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爷爷的恶谥,父亲的园邑,跟权力没完的拉锯
![]()
自家门口的那点破事儿,有时候才是真的剪不断、理还乱。想想你如果有一个背着"罪人"名头的爷爷,全家都躲着你走,不光街坊,连给你介绍对象的“小媒婆”都得被人警告一句:别作死。可十八岁的你突然翻身做了皇帝,你说,是给老刘家翻盘,还是干脆装傻糊弄过去?
刘病已,就是后来史书里那个汉宣帝。十八岁,一道寺庙大门都没走明白的人,被一推上龙椅。说句心里话,不是谁的命都能大到这步田地。可你仔细想,他手里那把牌,亏得不能再亏。
![]()
这孩子小时候是真叫一个惨。祖父刘据,是汉武帝直接定下的太子,按说妥妥天子苗子,可谁想到一场巫蛊大祸,老刘家直接塌房。刘据死得冤,连地府里都没个正经名分,史官翻着案宗都摇头。更别提“小刘病已”活在世上纯靠人照料。张贺——就是那会儿身边的“保护人”——想着把自家孙女许给他,都捞了一句警告:别掺和,这人命运太硬,说是“罪人之后”,名声都不干净。
说起来,刘病已真不是以“刘据孙子”的身份当上的皇帝。那皇袍披在肩上,他名义上成了昭帝的嗣子,跟祖父那桩糟心案,纸上是划清了界限,可血缘这东西,又哪能真正分得开?
![]()
登基了,接下来的麻烦事还真不少。最大的一件,就是祖宗到底该怎么算?给刘据怎么一个说法,成了刘病已的一块心头石。他翻案的冲动没人能体会。谁家不想给自个儿爹爷爷扬脸?可朝堂上,却是“谥号”两个字卡着脖子。
一开始还算客气,汉宣帝下令官员们议议这事——刘据这死去的太子,到底给不给谥号,给个什么号。文官们翻《礼》,明里暗里意思挺绝:“你是昭帝后人,祖宗不是刘据,按大礼你没法给他翻案。再者,昭帝的香火,才是你该捧的,大孝子不能心分两头。”
![]()
以我们这些坐在边上听故事的人来看,这话够呛。可那会儿这等规矩铁得跟天子家法一个味儿,刘病已再想孝道,也不得不先过霍光这一关。是的,那个大权旁落不肯松手的霍光,算是汉宣帝命里的横梁。老霍说一句,这事就不会容易翻篇。刘据的安身立命,全指望着孙子在大殿上多熬几年。
最后给出的结论,对刘据,可不怎么好听。一个冷冰冰的谥号——“戾太子”。“戾”,什么寓意?犯了错还不知悔改,就像写在墓碑上的拐弯骂人,千秋万代洗不掉。连园邑分配也说得直白:刘据200户,刘进300户,孙子做了土皇帝,爷爷却连儿子都不如。你搁在今天,谁能服气?
![]()
但细想,刘进是亲生爹,血亲最近一档,刘据隔着一层,不管怎么说坛子里的灰都冷了一些。而且,这规矩压得人喘不过气。谥号园邑全是诸侯标准,想再往上蹦,得过朝中这道坎。
可你看,汉宣帝不是个消停的主。他暗自憋着,什么时候霍家翻了,权力全捏在他拳头里,看他还不得把前面那口气吐出来。果不其然,霍光死后,刘病已再度提起“父祖名分”这件陈年旧账。官员们也会看风向了,这次上书翻了个调:“反正你是皇帝,你说了算,父亲再怎样也可以按天子祭祀了。”
![]()
那种翻身的感觉,我们凡人真不容易体会。他终于能大大方方为自己的父亲正名,立庙修园,规格从三百户窜到一千六,这涨幅,直接打脸旧日规矩。
可说来也怪,刘据这边呢?就那么冷冷地从二百户升到了三百户——没啥诚意,连提谥号“戾”字都没动。那句千秋罪名,就这么定住了。
![]()
很多人替刘据不值:“好歹当过太子,孙子当了皇帝,怎么着也该平反吧。史书上没几笔的刘进都能享皇考待遇,刘据凭啥就被冷落?”
换个角度,也许你会理解。对宣帝来说,父亲那是一根活脉,血缘最紧;爷爷说好听叫亲上加亲,说不好听,隔了辈分,往事也越发苍白。给父亲争气,叫“知恩图报”;一味为爷爷翻案,反而叫“喧宾夺主”。
![]()
其实往上数,每个皇帝都差不多。老刘邦坐了天下,也只把陈年老父尊为太上皇,没人替爷爷翻案。更早点,秦始皇功盖六国,还是只让亲爹称尊。人情冷暖,都要讲现实。
所以,那些觉得汉宣帝该为刘据彻底翻案,甚至追封皇位,多少有点外行看热闹的幻想。总觉得家族荣耀,应该一口气“推倒重来”,可哪有那么简单。后宫的风吹草动,前朝的规矩空子,都是得一步一算计的。
![]()
其实汉宣帝比谁都清楚,自家正统名分根基不稳。街头巷尾的闲言碎语,“罪人之后”的包袱不是随便一封圣旨就能抖落的。他能做的,说到底,是给爷爷和父亲都个交待:名分虽薄,终是洗了罪名,回了家门。哪怕给刘据的是个恶谥,也比一笔抹杀强。
更何况,给汉武帝立庙,好像专门给所有看不惯他身份的官老爷一个交待——我就是你们的正统继承人。你们念的规矩,我都照应到了,可自己的爹爷,还是我自己说了算。
![]()
“戾太子”这一笔,算不上漂亮。但权谋的账本是实打实的。你说他冷静也罢,说他残忍也罢,最终他还是给了爷爷一席之地。在体制和血缘之间,两头周全,已经不易。再多一步,只怕天子也会踟蹰。
其实说到底,名分是给后人看的。刘据到底冤不冤,是非功过,千年之后也未必分得清。只是家国天下,有时候比的还不是谁最亲谁最对,而是谁的权力最终盖过了“旧账本”。
![]()
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那位背负“戾太子”招牌的爷爷,会不会在冥冥之中,想过孙子这一生的不易?这世间哪有真能两全的事?我们常说成王败寇,但千秋案卷,心里那一点火烛,到底为谁而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