折服。自2019年以来,专辑中的三位年轻音乐家一直是齐默尔曼的合作伙伴,他们关系尤为密切,配合也相当之默契,这些都能从音乐中聆听得到。
《c小调第三号钢琴四重奏》充满激情,在其风暴般的戏剧性核心中,第三乐章的旋律美丽而安慰人心,每位演奏者都拥有展现抒情之美的独特瞬间。
相较之下,《A大调第二号钢琴四重奏》更具内省气质,当中同样不乏内心挣扎的时刻。齐默尔曼与伙伴们的演奏将第二乐章原本的宁静氛围打破,音乐突然爆发出激情澎湃的主题,含蓄而又极具张力,以最清晰的方式展现出这部作品的情绪,钢琴与弦乐始终保持着精妙的平衡。
值得一提,这两首钢琴四重奏作品其实是现场演出的录音,一次是在2021年6月,一次是在2023年4月,音乐厅都是瑞士LAC Lugano Arte e Cultura的Sala Teatro厅,这座文化中心大约有1000个座位,非常适合演出室内乐。在这之后,齐默尔曼与他的伙伴们花了四天时间在录音室打磨作品,最终进行了部分乐段的补录。
![]()
齐默尔曼补充道:“现场演奏的连贯性与流畅性是录音室所无法复制的”。现场演奏能使演奏者毫不保留的投入到其中,整部作品听来是如此的融洽、醉人。
当然,DG的高质量录音也是非常优异,无论是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还是钢琴,音质音色都非常真实,定位感强烈,层次感分明。假如你想用全新角度来聆赏勃拉姆斯这两首室内乐佳作,这张专辑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或许他们的演奏会使这两部佳作在你的播放清单中攀升至更高的位置。
![]()
![]()
【原装进口】
齐默尔曼&他的演奏家朋友们
《勃拉姆斯:第二与第三号钢琴四重奏》
(欧版CD)
扫码珍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