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先生说过:
假如今天曾先生问我,你觉得你这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这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作用。
![]()
35岁就取得诺贝尔奖的杨振宁,学术成就享誉世界。在走过世界各地之后,他留在了北京,叶落归根。
![]()
10月24日,杨振宁先生遗体的告别式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得到消息的社会各界人士自发来到现场送别致敬,排起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
![]()
这一天北京的最低气温只有4度,队伍里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年轻的学生,还有人专程从各地赶来。
![]()
清华大学公开了告别式视频,画面严肃感人。
在大家的瞩目下,杨振宁的孙子手捧遗像入场,步履沉重。
![]()
![]()
场馆内布置的肃穆庄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黑底白字:沉痛悼念杨振宁先生。
四周摆满了花圈,杨先生的遗体上盖着鲜红的国旗,四周被青松翠柏环绕。
正中间是家人的花圈,署名有翁帆、杨光宇、杨又礼,没有大儿子杨光诺的名字。
![]()
![]()
家属在遗体右侧站成一排,太太翁帆站在第一位,挨着她的应该是杨先生的女儿。67岁小儿子杨光宇也来了,头发花白凌乱,始终低着头。
![]()
翁帆一身黑衣,表情凄苦,她身形消瘦,眼神都是空洞的。两人牵手相伴21年,突然失去至亲的悲伤在翁帆的眼神中具象化了。
![]()
除了北京八宝山,香港中文大学今天也在图书馆内设置了吊唁室。
![]()
10月24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发表文章怀念杨振宁:“大师归去,高见永存。”
![]()
莫言手写了新诗《悼杨振宁先生》
“港岛悲闻坠大星,满天秋雨叶飘零。先生原本仙乡客,归去犹留百世馨。”
![]()
莫言在文章中讲到他和杨振宁见过4此面,杨振宁曾对莫言说:
你是农民的儿子,我是大学教授的儿子,我们走了不同的道路,一个科学,一个文学,我们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
86岁的钢琴大师刘诗昆先生专程从香港飞到北京。一身黑衣,表情凝重地坐在接待室。
![]()
葬礼来宾的等级,就是人生总结的定论。
翁帆曾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他交出来一份完美的答卷》来概括杨振宁的一生。
![]()
交出完美答卷的又岂止是杨振宁,翁帆用21年悉心陪伴照顾着这位科学巨匠,从82岁照顾到103岁。
![]()
当年那场惊世骇俗的婚姻,时光给出最公正的答案,葬礼上凄苦的翁帆用21年证明了自己的纯粹。
![]()
杨振宁先生千古!
也祝愿翁帆余生一切安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