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请记住你是西北不是东北 —— 阳光 100 烂尾楼背后的发展之问
深秋的浐河西路刮过西北特有的干燥秋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浐河西路南段 3501 号的招牌在荒草中若隐若现。阳光 100 阿尔勒小区 19 号楼前,深达十余米的基坑里长满野草,偶尔有业主开垦出小块菜地,与不远处浐灞生态区的现代化楼群形成刺眼对比。"住进来两年,从没走过单元正门,天天绕消防门爬坡。" 业主王磊踩着坑洼的临时便道抱怨,他身后的楼房外墙虽已成型,楼下的工程围挡却已锈迹斑斑,落款日期停留在 2021 年。
![]()
这场持续四年的烂尾困局,不仅困住了近千户业主的生活,更折射出西安在城市扩张中亟待破解的发展命题 —— 当 "硬科技之都" 的光环与 "新能源汽车之都" 的增速并行时,个别区域出现的地产乱象,正发出警示:这座西北重镇需坚守自身发展根基,警惕陷入东北部分城市曾经历的 "地产依赖 - 配套脱节 - 发展失速" 循环。
![]()
基坑里的菜畦与规划中的蓝图
10 月 23 日午后,阳光 100 阿尔勒小区 48 号楼北侧,两位老人正给菜地浇水。这处深约四米的基坑本应是规划中的入户广场,如今却被分割成数十块菜畦,旁边堆着建筑垃圾与废弃建材。"开发商说旁边土地没拿到,挡墙修不了,基坑就一直荒着。" 业主李敏指着狭窄的消防通道解释,整栋楼两个单元的居民只能通过这处仅容两人并行的通道进出,没有缓坡的台阶让她 80 岁的母亲每次出行都需家人搀扶。
这个诞生于 2011 年李家堡城改项目的商品房小区,曾承载着灞桥区 "活力门户" 的居住配套期待。根据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5 年发布的详细规划,灞桥区定位为 "西安枢纽经济创新驱动区",以航天动力、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为抓手,构建 "十全十美" 生活服务圈。但阳光 100 阿尔勒的现实却与此背道而驰:
—— 小区西门至今使用临时工程门,无正规门禁系统,地下车库未完工导致近千辆私家车无处停放,只能挤占周边市政道路。
浐灞生态区住建局的回复始终停留在 "积极推进" 层面。2021 年 8 月,该局曾因开发商违规交房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但四年过去,小区官网显示的 "法式风情商业街"" 双语幼儿园 " 等配套仍停留在效果图阶段。企查查数据显示,负责小区物业的阳光壹佰物业西安分公司仅 13 人参保,人员规模不足 50 人,难以支撑大型社区的服务需求。
![]()
增速背后的发展定力考验
与阳光 100 阿尔勒的停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安 2025 年上半年交出的经济成绩单:GDP 达 6358.16 亿元,增速 12.21% 在全国 50 强城市中位居前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 55%,比亚迪全球最大产能基地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集聚。这种 "硬科技 + 文旅" 的双引擎模式,正是西安作为西北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
"西安的优势从来不是房地产,而是承东启西的区位、雄厚的科教资源和特色产业基础。" 长期研究区域经济的西北大学教授张敏指出,东北部分城市曾因过度依赖房地产开发,导致产业空心化、新区配套脱节,典型如某省会城市曾出现 "鬼城" 现象,教训尤为深刻。而西安近年在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突破,恰恰走出了差异化发展道路。
但阳光 100 阿尔勒的烂尾事件,暴露出城市扩张中的隐忧。记者梳理发现,该项目停工前,开发商阳光 100 集团在全国多个城市布局类似文旅地产项目,均因资金链问题陷入困境。西安分公司在未完全解决土地手续的情况下仓促开工,既违背了灞桥区 "产业优先、配套跟进" 的规划原则,也折射出部分区域仍存在的 "重地产轻产业" 倾向。
"东北部分城市的教训告诉我们,没有产业支撑的居住新区终将沦为空城。" 张敏强调,西安 2025 年上半年文旅收入增长超 20%,秦创原平台转化科研成果超千项,这些才是西北城市应有的发展逻辑。阳光 100 阿尔勒所在的灞桥区,本应依托浐灞国际港的物流优势与航天动力产业基础,实现产城融合发展,而非让房地产项目拖了后腿。
![]()
破解困局需锚定西北发展基因
10 月 24 日,西安市政府召开的 "保交楼、保民生" 专题会议上,阳光 100 阿尔勒被列入第三批重点攻坚项目。但业主们对此并不乐观,"从 2020 年烂尾到现在,每次会议都提,每次都没实质进展。" 王磊展示的维权记录显示,业主们先后 17 次向住建、规划部门反映问题,得到的多是 "正在对接施工方"" 等待规划审批 " 等回应。
破解此类困局,恰恰需要西安回归西北城市的发展基因。与东北部分老工业基地不同,西安的产业结构更具前瞻性:电子信息领域聚集了三星、华为等龙头企业,航空航天产业产值突破千亿,生物医药增速保持在 15% 以上。这些产业带来的人口导入与收入增长,才是房地产健康发展的根本支撑。
在区域经济学者看来,西安应从三方面筑牢发展根基:一是坚守 "硬科技" 核心战略,将秦创原的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避免资源向房地产过度倾斜;二是落实灞桥区等区域的产城融合规划,让居住配套与产业布局同频共振,防止出现 "睡城";三是建立房地产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对城改项目实行 "土地 - 资金 - 配套" 联动审核,杜绝阳光 100 这类 "先卖房后补手续" 的违规操作。
夕阳下的浐河波光粼粼,阳光 100 阿尔勒小区的临时工程门在风中摇晃。不远处的灞桥科技产业园里,航天动力企业的研发大楼灯火通明,那里正在孕育的技术成果,正是西安作为西北中心城市的希望所在。正如一位业主在维权信中所写:"我们想要的不仅是一扇单元门,更是这座城市坚守正确发展方向的信心 —— 记住你是西安,是西北的硬核重镇,不是依赖地产的旧模式追随者。"
这场基坑里的等待,终将成为检验西安发展定力的试金石。当硬科技产业的引擎持续轰鸣,当产城融合的规划落地生根,这座城市才能真正扛起西北振兴的大旗,让每一处居所都能生长出安稳与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