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没有厨卫配套设施的老旧房屋内要“安插”一只抽水马桶,这与你所设想的排管、安装之间相隔着十万个“难”字。
难,真的难。且不论能否挤出空间容马桶落地,还有无数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坎儿——二楼居民装马桶,管道不得已“绕行”楼下居民外墙,楼下不答应:“风水不好”;小区内部协调好了,却发现里弄排污管道与马路市政管网间有高度落差,污水易回逆,一切“白搭”;人户分离的一间房租给两家人,意见相左,房东甩手:“你们自己协调”……
高楼比肩接踵的上海,小马桶真实地照见大民生。
不能拎着马桶走向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宜居安居工作念兹在兹,在上海工作期间就高度重视并亲自推动解决百姓的居住环境问题。关于“消灭手拎马桶”,曾在多个场合多次关心并提及。上海历届市委市政府接续努力,近年在持续推进“两旧一村”改造的基础上,迎难而上,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和意志,全面攻坚“硬骨头中的硬骨头”。九月底,随着最后6493户“手拎马桶”改造完成,全市基本实现“拎马桶”现象清零。
困扰了几代人的起居难题,由此解决。
大上海,将“不起眼的小事”做成“了不起的大事”。
消灭手拎马桶,远非只需物理空间的腾挪,一线工作人员这样作比:不夸张地讲,“每只马桶背后都有一个百转千回的故事”。
换言之,除硬件设施约束外,这一个个马桶背后,需要“攻坚克难”的还有各种情理交织、矛盾交叠。
比如,小梁薄板房屋,楼上唯一可装马桶的地方恰是楼下居民卧床上方,地板厚度二厘米,不妥;又如,沿街面房屋没有空间可纳地下排污设施,考虑借用一路之隔商品房小区的化粪池,遭拒;再如,居民有隐忧,一旦装上马桶,可能无法纳入旧改范畴,摇头……
各有各难,但再难也要上;各有情理,但办法总比困难多。
将心比心,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市区相关部门咬定目标、跨前协同、主动作为,按照“一区一策”“一项目一方案”“一户一档”的要求,成立专班,细化环节,保障资金。改造过程中,统筹把握好保民生和提品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除结合旧改实施征收成片销项外,有的结合拆除重建改好马桶也嵌入个性化需求,同步提升居住条件;针对风貌保护里弄创新探索“入户加装+抽户加装+保护性修缮”的综合改造模式。
可以说,每一个被销项的手拎马桶背后,就是一个在多重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检验出了广大党员干部为民解忧的能力和真情,“群众利益最大化”有了具象注解。
攻坚啃硬的实践中,“蕃瓜弄群众工作八法”,“宝兴十法”等旧改工作中诞生的好用管用的经验和做法继续发光发热,聚起人心,与群众同频。
正如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这样感慨:“20多年的社区工作告诉我,有个理从来没变过。用心用情,把实事真正做进百姓的心坎里,老百姓就会认你。”
收官“十四五”,奋进“十五五”的当下,超大城市上海告别手拎马桶,正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的扎实之举。
带着这股韧劲和热情,民生为大,久久为功,人民城市的明天,更可期。
原标题:《文汇暖评 | 告别“拎马桶”,民生小事何以做成“了不起的大事”》
栏目主编:祝越
文字编辑:王嘉旖
本文作者:文汇报 顾一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